你知道正月十四有哪些習俗嗎?

你知道正月十四有哪些习俗吗?

正月十四,

到了這一天,年基本已經過去了,

之後便是正月十五元宵節,

元宵節過後,年就宣告結束了。

在這一天,各地有什麼習俗呢?

拜臨水娘娘

你知道正月十四有哪些习俗吗?

中國民間將正月十四這一天稱為“臨水娘娘”(又稱“順天聖母”)的誕辰。傳說臨水娘娘姓陳,是唐朝大曆年間的人,後來成為了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於是中國民間立祠奉祀,稱為“臨水娘娘”、“順天聖母”。其實,是婦女們在沒有地位、科學不發達的時代,她們畏懼難產而鼓舞自己的一種方式。

你知道正月十四有哪些习俗吗?

伏羲誕辰日

甘肅天水一帶,稱伏羲為人宗爺,以正月十四日為人宗爺誕辰日,這天要舉行祭祀活動。前一天晚上就開始準備祭品,祭品有宰殺好的整豬、整羊以及水果和其他食品。院內古柏樹上,貼滿了小小的紅紙人。子時一到,開始讀祭文,回顧祖宗的功德,述說現今的美好生活。之後進行朝拜,給人宗爺唱戲,耍社火,祈願保佑歲歲平安,人壽年豐。

祭祀後,供品要分給朝拜者,意為祖先賜給了食物。

你知道正月十四有哪些习俗吗?

試花燈

為了準備正月十五的上元宵節,中國民間和朝廷都會在這天搭建燈棚,懸燈結彩,並做一些遊藝節目的預習活動,成為“試燈” 以便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至於市面上賣燈籠的小販,早就準備了各式各樣的花燈,準備販賣,成為“燈市”。

台州的元宵節還有一個特別的傳統,就是元宵節一般要放在正月十四過,這裡也有一個典故,相傳臨海歷史上有位知縣,他的母親是信佛的,正月十五要吃齋,但年羹本身是帶葷的,於是這位知縣就把元宵節的時間改到了正月十四,以避開齋戒日,因為元宵節提前了一天,相反的,中秋節就推後了一天,所以

台州地區最傳統的方式就是正月十四過元宵,八月十六過中秋。這與浙江其他地區都很不一樣。

你知道正月十四有哪些习俗吗?

食糟羹

如今,台州留傳著“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調”的諺語。每到元宵之夜,家家戶戶都吃糟羹。所謂“糟羹”,是先在鍋裡炒好肉絲、冬筍絲、香菇、木耳、鮮蟶、油泡、菠菜之類,再用米粉調水,燒開,調成糊狀,味道鮮美。吃過糟羹,大家碰見時就說發財羹吃了沒有,還相互到各家去吃發財羹。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台州地區認為正月十四是元宵呢?

其中流傳最廣的不外乎“孝子說”、“戰事說”、“築城說”。

孝子說

元至正十四年(1354),方國珍率浙東農民軍攻入台州府,建國稱王,在北固山建天壇,以今台州城隍廟為金殿,並下詔普“天”同慶,包括傳統節日。方國珍的母親信佛,每月朔、望兩天(即每月的初一、十五)吃素齋,每年的元宵節與中秋節剛好是方母吃齋之日。方國珍是個孝子,為了使母親能與“天下百姓”同樂,他便下詔提前一天過元宵。此後,在臺州,正月十四鬧元宵便成了風俗。

戰事說

戚繼光在臺州抗倭時,有一年正月十四,戚家軍在海邊打垮了一股倭寇。倭寇逃往內地。時天色已晚,戚家軍趕到,百姓紛紛點燈幫助戚家軍搜索殘敵。一時間,城裡城外,每間房屋,到處燈火通明。倭寇無處藏身,全部被消滅。為紀念這一事件,百姓把元宵節改到正月十四夜。

築城說

據《民國臨海縣誌》記載,台州正月十四元宵節與糟羹的來歷有密切的關係:“唐築城時,天寒以是犒軍,遂成故事。”民間傳說則較為詳細。當年大將軍尉遲恭(一說台州刺史尉遲繚)奉命修築江南長城,築好長城這一天,剛好是正月十四,台州百姓為了慶祝這一“節日”,紛紛拿來家中的米飯、芋艿、粉絲、芥菜等食物前往軍營犒勞將士,可由於天氣冷,剛到軍中時便已涼了,大家過意不去,為了能讓每個士兵都能吃上一口自家的菜,便把所有東西倒在了一起,燒成了“大鍋羹”,後來演變成糟羹。這一夜,百姓們通宵點燈慶賀,從此台州形成每年正月十四亮長夜燈的習俗。

你知道正月十四有哪些习俗吗?
你知道正月十四有哪些习俗吗?你知道正月十四有哪些习俗吗?

關於“稻草人童書館”

稻草人童書館是專業的童書內容提供商,已出版《奧茲國仙境奇遇記》修訂版(東方出版社)、《世界名著好享讀》第一輯和第二輯(東方出版社)、《西風媽媽和她的動物朋友們》(南京大學出版社)、《伯吉斯獲獎動物冒險故事》(南京大學出版社)、《莎士比亞戲劇故事美繪館》(黑龍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等數百種童書(均可在亞馬遜中國、噹噹網等網店購買)。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稻草人童書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