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馬上取消教師職稱,工資以教學成績和教育教學效果發放,你會支持嗎?

開心就好v龍井問茶


可以啊!相同年齡段比較,老的和年輕的比較不公平!

經常在頭條裡看到這樣類似取消職稱的話題,呼籲取消教師職稱的都是哪些教師呢?我的看法(只是個人觀點,請不要噴)

一是工作多年但又沒評上高一級職稱的教師。

這些老師有的情況是由於名額有限、獲得的榮譽不夠、條件限制沒評上,這部分教師工作很努力,無愧於教師職業操守,這些教師應該評上高級職稱!關鍵是政府指標少!

而有些老教師,只能是本身的問題。我們學校就有,年輕時幹工作不努力,教師當的很佛系,抓不住學生,課堂都管不好,教學效果不好,有的帶一個班嫌吃力,班主任不當,多一節課不帶,機會自己不爭取,到年齡大了想職稱,競爭不過努力的年輕教師,想讓學校照顧,但職稱指標少,不可能人人都有,只能幹看著著急。任何行業不努力就沒機會,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二是可能是一部分年輕教師。現在物價水平高,年輕教師工資偏低,有生活、找對象、購房購車壓力,他們經濟壓力大,而看著一些有高一級職稱的老教師工資高,工作量一樣或者少,心裡失衡。年輕教師壓力大要求提高工資,無可厚非,這是政府的教師待遇政策落實不好,不是職稱的錯!老教師年輕時工資低,還拖欠,一個月工資只夠買兩袋面!那才是慘啊!

三是部分女教師。小學初中不知道怎麼樣,其他地區怎麼樣,我們學校是高中校,學生三流,調皮難管是肯定的,班主任的工作是是教師最頭疼唯恐避之不及的,女教師乾脆不當,語文教師很佛系不當,英語政史地教師中女教師多,大量當班主任的是數理化男教師,班主任教師既要帶和其他人一樣工作量的課,還要幹好班主任,一天從六點開始的晨讀到晚自習,各種值班,班級學生的學習、紀律、衛生和其他意外情況都有處理,很累!學校為了促進班主任工作,在評優選先,職稱評定上班主任工作年限有積分的優惠制度,所以,在中高級職稱評定上男教師、班主任教師優勢明顯,獲得高一級職稱的班主任教師居多,有些女教師和其他沒當過班主任的教師有意見認為不公平,學校的回答是給你安排一個班主任工作,這些人馬上拒絕當班主任,職稱想要班主任不當!

職稱評定本來就是一種和工資待遇相掛鉤的激勵機制,目的是讓教師都去努力工作,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不努力工作就想要那是不現實的!目前的問題是指標少,連許多工作很努力業績也不錯的老教師都沒評上,有失公平!取消職稱那是不可能的,只會優化改進評定辦法!

一家之言, 個人看法!


雨中的園


其實老師不是討厭評定職稱,任何行業都有業務考核的標準,而老師討厭和反感的,只不過是在職稱評定過程當中的各種不平等,以及各種不切實際的細則。

比如很多老師根本沒有文章的撰寫能力,也不擅長寫論文和文章,所以為了評定職稱只有去花錢買文章發表。另外在評定職稱的過程當中,很多暗箱操作的內容,也會讓很多老師感覺到很反感。

當然,如果完全取消職稱,你教學能力和教學成績來評定老師的工資,我想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又會有多少老師把時間和精力用在觥籌交錯,你來我往的人情交往上呢?

很多東西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對於職稱的評定,如果能夠更開放更合理,細則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特點,減少一些不合理的存在,老師是不會抱怨的。在目前的環境當中,老師是最能忍氣吞聲的一群人了。

如果沒有職稱來作為標準評定老師的工資,以學校的領導小組來評定老師的收入。領導家的門檻早就該被踏平了,這難道就會絕對的公平嗎?

其實在現有的職稱評定當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教學年限,學歷,教學能力,論文發表等等,是相對公平的,只不過在人為操作的過程當中有很多暗箱,讓大家覺得不舒服而已。沒有職稱,你教學能力發工資,可能會天下大亂吧!

教學能力一定就得和學生的成績掛鉤嗎?適合平均分掛鉤和優秀率掛鉤,還是和及格率掛鉤?孩子的學習能力的提升,難道只有通過分數才能體現嗎?到時候又會有新的爭論產生,因為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九鬥學生心理


先列舉一所縣城初中學校,高級職稱教師的任課(任職)情況:

全校教職工總數155人,其中高級職稱37人;

37名高級職稱教師中,任語數外主課者僅6人;每週任課不足7節者15人(粗估),不帶課者5人。

初級職稱教師一般任教兩班主課。

中級職稱教師任課情況則較為複雜,大抵介於兩者之間。

很明顯,職稱越高,帶課越少;職稱越低,負擔越重。

但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前者的收入卻遠超後者。

職稱與工資掛鉤,無法體現多勞多得、優質優酬,這還僅是教師職稱制度弊端之一。

另一令老師們深惡痛絕、談之色變的,是職稱的評審制度。

且不說職稱指標狼多肉少,引得老師們勾心鬥角;也不說評審過程弄虛作假,烏煙瘴氣;單是方案細則之繁複艱深,已令人髮指。

為了評上職稱,多少老師苦心孤詣,對照評審要求一項一項地積累證書材料。可到頭來,能得償所願的,仍是極少數。倒是那些手中有權、臺上有人的,輕飄飄就將高級職稱收入囊中。

所以呢,作為一枚非高級職稱的普通一線教師,對於取消教師職稱的意見,我是舉雙手、舉四隻手、舉無數隻手贊成的——如果有的話!

但,若僅以教學成績為依據發放工資是不妥的,還應引入以下參數:

1、教齡。教齡應該是基本工資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提高教齡工資,可以體現教師為教育事業所作的貢獻,可以鼓勵教師安心工作,終身從教。

2、工作量。以教學成績為依據,體現優質優酬,同時也應充分考慮工作量,體現多勞多得的公平原則。

3、職稱。教師職稱制度雖弊端重重,但作為目前對教師能力水平評價的重要手段,完全取消也不行,仍需在工資發放時佔有一定比例。

但權重應低於教齡、教學成績和工作量,且必須與崗位掛鉤,沒有任教該學科的,不能領取職稱工資。如:中學語文高級職稱教師,必須任教語文學科,才能獲得與職稱相對應的工資。

在此,筆者呼籲:

教育主管部門應克服政策惰性,打破既得利益格局,儘快改革教師職稱制度。

要麼憑真才實學考試取得上一層級職稱,要麼參照公務員職級晉升制度,只要年度考核合格,並達到一定條件(主要是任職年限),可自動晉級晉職。

如此,方能消除積弊,革故鼎新,充分調動廣大一線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毫米


199×年,我和同學W從師專畢業,分配到毗鄰的兩個鄉鎮任教,我教語文,他教英語。

我脾氣暴,說話不過腦子,不知道什麼時候得罪了校長R,從此職評之路充滿坎坷。定中學二級教師的材料,被R校長遺失在出租車上(多年後我才知悉),結果我成了全縣唯一初定職稱還用了兩年的人!之後,職評推薦辦法按照R校長意願七十二變,每回都成功地將我拒之門外。直到200×年我離開學校,脫離了他的“魔掌”,在新單位轉了系列,才評上了中級職稱。

W比我聰明,與他們校長F處得極好。為F兒子補習英語,什麼場合都堅定地維護F權威。中層幹部當上了,市、縣優秀班主任推薦名額給他了,縣級公開課、論文啥的F校長親自與縣教研室協調搞定了。W一年未多,一級不落,踩著點順湯順水評上了中級和高級。他評高級比我評中級都還早兩年!

200×年,我被選調到縣城,校長F調入教育局,R調到W所在學校當校長。那年職評,R校長故技重施,讓那個學校一個有資格評高級的老教師出不了線,被他指著鼻子罵了幾回娘,並且連續三年實名舉報R評高級材料造假。R不從事教學,其教學相關材料(課表、教案、學生成績等)全系偽造!

後來,聽說第四年上,學校有了2個指標,二人罷鬥取得了和解,攜手拿下高級職稱了。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我的高中老師H。他教學水平很高,某年參評中級時不知怎麼衝撞了市人社局專技科的領導,每回報去的材料都原封不動的退回,三番五次後H老師心灰意冷,再也不評了。如今,H年過五旬,空有一身本領,還頂著初級職稱。近年來,論學歷、職稱和年齡,他連主科都教不上了,基本處於未到齡的退休狀態了,實是令人扼腕。

從我這二十多年輾轉任教過的學校來看,像H這樣三十年以上教齡仍然初級並將終身初級的不在少數,而像W一樣目的明確,迅速拿下高職稱的年輕人也並不鮮見。我碰到過數位“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除了熱衷完成職評要求的硬性條件,其他不相干的事他們能躲則躲、能推則推,偏偏順利評上了職稱,讓人無言以對。

職稱制度原是為了體現“干與不幹不一樣,幹多幹少不一樣,幹好幹壞不一樣”,給真正幹事創業的人一種身份認可和相應待遇。可惜在實際執行過程中,被歪嘴和尚唸錯了經,被一些有權的人當成了私器,被一些“有心人”鑽了制度的空子,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之前,我寫過一篇探討解決的短文,這裡抄出來以作討論:

1.考評雙軌制。合理分配職稱指標,讓有能力考的去考,要條件評的去評。
2.評聘兩分離。設計師德評價、教學業績、教學投入等指標,推行高職低聘和低職高聘。讓有位的人有為,讓有為的人有位。
3.待遇少掛鉤。縮小職稱工資的差距,讓職稱更類似於業務水平的象徵,而不造成收入的高下懸殊。

劍客談教育


支持。

理由1、老師們一但職稱到位,在一線教學的基本都不出力了,因為要這榮譽證書已經沒用了。還有能升了高級職稱的老師年齡基本都在40到50多歲,這些人就用年齡大身體差找藉口退居二線了,有些乾脆走關係呆在家不上班,國家用高工資養了一群養老的高級教師。有什麼價值?

2、教學一線的老師都是職稱沒到位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帶的課即多,職稱還定得低,工資還少,和不帶課的高職稱高工資老師相比較之後,心裡不平衡沒有幹勁,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裡,得過且過。這種機制調動不起一線教師的積極性。

3、職稱影響了教育界的風氣。老師們為了升職稱所要的各中證件,榮譽證書,論文……到處奔走,走關係,送禮……加速了教育界的腐化。而且為了一個榮譽證書老師們也是互相鬥心眼鬥氣,大家都在為一個證忙活,而忙活的方法不是放在教學上,提高學生成績,而是放在瞭如何和領導搞好關係上,領導們也很樂意,必定誰不喜歡不勞而獲?誰不喜歡被人捧著?由於這個原因學校功力現象,拉幫結派現象,老師們相互暗鬥現象日益嚴重。誰還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

4、各類榮譽證的頒發沒有起到應有的激勵效果。眾所周知,先進優秀都是獎給在教學中實績領先的老師,這樣才能激勵其它教師,鼓勵有付出的老師。可事實是,大多數學校各類先進的評選都是領導內定,而誰平日裡和領導走的近,誰去領導家拜訪了,誰是先進的機率就高,和領導關係一般的或者只是見面點頭問好的老師,永遠不會有機會當選為先進,無論你的成績有多突出。基層不看實績只看關係。這種現象,嚴重的打擊了一批踏實幹事的老師。

這不利於老師積極向上健康的心態,更不利於教學成績的提高。

所以職稱應該廢除,工資的發放就應該和老師的代課節數,學生的考試成績,教師的出勤等掛鉤。


我喜歡綠色318


一定程度上是非常支持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現今的教師職稱評價體系產生了許多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影響老師的工資收入,但是這個評價體系決定了大部分老師評職稱非常困難.例如寫論文的能力,很多老師就不擅長,這樣就容易滋生造假現象,花錢買論文;當然,這些也就罷了,更可怕的還有利益輸送,想評職稱的老師很多,但是名額就這麼一兩個.

時間一長,學校裡就出現了奇特的現象.努力工作的大多數工資不如工作量少甚至不工作的老師.自然影響老師們工作的積極性了.

取消職稱之後的評價方式

取消很簡單,但是取消之後評價老師的方式非常重要.否則取消職稱而產生更多不公平現象還不如不取消.若採用教學成績和教學效果的話也會面臨一些問題,例如教學成績,當然這個非常直接看成績一個班的成績就行了,但必須得取消分班.因為很多老師不喜歡自己的班上有後進生,後進生面臨無所安排的境地,這並不是教育的好結果.我想全部平行班.二是教學效果,評價起來也是有一定困難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效果並不是靠一個月或者幾個月就能見效果的.從這個角度也有一定的難度.

當然,這個評價方式得徵求廣大老師們的意見和建議.這樣才能體現公平,而且容易做到公正.


學霸數學


我支持教師的工資改革,廢除職稱工資。我建議教師工資的主體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基礎工資,它由學歷高低來決定。譬如本科生為2000元/月,大專生為1500元/月,中專生為1000元/月,這樣吸收高學歷人才,同時鼓勵教師深造,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第二部分為教齡工資,以200元/月/年,並以此遞進。譬如第一年入職者為200元/月,第二年入職者為400元/月,工作三十年的為6000元/月。這樣可以鼓勵教師終身獻身教育,安心教書育人。第三部分為課時津貼,各課課時按部頒課時算。如語數為100元/課時,則課時津貼為2000元/月。英語為90元/課時,津貼為1440元/月,理,化為80元/課時,津貼為960元/月,政,史,地,生為60元/課時,津貼為480元/月,以上都是按一個班的教學任務算。這樣可以鼓勵年輕教師,多教課,勇於挑重擔,從而體現多勞多得的精神。第四部分為績效部分,績效按每學年度考核為準,工資可以由各校定奪,政府只需根據各地區情況,按教師人頭劃撥錢到校就可以了。警如第一年度的考核前十名可為500元/月,當然也可有差價,成階梯工資。這樣可以激勵教師努力工作,爭創佳績。當然貧困地區還可以有生活津貼,車補,房補等。這種工資結構可讓老教師靠胡孑吃飯,年輕教師靠能力吃飯,這樣也可縮少教師間的工資差距,同時吸引高學歷,教學能力強,還有年輕的男性投身祖國的教育事業。


燈燈104001871


我不是教師,我說幾句。很多是局內人,所謂當局者迷。我們看,教師工資由三部分組成,年齡,績效,職稱。就一個個分析。

年齡:這沒啥說的,當然年齡越大工資越高,作為獎勵長期工作教育,關鍵是比例。個人覺得應該是整個工資30%左右。

績效:績效分為工作量和工作成績。工作量就是你帶了幾節課,工作成績就是你平均分和優良率在全市排名。這很好理解,幹得多幹得好多拿。這佔40%左右。工作量20%,工作成績20%。績效幾點說明:老教師獎勵已在年齡上體現,所以這裡沒有照顧。偏遠地區加權重如1.3或直接發偏遠補貼。美術音樂課時少,這正常,你教的少拿的少。但可以允許出外辦班,另外你學生如果獲獎,可以有額外獎金。期限為2~3年,這就鼓勵老師挖掘有音樂美術天賦的孩子。獎為公平由市統一舉辦比賽即可(甚至這比賽可以允許贊助商冠名)。關於差班好班,這也好理解,為啥讓你帶差班?鼓勵大家爭取帶好班。

職稱:象高考一樣,雖然有很多毛病,但還是相對公平的評價方式,佔30%。幾點說明:主要集中在評定不公平,領導佔用,評定後不求上進。評定公開化,減少人為因素,尤其是去掉其中校長權利,結合中國國情,以考試和論文兩項評定。職稱考試通過,歷年發表論文數達標即評上。你說我不會寫論文,只會教學,可以。職稱考試通過和連續4年中有三年工作成績(平均分,優良率)到市裡前50或100,這樣是為了去掉偶然因素,5年中三年也行。領導佔用問題,簡單,職稱分教學職稱和行政職稱即可,互不佔用。評定後不求上進問題,第二條佔40%,所以應不存在。

個人覺得這樣的方案應該是比較符合實際,也便於操作的,兼顧公平


邏輯機器人


取消教師職稱可以支持,工資以教學成績和教育教學效果發放是絕對不能支持的!(僅就學前和基礎教育階段而論)

教學成績和教育教學效果本質上指的就是學生表現和學生成績,核心就是學生考試分數。

首先,學生的考試分數不是判斷學生高低優劣的唯一標準。常言道“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分數對於一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而言,是重要的,但是分數並不能決定一名學生的終身發展。一方面,學生的發展是一個綜合的過程,這個過程過於複雜——以至於今天我們甚至不能很完整地表達一名成才學生的成長經歷有哪些啟示意義,也無法通過一些非常明確的辦法總結出人生走出歧途的孩子存在的問題——並用這些問題警醒後人。所以,即便是“學生的表現評價教師”的邏輯來說,分數,這一個單獨的個案,也是無法評價學生的。另一方面,誰能斷言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就沒有發展?“分數決定論”的命題業已被世人所摒棄,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今天,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學習愛好,引導他們將自身興趣和愛好與未來發展事業結合,過幸福完滿、又充滿動力的人生,這才是教育追求的奧義,

要“為兒童一生育人”,而不是“為兒童育分”。

其次,學生的考試分數不是判斷教師教學高低的可靠標準。最重要的表現是,考試具有偶然性。任何的考試都是一個時間點概念,教師的評價(起碼)是一個相對的週期性概念,這一週期很有可能被單一孤立的偶發事件所取代。因此,考試的蘊藏的偶然性令其不適宜作為評價教師的主要標準。同樣重要的是,學生的發展具有滯後性——特別是高年級教師而言。學生當下的成績表現,是過去教師教學業績體現的綜合(譬如目前,我是第一年教這個學生,而我對他/她的教學業績體現要一年後甚至多年後才能體現)。當然,非藝術生的美術、音樂這樣的藝術學科又存在成績判定的問題。所以,學生的考試分數很難成為一個可靠指標。

最後,要建立綜合化的,多元多主體的教師評價體系。問題的核心是,學生分數既不能、也不適合作為教師的評價標準,那麼什麼樣的標準能夠評價教師呢?應該至少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教師的教學業務完成情況,教案、作業批改是否認真,聽評課是否參與,還有特別是班主任教師對學生關心是否足夠等等;其次是教師是否在各個方面完成好了教育教學工作,是否積極參與教研教改,進行社會溝通,組織家長會、家訪等;最後還應該包括對同儕的互相支持,包括教研組內相互評價、年級組內相互評價等等,我們要用持久的、來自於教師本人對教育事業的貢獻程度的指標來評價教師。

而不是、也不能用學生成績去評價教師。


帥氣的小眼神


筆者覺的,我支不支持沒有多大影響,關鍵是某些人不會支持!再說,這種“如果”也不會發生!

一、教師職稱制度

中小學教師職稱

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教育發展規律,按照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總體要求,建立與事業單位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相銜接,符合教師職業特點,統一的教師職稱(職務)制度。


而且,教師職稱制度經歷了曲折的歷史過程!

二、教師職稱制度的利與弊

利:充分調動廣大中小學教師的積極性,為中小學聘用教師提供基礎和依據,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供製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弊:

1.偏離教學

2.導致教師之間病態競爭

3.評定標準不科學

4.鄉村教師職稱結構不合理



筆者覺的,縱使目前的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存在很多問題,也不會輕易就取消的。只要我們能健全制度體系,完善教師評價標準

和創新評價機制。教師職稱制度就會依然被我們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