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為何被稱為孫大炮?

用戶24066934433

孫大炮是孫中山的綽號,據說是袁世凱給他起的。相傳1912年孫中山讓位給袁世凱,二人都相互很有好感。而孫中山先生也是無事一身輕,打算去宣傳實業救國。

他常年旅居海外,對國外的國情十分了解,他也想通過對外國的學習,來使我們的國家變強大。他在與袁世凱的會晤中提出來了“想要貨今其流”必須要先修路。並向袁世凱保證,十年之內修20萬公里的鐵路。其實說白了,這就是對孫中山理想主義的一個輕蔑。

袁世凱聽完以後對孫中山先生的想法十分稱讚,但是卻在背後說孫中山吹牛,說孫中山是個大炮。所以孫大炮這個名字就流傳開來。

也有的解釋是對孫中山的褒揚。孫中山先生經常到各地去演講,向封建王朝口誅筆伐,對滿清王朝的批判更是如滔滔江水延綿不絕。所以廣東地區的人們叫他孫大炮,意思是他對封建統治,封建軍閥的抨擊像一門大炮。


消失的月光

據說這個外號是袁世凱給起的,但是在民間流傳之廣,幾乎瞭解孫先生的人都知道,大概應該真的符合孫先生的特點,所以能夠不以正史的方式流傳至今。

孫中山為何會被稱為孫大炮

除此之外,在建立中華民國後,孫中山應邀北上和袁世凱商議建國大事,袁世凱問他有何建國想法,孫中山表示:“國家建設首在交通,兄弟打算在十年內造築鐵路廿萬里,望君能練成百萬精兵。如此,中國可達到富強境地了。”

袁世凱當即表示:“辦鐵路,我知先生是有把握的,若練成精兵百萬,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袁世凱練兵出身,練了幾十年的兵,從過往經驗來分析,練百萬精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說明袁世凱是實幹家,不扯沒用的,當然雖然袁世凱沒有當年戳穿孫中山,後來對孫中山評價並不高,跟屬下的人說,孫中山辦事不靠譜。因此,孫大炮之名才流傳開來。

史論縱橫心目中的孫大炮

隨著對孫中山先生的瞭解,我認為孫大炮這個詞雖然出自別人詆譭之口,但是,孫中山現在在沒有兵的情況下,用嘴當炮,和那些文人用筆當槍其實是一個道理。

當然,孫中山先生並非毫無成就,而是真的用炮開創了一片天地,相比於北洋軍閥那些真的有槍有炮的人,哪個也沒有成事,最後還不是被孫中山先生的南方革命軍所打敗。

所以,孫中山先生在沒有槍炮的情況下,能夠做出這樣一番成績,實屬不易啊!縱橫認為孫中山先生無論對滿清統治者還是封建軍閥都像一門摧枯拉朽的“大炮”。


史論縱橫

“大炮”源於粵語“車大炮”,意思就是吹牛,說大話,現在也做“吹水”。那孫中山先生為什麼又被稱為“孫大炮”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來源

早年,孫中山長期旅居海外,特別是美國,經過多年考察後,得出“要致富,先修路”的明悟。在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初期,在北京與袁世凱會唔,大提自己修路計劃,而且願親自專任修路之責,並立下保證書,10年內修築20萬里。

而以當時的條件、財力、物力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不管孫中山當時出於什麼心態和目的,但在袁世凱看來,明顯是信口胡吹,滿嘴跑火車,因此當面很是讚賞了一番,轉過身去,就對人說孫中山是個“大炮”。自此,“孫大炮”的名聲不徑而走,越傳越廣。


二、保皇黨、遺老遺少和反對者對孫中山先生的侮辱性稱呼

保皇黨自不必說,與孫中山的政治理念不同,他們自認為要救中國唯有保皇一途,視保皇為解救中國唯一之出路,而孫中山做為要推翻滿清王朝的急先鋒,自然遭到保皇一派和遺老遺少派的反對,因而對孫中山先生自然沒有什麼尊重,視孫中山為“只會說大話、放大炮”的一個人。


三、孫中山先生自身所提的很多施政綱領和主張很多不切實際

孫中山先生每次會唔海外華僑、各階層精英人士皆許下很多美好的願景,但很多到最後根本沒有實現,長此以往,就造就一個“狼來了”的故事。人人皆傳孫中山只會吹牛皮,扯大話,是個大忽悠,“孫大炮”的名聲不由越傳越廣。

另外,中山先生很多想法和願景也太唯美了,這點,縱觀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歷程就能看出來。當時,世人都指中山先生為理想家,不是實幹家,時人稱其為“孫大炮”也不足為奇了。

然而,中山先生對自己這一稱號並不以為意,也時常戲稱自己“大炮”。

事實上,孫中山畢生,都努力身體力行地去實踐、實現自己放過的炮。也有遠見的計劃,分開進行的程序,腳踏實地地去做。而他的革命方略,之所以沒有成功,實在和當時國民黨內派系林立,龍蛇混雜,多為私利是分不開的。

中山先生為革命的先驅者,也是推翻滿清封建王朝的先鋒,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翻開了中國近現代史的嶄新的篇章。


他的一生都為中國崛起奮鬥不息,為尋找到適合中國的新道路不斷嘗試,他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是值得我們永遠尊重和記念的一代偉人。


八零印記

“大炮”一詞,含有對喜歡誇海口、吹牛皮、說大話之人的揶揄、諷刺之意。為何一身正能量的孫中山有“孫大炮”之綽號?細查文獻,發現此事竟與袁世凱有關。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平宣佈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4月1日,孫中山依諾宣佈解除自己臨時大總統的職位。總統,這個擁有民國至高無上權力的尊位,就這樣從一位偉大政治家的手中轉移到另一位“權術大師”之手,從開國元勳轉到了“竊國大盜”手中。

袁世凱宣示就職後便耍起手腕,為掩人耳目,他幾次電邀已卸職南返的辛亥元勳孫中山、黃興等人赴京磋商,召開一些並無實際名目的會談。

大多數革命黨人反對孫中山北上,因為就在孫中山準備動身之前,從北平傳來了黎元洪、袁世凱槍殺參與武昌起義的黨人張振武、方維的消息。孫中山卻執意要北上,他對勸阻的人說:“無論如何不能失信於袁總統,且他人皆謂袁不可靠,我則認為他可靠,必欲一試吾目(眼)光”。

8月24日,孫中山一行抵達北京。袁世凱以元首禮隆重歡迎孫,並在當晚設宴款待南方貴客。席間,孫中山暢談了自己欲走實業興國之路的構想,他認為中國要想富強,首先要“人盡其才,地盡其利,貨暢其流”。而要“貨暢其流” ,當務之急是必須要大修鐵路。

袁問孫如何具體實施修築鐵路計劃,孫答:自己必努力“經營鐵路計劃,把鐵路線延長至20萬里(亦有10萬英里之說,約合16萬公里),民國即可富強”。他還懇請袁在同一時期內為國訓練出百萬精兵。袁世凱聽後頗不以為然,但表面上卻做出大為激賞之態,他張嘴大呼“中山先生萬歲”!還當場表示必全力以赴支持孫中山興辦鐵路的雄心壯志,隨後授孫中山以籌劃並建設中國鐵路之全權(相當於鐵道部長),還給他開出三萬月薪的優厚待遇。

會談結束後,孫中山一行離京,先後考察了華北、華中的北寧、津浦、膠濟等鐵路線,準備勘查、規劃清楚後隨即開始掀起轟轟烈烈的鐵路建設大潮。 袁世凱當面力挺孫,背後卻和同僚以及下屬們嘲笑孫中山太不切實際,他還說孫一貫喜吹大牛皮放空炮,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修20萬里的鐵路、還要編練百萬精兵,可能完成嗎?簡直是天方夜譚!這人就是個大忽悠,一個嘴無把門的“大炮”。此後,“孫大炮”之名漸漸傳開了去,變得家喻戶曉、廣為人知。

【答題寫作不易 剽竊必究】【插圖源於網絡】




鐵馬冰河wu

大炮這個詞的意思,除了最常見的熱武器名稱之外,還是一種民間俗語,它用來比喻好說大話或好發表激烈意見的人。民國小說裡就很常見這種用法,如周立波《諸葛亮會》中說:他被小劉這大炮一轟,臉脹紅了;茅盾在其《子夜》十二中寫道:這人就是黃奮 ,有名的大炮。

此處的大炮,就是說大話、愛吹牛,類似於我們現在常說的擅長“打嘴炮”。袁世凱說孫中山是孫大炮,大家最為熟知。民國剛剛建立,袁世凱就任大總統。與孫中山多次洽談國家建設事宜,孫中山規劃了一個極為宏大的藍圖,比如要練兵百萬以振國力、10年內要修20萬里鐵道以暢達交通,在鐵路里程上趕超美國等等。袁世凱乃軍旅出身,是個實幹家,聽完後私下說孫文乃是“孫大炮”,大話連篇,認為這些方略設計具有革命化的浪漫但不切合中國現實。後來,唐德剛先生在其著作《袁氏當國》中對此有描寫和發揮。

最早對孫中山倡導革命,四處募捐表示些許不滿是中山的大哥孫眉,說他弟弟真是“志大言大”;而真正讓孫大炮流傳的,是海外的華僑,早期募集革命經費相當困難,孫文輾轉於檀香山、南洋一帶。

時間久了,南洋華僑都認識了這位“空想家”,看見他發表演講鼓吹革命,又屢敗屢戰,就笑談:孫大炮又來騙錢了!甚至有一次,孫文去洗衣店,老闆直接就說:不想聽你車(扯)大炮,你走吧!1912年後,孫大炮這個說法逐步流傳。袁世凱的死黨張國淦也曾批評孫中山的同盟會乃是亂黨叛變,僅僅說說大話,不過是“大騙子,孫大炮開大炮”而已。譚廷闓、趙恆惕和陳炯明,也在不同的場合說過孫文乃孫大炮,不過後來譚廷闓改變了立場,追隨中山先生行革命事業。

後來,孫大炮這一說法慢慢從略帶侮辱性的稱呼演變為一種“讚美”。陳獨秀、丁超五、張友漁、錢玄同在自己的文章或報刊輿論上,稱孫中山為“大炮、威大炮”。孫中山去世後,被看作國父,集哀榮於萬世。由於早年孫中山曾和海外洪門、天地會等秘密結社有聯絡,充實革命力量,在一些小說和漫畫中,還有一個更有意思的稱呼:“鐵拳無敵孫大炮”!


歷史傳訊社

好奇怪,我今年四十九歲了,廣州人,好似從小到大到現在,廣州人一提起孫中山,就馬上不屑輕視說孫大炮,最後還加三個字鄉下佬。

我查了查孫中山的歷史,他確實是一個天生搞事的破壞之神,一生去到那個地方都是扇動鬧事,海外華僑在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時,在海外碰到孫完全不理他了,當他是一個騙子,辛亥革命成功,他好命被黃興迎回中國做臨時大總統,失敗了逃到日本被袁世凱追捕,在廣州主政又被陳炳明叛亂,幾次兵亂造成廣州被搶奪死人,商團造反,廣州人憎到他飛起,一提起他就咬牙切齒孫大炮,他真是一個掃把邪星,去到那裡衰到那裡,從沒好事,從觀他一生,真是悲哀,沒一樣成功的。

但再仔細看一看分析一下,他真偉大,無愧國父,因為真正上串下跳大喊救中國的只有他一人,他是真正為了救中國才車大炮的,國父孫大一炮是獨一無二,無與倫比的!


嘉哥64

大炮一詞就無需再述了。但從民國初年所稱孫大炮一詞以貶意為主,而且其從海外華人圈到國內各黨政圈子都被視為無能之人。到後期整個同盟會己很難再募集到資金。大多數華人對其所宣傳的武力推翻清政府失去了信心。

另外同其合作軍閥大都因孫非執意效忠其個人,背棄當初承諾為民主同盟的聯合軍政府,所以南方各省合作了一遍。均以失敗出逃告終。同盟會內部曾多次分裂均是孫要絕對權力為原因。並執意以割讓東三省為代價換取日本的軍事經濟支持。驅逐滿蒙及新疆蒙古族。

幸好袁世凱五族共和及時安撫各處邊疆,如孫執政,不出三年。中國必定四分五裂,連漢地十八省都難以保全。孫在喚醒民眾,結束封建王朝統治中國,有一定作用和貢獻,但若非以他的流血暴力改朝換代,我認為並非上策。如再以他依靠日本勢力割地來推翻滿清!那他就可能是近千年的千古罪人了。罪過不亞於石敬塘!


天生我才必有Faker

正統的解釋,孫中山經常到各地演說,口才了得,一開口就向封建王朝抨擊,猶如大炮狂轟濫炸,就送了一個綽號孫大炮。當時在廣東介紹孫中山先生時,稱他為孫大炮,這是人們對他的稱讚,無論對滿清統治者還是對封建軍閥,他絕對是一門摧枯拉朽的大炮。

但也不排除講大話的意思,當初中山先生沒有武裝,夢想建立一個健全的、民主的政府,一個對人民施行仁政的政府,在帝制年代這是痴人說夢。搞革命要花錢的,他四處借錢,不斷許諾,可隨著起義的一次次失敗,無法兌現自己的諾言,稱孫大炮就有空想的和不現實的的意味。

有人說,稱孫大炮是海外老鄉叫起的。所謂“大炮”,源於粵語車大炮(也作扯大炮),意指吹牛、說大話。孫中山屬廣東老鄉,早年在海外為革命募捐時,有華僑嘲笑他:“孫大炮又來騙錢了!”而孫中山反而自我安慰,說人家不瞭解我革命的道理,責備兩句不足為怪,也許他對“大炮”這個綽號習以為常了。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回國活動,孫大炮的名字就在國內流傳開來。

流傳最廣的說法,他與袁世凱密談時,孫中山願專任修鐵路之責,保證在10年內修築鐵路20萬里(一說10萬英里,約合16萬公里),請袁也在10年內訓練百萬精兵以強中國。袁世凱一聽,站起來高呼“孫中山先生萬歲”,孫中山也回報一聲“大總統萬歲”。孫中山的話裡然出於一位愛國者的至誠,但袁世凱雖表面恭維孫中山的實業救國夢,心裡卻知道政府的家底,知道修鐵路的難處,加上自己是練兵出身的,當然知道10年時間練百萬精兵是什麼概念了。袁在背後說孫中山信口胡吹,是個大炮,孫大炮之名由此而來。其實,袁世凱派孫中山去修築鐵路,委以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理之職,是投其所好,順便安置,等到翻臉時,就清查鐵道公司的賬目,說鐵路未建一寸,卻花掉了百十萬兩白銀,於是下令通緝“貪汙犯”孫中山,孫中山就這樣被袁世凱給耍了。

1919年,陳獨秀在《每週評論》提到,有一班人因為孫中山好發理想的大議論,送他一個諢名,叫做孫大炮。在陳獨秀看來,“大炮”代表的是一種理想主義。

胡適曾在文章中說,“中山先生以30年的學問,30年的觀察,作成種種建設的計劃,提出來想實行,萬不料他的同志黨人,就首先反對。客氣的人說他是理想家,不客氣的人嘲笑他是孫大炮。”

此後不再有人稱孫中山為“大炮”,甚至還有人為這個綽號辯護。1926年,張友漁發表《革命黨與大炮》,文中疾呼“今日的中國,實嫌放大炮的人太少了。無論在思想上,政治上,社會上,都有許多洗不盡、掃不完的垃圾,非用大炮轟去不可,大炮之名,又何必避呢?”“故孫中山被稱為大炮,適足見他的偉大,放冷箭的人們,可以休矣!”在這裡,孫大炮簡直是一種讚美了。

孫中山本人對於孫大炮這個綽號,也有幾分自我欣賞的,他在演講開始時特意說:“廣州有很多人叫我做孫大炮,好吧,現在我就要開大炮了”。及至1925年孫中山去世,其生前爭議逐漸煙消雲散。至於孫大炮的稱呼,或褒或貶,或褒貶不一,那隻能見仁見智了。(網絡圖片)


天寧閣

第一個版本:1907年,鎮南關起義,孫中山親率黃興、胡漢民等人登上鎮南關炮臺,起義軍全軍鼓舞。次日,清軍開到,發起攻擊。

孫中山在陣地為傷員包紮,並親手打了一炮,沒想到竟然打得很準。孫大炮的美名由此流傳開來!中山先生慨言道:“反對清政府二十餘年,此日始得親發炮擊清軍耳!”

第二個版本:民國元年末到二年間,當時孫中山被被迫放棄大總統的職位,一心投身實業,希望以實業救國。

袁世凱有一次問孫先生要修多少鐵路,孫文說20萬英里(2015年中國總計才修了11.4萬公里,當時修20萬英里絕對是做夢),身為實幹家的袁世凱聽後,雖表面大家讚賞,但在人後說了一句“大炮”,從此孫大炮的英名就傳偏萬里了。而從後來的情況看,中山先生一生都說要修路,結果到死,一里路也沒有修成,而吃喝則用了100餘萬兩。可見項城大炮之稱也未嘗無理。

第三個版本: 孫中山的海外老鄉首先稱他為“孫大炮”。所謂“大炮”,源於粵語“車大炮”(也作“扯大炮”),意指吹牛、說大話。曾任廣東空軍參謀長的胡漢賢回憶,孫中山早年在海外發表演講,為革命募捐時,有廣東華僑嘲笑他:“孫大炮又來騙錢了!”

一次在加拿大的一家餐廳裡,有人問他:“孫文!孫文!你說要打倒清朝,請問你有什麼兵力去打呀?”孫中山笑著說:“鄉里!我們有辦法的,打倒清朝很容易,我們的軍隊多著呢!”那人不由大笑:“哈哈!什麼軍隊?我只見你一個人在這裡吃飯!”孫中山回答:“是的,我們有很多軍隊。清朝的軍隊就是我們的軍隊,清朝皇帝在給我們訓練軍隊呢!”我們知道,後來清朝確實是亡於新軍起義,但當時沒人信,於是眾人大笑:“哈哈,真是孫大炮!”

第四個版本:理想主義不被理解,於是成了“孫大炮”。1919年,陳獨秀在《每週評論》上的一篇文章提到,“有一班人因為孫中山好發理想的大議論,送他一個諢名,叫做孫大炮。威爾遜總統的平和意見十四條,現在也多半是不可實現的理想,我們也可以叫他做威大炮”。在陳獨秀看來,“大炮”代表的是一種理想主義。胡適所見略同,他曾在文章中說,“中山先生以三十年的學問,三十年的觀察,作成種種建設的計劃,提出來想實行,萬不料他的同志黨人,就首先反對。客氣的人說他是‘理想家’,不客氣的人嘲笑他是‘孫大炮’”。


瑞哥聊球

這個嗎就來源很廣了。

大家都知道孫中山先生是民國的國父,當年起義時經常在海外遊說華僑募捐,有的人捐了很多次發現他還未成功,又因為華僑多為廣東人於是便說他是車大炮,久而久之就成了孫大炮了。


另一種說法是當年孫袁曾經有過一面之緣,兩人交談甚歡,孫中山讓袁世凱富國強兵,屯兵百萬,自己則修鐵路十萬英里,(要知道我國一直到了九八年才到了這個公里數啊),於是孫中山走後袁世凱與幕僚笑談到,此人乃真大炮也。


還有一種是孫中山很樂意別人叫他大炮因為這不是一種蔑稱大炮一詞多有振聾發聵,驚醒國人的意思,於是叫他孫大炮的寓意也在於此

但無論孫中山叫啥什麼,他對於中國革命的歷史意義值得我們銘記於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