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許多人說孫中山是孫大炮,袁世凱是實幹派。那為什麼孫成功了而袁失敗了?

87373838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實幹家要大刀闊斧改革是必觸動既得利益集團利益,奪人家財如殺人父母,這個矛盾幾乎是不可能調和的。演說家打打嘴炮,大家跟著一起喊喊口號,無傷大雅,還能混合虛名,入個黨派何樂而不為(這個是國民黨的成分複雜的重要原因!)

或許並不是為一己私慾的稱帝

再來說袁世凱為什麼稱帝,世界上君主立憲的國家多了,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德意志,甚至是鼓吹中國一定要徹底革命的日本,對比會發現這些國家都是迅速高效的完成了工業革命,尤其是德國和日本,是典型的後起之秀反超傳統列強!怎麼到中國這裡就成為落後的封建糟粕了呢?就算是病急亂投醫,有中藥針灸不先試試,非要大刀闊斧的來個切除手術!要知道病人已經積貧積弱幾百年了,一不小心就來了個“手術成功,但病人沒挺過來。”

實時也確實是這樣,回過頭來看著實非常危險,假使讓日本繼續軟刀子割肉,維持中國內鬥格局,打壓強大的(蔣介石等),扶植弱小的(張作霖、閻錫山、李宗仁等),鼓勵中國更多的留學生到日本洗腦,再來四五十年,中國就成了溫水裡的青蛙!還好伊藤博文沒活太久!

從曾國藩到李鴻章,再到袁世凱,是漢族官僚的傑出代表,三代人積攢了中國難得的家底。毫無疑問這些人都是人傑,絕大部分普通人望其項背!從曾國藩拒絕稱帝,李鴻章鞠躬盡瘁,袁世凱逆勢稱帝,雖然做法大相徑庭,但本質原因都是為了改革圖存,民族富強,或如履薄冰,或忍辱負重,或冒天下之大不韙!

袁世凱完成了古今中外幾乎沒有的和平演變,同樣也吃虧在這上面,舊有的官僚士紳勢力搖身一變成為了國民黨黨員,議會議員。真的走共和,和晚清相比只不過是個換湯不換藥罷了!今人看的明白,當時的政治巨擘袁世凱又怎麼能看不明白。這些國家的蛀蟲是阻撓改革的絆腳石。所以稱帝成為了將公權利從新集中的一種方式!回顧每一個發達國家,在改革時期都是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在執行,民主那套都是發展成為發達國家後才搞的!

民國軍閥混戰的最大受益者——扶桑

但日本人不會允許中國也完成一次明治維新,推波助瀾,就軍閥混戰了!說袁世凱錯估了稱帝后的後果,不如說袁世凱沒想到正準備臥薪嚐膽練內功的時候,被一群來自日本振武學校(見註釋)的洗腦娃給在背後狠狠捅了一刀!

造化弄人!

註釋:東京振武學校是一所專為中國陸軍留學生開辦的預科軍事學校,又稱東京振武學院,為日本陸軍參謀本部所屬。創辦於1900年,原名成城學校,1903年改名振武學校,開辦到1914年。初期修業1年3個月,後延長至3年,畢業後可先下部隊見習,再入正式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校地址在東京都新宿區河田町,現址是東京女子醫科大學。

瓦爾登的船伕

孫中山是在國外讀過書的人,後來在組建同盟會的時候,因為受到清政府的長期追捕,流亡海外。曾在美國日本新加坡馬來包括歐洲呆過不少年頭,尤其是美國和新加坡。

因此孫中山對國際政治發展方向非常熟悉,有民主政治的理念。並且一生都在致力中國革命中不停的學習,與時俱進,這在革命者中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而袁世凱則是一箇舊派官員出身的改革家,他一生沒有出過國。他是受中國傳統教育出來的人,對西方先進的民主科學文化缺乏瞭解。

當然不能否認袁世凱在改革領域的天分,他在擔任直隸大臣時,建立了中國近代的警察制度、電報制度等一系列現代化舉措,更是建立了當時中國最有現代化氣質的軍隊。

孫中山的長處在於革命精神,他一生都在致力於中國革命的發展,對民主共和的不懈追求。但其短處也是非常明顯,就是對政治實務和軍事實務沒有操作經驗。

而袁世凱則相反,袁世凱對現代政治體制和理念並不太瞭解,大體上還處在半信半疑的程度。他更迷戀自己的政治權威,相信自己的政治手腕,他堅信他能夠幫中國走上富強之路,只是操作手法可能不同於孫中山。

兩個人一個人是理想主義者,一個是現實主義者。這是他們的本質區別。理想主義者堅持理想不支搖,現實主義者堅持政治操縱不動搖。

孫中山最終也談不上成功,而袁世凱則真的失敗了。

孫中山並沒有完成民主共和的政治使命,就算到了後來的國民革命時期也沒有徹底完成這一任務。

而袁世凱不僅沒有完成民主共和,還沒有辦法建立對全國的統一領導權,讓當時的中國陷入四分五裂之中。稱帝之後雙被迫取消,給自己的政治生涯增加了汙點。

當然,相對而言,孫中山從表面上看更堅定,更成功;但如果沒有袁世凱對民主共和的支持,中華民國根本沒有建立的可能性。

袁世凱的侷限性決定了他的命運,而孫中山的能力也決定了他不能成為中國領袖。


新知傳習閣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兩人背景,也就清楚了各自名號的由來,再說為什麼孫成功袁失敗。

孫中山

孫是個幸運的人,家境很一般,但有個好哥哥。哥哥孫德彰去夏威夷打工,後來經營農場有道,在茂宜島上有了一個大農場,成了縉紳階層。在孫十二歲時候把他接過來,接受了西方教育,成了激烈的反傳統文化者,後在香港受洗成為基督徒,併成為激烈的鼓吹革命者。

孫曾給李鴻章上書,被李拒絕後,有了真正的革命行動,在檀香山組建興中會,募款召集人籌備行動。此後直到辛亥年間,多次發動起義,不過收效甚微。

後奔走於日本,尋求日本泛亞主義者的支持。當時日本人官方是抱緊英國大腿,但官方之外還有一股很大的勢力泛亞主義,他們尋求東亞三國革命,建立東亞共榮圈,日本現在官方勢力太強大,沒辦法,就先支持中國和朝鮮革命。犬養毅、宮崎寅藏、頭山滿、內田良平等人,都是孫的支持者,出錢出人,如宮崎寅藏就一直實際參與武裝暴動。

辛亥革命的時候,他確實在國外,這件事也確實和他沒有直接關係,但是同盟會組織的,他是同盟會的主要首領之一,並且之前組織了好多次武裝暴動,雖被詬病“遠程革命家”,但武昌這次取得成功,離不開他之前的努力,功不可沒。

不過辛亥革命不代表就實現改朝換代了,之後的改朝換代其實是袁世凱的主持下,勸說滿清遜位,全國共識是讓袁世凱做總統,孫辭去臨時大總統。當時的狀況是孫表示要退出政界,宋教仁組建國民黨,孫任理事長,但實際上黨務全權歸於宋教仁,孫相當於一個名譽理事長。孫實際上按照明面來說,已經沒有政治空間了,於是提出修鐵路去。

之後孫遊走日本,在泛亞主義者看來,袁世凱非常可惡,因為革命是泛亞主義者多年努力的結果,卻被袁世凱摘了果子,袁世凱是和之前說過的日本官方保持交往的,也就是說尊重日本作為英國世界體系下東亞盟友的地位,什麼東亞共榮都是胡扯八道,英國主導的國際體系才是袁世凱認的。此時,泛亞主義者就有了支持孫再次革命的想法。

接下來發生了宋教仁被刺,原因也是羅生門,袁世凱、陳其美、孫都有可能,這件事催生了二次革命。不過二次革命並沒有得到多少支持,包括黨內黃興也反對,很快失敗,之後流亡日本,改組中華革命黨,不過國民黨內大量元老沒有參加這個新黨。

1919年,孫重組國民黨,這個國民黨才是後來蔣介石的國民黨,之前的雖然叫這個名字,其實區別非常大。

1921年,二次護法運動,孫任非常大總統,積極策劃北伐,主張武力統一中國,但廣州君權在陳炯明手裡,而陳炯明贊成本省自治,多省聯合起來成立聯邦,而不是大一統。雙方分歧最終以孫離開去上海收場。

此時孫的傳統金主日本泛亞主義者在日本國內被打壓嚴重,雖然有心卻無力,沒有多少錢支持他。而西方勢力一是不認同他的法統,二是不看好他,更不願意投資他。孫和紅羅剎搭上線,紅羅剎提供資金和教導,條件是聯俄容共。紅羅剎為什麼這麼做?因為紅羅剎當時的主導思想是以紅羅剎為基地在全世界發動大革命,所以願意出錢,向中國輸出革命,他們認為國民黨革命成功有助於實現全世界大革命。

有了金盧布後,就能招來人,紅羅剎提供教導,把國民黨按照紅羅剎的方式重新組織,並提供軍事支持,對軍隊也按照紅羅剎的方式組建。

經過紅羅剎的魔改之後,組建的新軍在蔣介石帶領下,打的原先的軍閥們雞飛狗跳。不過孫中山在此之前就於1925年3月12日去世。

袁世凱

袁世凱的履歷非常“乾淨”,線索很清楚。

他家多代為官,他不是讀書的料,科舉考不上,靠家族關係走了李鴻章淮軍的路子,棄文從武。之後去了朝鮮,在朝鮮嶄露頭角。

因為滿清在甲午戰爭中海陸都吃了敗仗,上下都認識到必須編練新軍,李鴻章推薦了袁世凱,於是有了袁世凱的小站練兵,這些兵成了滿清末期陸軍的主力,也是袁世凱後來生涯中最大的本錢。

之後在戊戌變法中,被牽連到,其實袁是標準的洋務派,這種事情他固然不支持,但也絕不會說主動去反對。但是他已經被帶進去了,又以為密謀已經被洩露,主動去找榮祿說這事,以求避免全家被殺。

由於德國武裝佔領膠澳地區,加上義和團起于山東,滿清意識到山東這塊地方一般人去搞不定,把洋務派干將袁世凱派去。袁世凱不顧朝堂不滿,強力鎮壓了義和團,並且在1900年的庚子拳變中加入了東南互保。

1907年,調回朝廷中樞,很快被載灃為首的新貴攆回去,差點連命都丟了。

辛亥給了他機會,北洋的人只認他,要想平叛,就只能讓他出山。袁一方面讓清廷停止進攻,另一方面要清廷響應革命黨的政治要求。相當於他是中間調停人,讓滿清響應政治變革的要求,同時又要求革命黨人不得報復滿清朝廷和滿人,給滿族以安全保障。正是在他的調停下,避免了大規模流血戰爭。

最終因為袁的這些功勞帶來的聲望,全國一致認同他為新政權的大總統。之後就是袁世凱和南方革命黨的鬥法。

袁世凱為後世詬病的主要兩點,一個是二十一條,一個是洪憲稱帝。

二十一條是因為日本在一戰和英國站在一起,於是進攻山東半島的德國勢力範圍。之後袁世凱認為那是中國的,你打德國可以,打完了這地方要歸中國。日本人的意思是我憑本事打的德國人的地方,為什麼給你?於是開始談判。

日本人把原先和孫中山南京臨時政府談的《中日合辦漢冶萍借款合同》重新包裝了一下,加上有關山東半島的部分,丟給了袁世凱。由於歐洲在一戰,誰也沒心思管遠東的事,沒有外力可以引入制衡,也就美國沒參戰抗議了一下,但孤立主義的美國顯然不會為此真的去做什麼事。激烈博弈之後,日本以戰爭威脅,最終簽訂《中日民四條約》,基本相當於簽訂了一個城下之盟。

這事你說怪不怪袁世凱?我看他是替全體中國人受過。他簽了國人罵他賣國,他不籤國人能打過日本?口頭愛國容易,戰場上見真章我看真不行。

另一個是君主立憲,新政權成立以來的扯皮,可以說讓所有人精疲力竭,這是他試圖重行君主制的主因。雖然當時世界君主制國家非常之多,但中國人對此反應非常激烈,最終撤回,然後病死。

總結

所以,為什麼孫中山叫大炮?一種說法是他喜歡口出大話,人送外號大炮。另一種說法是他一直都在搞事情,所以叫大炮。這兩點都沒錯,他一直拉贊助募捐,不說點美好的遠景,別人為什麼給你贊助啊?說他一直在搞事情,那就更沒錯了,確實一直在搞各種武裝活動。

袁世凱為什麼是實幹派? 你看他簡歷就知道了啊,他確實一直是滿清官僚裡面能辦事的,包括他當了大總統後,也做了不少事。長期以來編練軍隊、辦教育、辦經濟、引進新的政治制度,貫穿始終,這也是他資本和名聲的來源。


尋常味

誰說袁世凱失敗了?袁世凱已經部分完成了他的歷史作用。第一個,袁世凱訓練出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支現代化意義的軍隊。而之前都是舊式軍隊,戰鬥力很弱,沒有什麼軍事訓練。袁世凱自小站練兵開始,就延覽了大批的人才,有文有武,既有現代化軍事裝備,又有現代化軍事訓練,可謂是一支勁旅。後來,袁世凱發展出北洋軍,人數有二三十萬,這是中國當時戰鬥力最強的軍隊。袁世凱還親自提拔栽培了很多優秀的軍事將領和政治家,後來做了民國總統的就有好幾個,這個不是袁世凱的成就嗎?沒有袁世凱,有那些人的成就嗎?袁世凱自己也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這個不是袁世凱的成就嗎?

袁世凱還推翻了滿清的統治,逼迫清帝遜位。當時革命黨人在武昌起義,人馬不過上萬,沒有重型武器,袁世凱的北洋軍只要多發射幾通炮彈,就可以摧毀他們的戰鬥力。袁世凱看清了天下大勢,主動和革命黨談判,避免了中華大地的生靈塗炭,減少了很多人命的犧牲。儘管袁世凱和革命黨談判有他的私心,但他確實辦成了有利於國家進步的事業,這不能不說是袁世凱的歷史貢獻,這也是袁世凱的成就。

袁世凱在做了民國總統之後,在他的任上,國家民營經濟發展的很迅猛,政府每年還有2000多萬銀元的財政盈餘,這是之後再也沒有發生過的事情,說明袁世凱抓經濟很有一套,擅長理財。這是不是袁世凱在經濟建設上的成就?

袁世凱在任一天,那些大小軍閥就不敢蠢蠢欲動,也就避免了發生內戰。張作霖,閻錫山,見了袁世凱,都懼怕的要命,不是淌汗就是磕頭,對袁世凱的政府絕對的服從,從來不敢動兵,讓中國可以修養生息一段時間。這是不是袁世凱的成就?

袁世凱成就已經足夠了。他的悲劇,在於他稱帝了,這是一大人生敗筆。不過,換成是你,你穿越去了100年前,你或許擁有看清楚歷史走向的智慧,那是因為你讀過歷史書,知道以後會怎麼樣。但是,袁世凱沒試過,他當然不知道。


懷疑探索者


至於說網上許多人反饋孫中山是孫大炮,袁世凱是實幹派,為什麼實幹派失敗了,而孫成功了?應該指的是袁世凱在政治上的失利,而孫成功了,則指向就多了,指他功成身退不為過,指他在實業界大顯身手也不為過!

說孫中山成功,的確沒說錯,政治人物往往沒好下場,尤其是鬧革命的政治人物,要沒幾個炮灰頂著,根本活不過滿月,孫中山不管是在革命時期還是實業時期,可以說都是大話連篇,根據自己在歐美的見識,說了很多脫離中國實際的話。


比如說他在辭去臨時大總統之後,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人實業部長期間,曾豪言修築鐵路的好處,揚言鐵路所至,利權相隨,中國之所以不富強,就是因為鐵路修的少。

提出集十年之功,修築二十萬公里鐵路的龐大計劃,這計劃能實現,用老百姓的話可能更直接點――吹牛逼!

這樣的眼光,至少可以領先他那個時代(按1912年算)106年都得多,怎麼算出來的數?怎麼還得多?目前中國鐵路里程12.1萬公里,高鐵里程2.2萬公里,孫中山真是敢說。

以現在的技術儲備和裝備能力,達到孫中山的目標,恐怕還得幾年時間吧!因此孫大炮的命頭叫的不怨。


再說袁世凱,袁世凱一生謹慎,謹小慎微,天生的政治人物,政治家的素養極高,卻為何陰溝裡翻船,至今想來讓人想不明白,袁世凱是個失敗者,政治,尤其是激流勇進之際,誰拖了時代的後腿,誰就是歷史的罪人,因此袁世凱的名聲不如孫中山好。

但歷史終究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孫中山成功,歷史的看,袁世凱真就失敗了嗎?


歷史三日談



孫談不上成功,袁也談不上失敗。

孫老闆在很多時候是處於被動狀態的,他掌握主動權的情況很少。

孫老闆在十幾歲的時候便到了美國檀香山接受西方教育,可以說眼界還算是很寬闊的,對於所謂的民主也產生了自己的看法以及追求。從檀香山回國後,孫老闆實際上已經有了革命的想法,只不過當時的他人微言輕。孫老闆不得不採取迂迴政策,在1894年,上書李鴻章,陳述改革的必要性,李鴻章看完,點點頭誇了聲,小夥子很不錯,然後便沒了下文。孫老闆只好又去了檀香山,與檀香山的中國學生聊人生聊理想,籌辦組織興中會。



在1894年到1905年這十年的時間裡,孫老闆始終在奔波,組織過許多活動,不過基本是草草收場,當然也正是得益於這十年的勞碌命,他的威望終於上來了。1905年,創辦同盟會。在此後的幾年時間裡,孫老闆仍然很忙,忙著東奔西跑,忙著籌錢,當然他領袖的位置已經確定了。到武昌事起,我們的孫老闆也不在中國,甚至不知曉這件事,看了報紙方知中國竟發生瞭如此大事。然後,被推上了最高領導的位置。然而,讓他們尷尬的是,他們隨時面臨著破產的危機。

孫老闆覺得自己很被動,集團裡要錢沒錢,要人沒人,怎麼辦呢?孫老闆想到的辦法是與袁老闆談合作,讓袁老闆“入股”並且成為最大股東,袁老闆肯定不會拒絕這麼優渥的條件。1913年,宋教仁案發生,孫老闆想以此為契機“低價收購袁老闆的股權”,最終沒能成功,反而被袁老闆踢出局。1916年袁老闆因為稱帝失敗而落幕,並導致北洋集團分裂,孫老闆又打起了如意算盤,然而,孫老闆到死也沒能整合各方勢力,只留下句“仍需努力”。

孫老闆似乎想做並且做成的事寥寥無幾,也因此看起來更像是理論家、理想家,實踐能力實在是不高,孫老闆可以算是成功者,但是在他奮鬥的事業上,說他成功了卻也顯得勉強。




袁老闆的處境正好與孫老闆相反,他有著極高的主動權,甚至可以愉快地玩以退為進策略。

在光緒和慈禧老太婆死後,已經靠著小站練兵崛起的袁老闆的地位很超然,說話的嗓門可以蓋過溥儀和載灃。後來,載灃生氣了便將袁老闆開除了。被載灃炒魷魚的袁老闆瞟了瞟載灃,收拾好東西回家釣魚去了,載灃為此很高興,心想終於將瘟神送走了。然而,很快的,武昌的槍聲想起了,載灃急忙讓蔭昌帶著袁老闆的人去鎮壓,結果是蔭昌指揮不動袁老闆的人,導致戰事失利,當然裡面也有蔭昌的指揮水平問題。

面對著越來越緊張的局勢,為了儘快解決武昌的事,載灃只好派人去將釣著魚的袁老闆請回來負責此事,於是袁老闆便意氣風發地回來了。這時袁老闆的態度是很曖昧的,這邊領著載灃給他的官職和命令點頭稱是,那邊又暗地裡趾高氣揚地等著孫老闆那夥人談條件,當然,主動權肯定是在袁老闆手上的,袁老闆不入股的話,孫老闆的革命集團只能等著破產倒閉了。在溥儀集團這邊,如果袁老闆拋售股權的話,那肯定也要破產。最終袁老闆還是同意了孫老闆的條件,畢竟到孫老闆的革命集團那可是妥妥的最大股東兼總裁。袁老闆說幹便幹,馬上回北京拋售股票,然後辭職。



袁老闆在任職革命集團的總裁以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說軍事、經濟、政治、教育等諸多方面,在那段時間裡,袁老闆可以說是功不可沒的,很多方面的政策甚至可以說是開創性的,或者是為後來奠定基礎的,說他是實幹家並不過分。1915年,袁老闆頭腦發昏,竟然要當皇帝,結果被人罵到吐血,然後在1916年嗚呼哀哉了。

袁老闆自從放棄科舉並去朝鮮以後,他的路走得基本很順暢,瞌睡了有人送枕頭,口渴了有人端茶倒水,甲午的事不是當時的他可以左右的,回國後更是風生水起。袁老闆基本上是投資什麼什麼便賺,而且是個努力的實踐家,他不是所謂的科道正途走上政途的,最後能取得如此成就已經算是很成功了。當然,在甲午以後,他的唯一一次失敗是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也即稱帝失敗,可是在當時,他仍然享受著榮光,葬禮可是風風光光的國葬,雖然在幾十年後他逐漸被全面否定,這裡面的歷史因素便不說了。


吾與吾國

與其看網絡上的說法,不如看孫中山和袁世凱如何評價對方。1912年8月,孫中山應袁世凱之邀到北京,於是有了“雙雄會”。兩人對彼此什麼印象和評價呢?

先來瞅瞅孫中山對袁世凱的看法。

他對老袁第一印象非常好,見面第一天(8月24日)就表示:“袁總統可與為善,絕無不忠民國之意。”由於民間對袁世凱有些人猜疑,孫中山於是呼籲不要這樣子,否則可能“激迫袁總統為惡”。如果說孫中山在公開場合說的話可能有水分,那麼他在私人信件中說的話則更能代表其真實態度。在給黃興的信中,孫中山寫道:“到京以後,項城接談兩次。關於實業各節,彼亦向有計劃,大致不相甚遠。至國防、外交,所見亦略相同。”孫中山在北京待了25天,事後對袁世凱進行了總結:“跟他剛一見面,他是至誠至真的樣子;進一步談,你會發現他話中有鋒芒,眼光四射,一般人是窺探不到他的真心思的。我是心中存疑,所以也以一派城府相對。等到日後看他做的事情,全跟說的不一樣。他真是一個魔力惑人的命世英雄啊!”

孫中山是個“話癆”,對袁世凱評說比較多。相比之下,袁世凱對孫中山的評價則很少,卻字字珠璣,目力所及,只有2次。一次,袁世凱對旁人說:“不圖中山如此嘹亮!”什麼叫“嘹亮”?就是嗓門大。孫中山經常發表演講,所以說話聲音大也正常。袁世凱第二次對孫中山評價是對親信說的,有點扎孫中山的心了:“孫中山志氣高尚,見解亦超卓,但非實幹家,徒居發起人之列耳。”

問題說孫中山是大炮,袁世凱是實幹派,基本沒錯,但後一句似乎有點問題——孫中山成功而袁世凱失敗。袁世凱只做錯一件事,那就是稱帝,否則現在對他的評價應該很高。袁世凱其他方面都很成功,尤其是親手把大清王朝溫柔地殺死(以和平的方式埋葬),終結了幾千年的帝制,可以說是代價最小的改朝換代之一。另一方面,孫中山成功了?他總統只當了幾個月,還是臨時的,一沒多大勸,二沒多少權。而且臨終遺言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是非成敗轉頭空,都付笑談中!


腦洞大開的歷史

經歷學識不同,自然會不同。

孫中山屬於留洋派,有更先進的理論和更廣闊的歷史縱深視野。能夠看到歷史發展的潮流走向。而當時中國缺少一種這樣的理論引導,所以,孫中山的革命理論為中國走向何方指明瞭一個方向。但是孫沒有自己的軍隊,舊的掌權勢力絕不會甘心把政權交給孫。再者孫中山缺乏行政外交等執政黨經驗,在當時中國現有條件下如何去執行他的革命理論缺乏民眾覺醒和基層支持,所以這是孫的缺陷之一。

而袁世凱是從中國基層摸爬滾打混起來的,曾出國搞過外交,鎮壓過朝鮮政變,在朝鮮打擊過日本侵略者。當過封疆大吏,軍隊首領,鎮壓過義和團,深受老派儒家思想影響,但又學識現代軍事理論,修鐵路,辦新式學堂,創辦警察隊伍等各種政績,具有豐富的行政經驗。對外交,軍事,行政都有自己的見解。但是對於世界潮流發展缺乏一個高屋建瓴的認識。以至於逆潮流而動。

在歷史的定位上,孫中山一定是劃時代人物。而袁世凱正好定在了逆潮流的位置上。

孫與袁兩人正好說明,當時的歷史情景下,本土派和留洋派各自的優缺點。

而中國共產黨的領袖集了各種優點於一身,即能吸取外國先進革命經驗作為理論基礎。紮根於中國最廣大群眾中,深入瞭解中國國情,體察民間疾苦,又能在披荊斬棘,篳路藍縷的創業過程中獲取行政,外交,軍事等執政黨經驗。所以,革命的成功歷史性的落在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肩上。


清酒對客濂

一點都沒錯,孫中山的厲害之處在於嘴,袁世凱厲害之處在於腿。

孫中山一開始給清廷寫過信,建議改革,沒有被採納,繼而用更激烈的方式推翻清王朝,也就是所謂的革命。

然而,孫中山是如何領導革命的呢?加入檀香山同盟會,也就是洪門(和天地會有聯繫)然後流亡海外,各處演講,尋求僑胞的支持,其實就是把在國外的大財閥召集在一起,然後演講募捐,把募集到的錢用於國內革命經費。

其實,雖然孫中山為革命的確做出了很多貢獻,但是實際上玩的就是嘴上的活,喊出“三民主義”也很有進步意義,但也是嘴炮,沒有實現。

辛亥革命回國後擔任臨時大總統,我個人認為孫不能擔當此任,所以,當袁世凱調集清軍打擊革命軍時,孫中山馬上表示“虛位以待”,比袁世凱都著急。

後來孫中山在廣東終於弄了一塊根據地,通過與共產黨的合作,得到了蘇聯的支持才站穩腳跟,又整了兩次護法,又護國的運動,大多也都是嘴炮。

袁世凱就不一樣了,完完全全一個實幹派(實幹派≠好人),早期天津小站練兵,一直都是一線工作,後來一步步成為晚清最有能力的人物,慈禧死後,滿清權貴忌憚袁世凱的實力,讓其賦閒在家,後南方暴發辛亥革命,清廷竟然無人可用,讓袁世凱出山,袁世凱成足疾未愈,不能上戰場,清廷求袁世凱,袁世凱才出山,可見什麼是靠腿吃飯的了吧!

袁世凱掌握兵權後,三下五除二,解決南方國民政府,又逼迫清帝退位,而且沒有費多大波折,這種能力,不是嘴上就能完成的。

袁世凱,錯就錯在稱帝,搞獨裁其實就可以了,還是傳統思想太深,最終走上一條挨千古罵名的不歸路。關鍵才當83天皇帝,沒夠本啊!

其實誰成功誰失敗,應該是從什麼角度來說吧!從浪漫主義看,自然是孫中山成功一點,但是,現實主義上,還是袁世凱更勝一籌。


史論縱橫

歷史就像帶著面紗的女人一樣,顏值究竟如何,只有揭開過面紗的人才知道,沒見過的人多會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描繪女人的容貌。

評價歷史人物更不應該站在當代人的角度上去評判,就像你非要說秦始皇怎麼不實行民主共和,那就太不對了,受時代的侷限嘛!因此去評價一個人的時候最好是站在他們生活的年代背景,去看他們的社會活動,孰優孰劣,要看他們有沒有辜負自己的時代!


我並不認為袁世凱就是失敗的,袁公作為封建王朝的最後重臣,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對於清王朝的和平滅亡,對於民國的合法合理執政起到了最為關鍵的作用!

而歷史對於他的批判,無外乎“竊國大盜”,倒行逆施的推行君主立憲制,妄圖把歷史的進程往回拉。而做為封建主義滅亡後的體制建設,當時社會無外乎法國,美國,英國,日本等的改革借鑑作用,而這些國家有選舉大總統的,有保留皇權的,而作為清朝臣子,作為最大的封建主義王朝的最後一個北洋大臣,袁公選擇君主立憲其實也無可厚非!就像建國初我們一直效仿蘇聯的路線一樣,因為我們無可借鑑,只有改革開放才是我們獨創的路線,這就是時代的侷限性!


孫中山,作為國父對於民國的開創建設,對於封建制度的滅亡起到了最為重要的作用!作為早期旅居海外的他,接觸到的就是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度,眼界更加開闊。而說他是理想主義者當然也是合理的,因為對於從未有過的局面的開創當然都是從偉大的理想開始的。理想主義更能夠激發人民為之奮鬥,就像每個基督教徒都想上天堂見上帝,這就是理想的作用!因為有理想,所以更顯得大公無私,自然而然容易被後人尊重,因為大家都喜歡奉獻者!

然而孫文先生也絕不是一個務虛的人,從早期的革命活動,到流亡海外,煽動各方面華僑勢力,指導革命,建立自己的隊伍,孫文一直在探索民主共和的道路。
個人認為袁世凱和孫文都是時代的精英,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只是經歷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而已。毛主席曾自稱是孫中山的弟子,可想而知孫中山的歷史地位肯定要高了,但是袁世凱也應該得到公正的評價,而絕不是一個竊國大盜就給人家蓋棺定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