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许多人说孙中山是孙大炮,袁世凯是实干派。那为什么孙成功了而袁失败了?

87373838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实干家要大刀阔斧改革是必触动既得利益集团利益,夺人家财如杀人父母,这个矛盾几乎是不可能调和的。演说家打打嘴炮,大家跟着一起喊喊口号,无伤大雅,还能混合虚名,入个党派何乐而不为(这个是国民党的成分复杂的重要原因!)

或许并不是为一己私欲的称帝

再来说袁世凯为什么称帝,世界上君主立宪的国家多了,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德意志,甚至是鼓吹中国一定要彻底革命的日本,对比会发现这些国家都是迅速高效的完成了工业革命,尤其是德国和日本,是典型的后起之秀反超传统列强!怎么到中国这里就成为落后的封建糟粕了呢?就算是病急乱投医,有中药针灸不先试试,非要大刀阔斧的来个切除手术!要知道病人已经积贫积弱几百年了,一不小心就来了个“手术成功,但病人没挺过来。”

实时也确实是这样,回过头来看着实非常危险,假使让日本继续软刀子割肉,维持中国内斗格局,打压强大的(蒋介石等),扶植弱小的(张作霖、阎锡山、李宗仁等),鼓励中国更多的留学生到日本洗脑,再来四五十年,中国就成了温水里的青蛙!还好伊藤博文没活太久!

从曾国藩到李鸿章,再到袁世凯,是汉族官僚的杰出代表,三代人积攒了中国难得的家底。毫无疑问这些人都是人杰,绝大部分普通人望其项背!从曾国藩拒绝称帝,李鸿章鞠躬尽瘁,袁世凯逆势称帝,虽然做法大相径庭,但本质原因都是为了改革图存,民族富强,或如履薄冰,或忍辱负重,或冒天下之大不韪!

袁世凯完成了古今中外几乎没有的和平演变,同样也吃亏在这上面,旧有的官僚士绅势力摇身一变成为了国民党党员,议会议员。真的走共和,和晚清相比只不过是个换汤不换药罢了!今人看的明白,当时的政治巨擘袁世凯又怎么能看不明白。这些国家的蛀虫是阻挠改革的绊脚石。所以称帝成为了将公权利从新集中的一种方式!回顾每一个发达国家,在改革时期都是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在执行,民主那套都是发展成为发达国家后才搞的!

民国军阀混战的最大受益者——扶桑

但日本人不会允许中国也完成一次明治维新,推波助澜,就军阀混战了!说袁世凯错估了称帝后的后果,不如说袁世凯没想到正准备卧薪尝胆练内功的时候,被一群来自日本振武学校(见注释)的洗脑娃给在背后狠狠捅了一刀!

造化弄人!

注释:东京振武学校是一所专为中国陆军留学生开办的预科军事学校,又称东京振武学院,为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所属。创办于1900年,原名成城学校,1903年改名振武学校,开办到1914年。初期修业1年3个月,后延长至3年,毕业后可先下部队见习,再入正式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校地址在东京都新宿区河田町,现址是东京女子医科大学。

瓦尔登的船夫

孙中山是在国外读过书的人,后来在组建同盟会的时候,因为受到清政府的长期追捕,流亡海外。曾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包括欧洲呆过不少年头,尤其是美国和新加坡。

因此孙中山对国际政治发展方向非常熟悉,有民主政治的理念。并且一生都在致力中国革命中不停的学习,与时俱进,这在革命者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而袁世凯则是一个旧派官员出身的改革家,他一生没有出过国。他是受中国传统教育出来的人,对西方先进的民主科学文化缺乏了解。

当然不能否认袁世凯在改革领域的天分,他在担任直隶大臣时,建立了中国近代的警察制度、电报制度等一系列现代化举措,更是建立了当时中国最有现代化气质的军队。

孙中山的长处在于革命精神,他一生都在致力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对民主共和的不懈追求。但其短处也是非常明显,就是对政治实务和军事实务没有操作经验。

而袁世凯则相反,袁世凯对现代政治体制和理念并不太了解,大体上还处在半信半疑的程度。他更迷恋自己的政治权威,相信自己的政治手腕,他坚信他能够帮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只是操作手法可能不同于孙中山。

两个人一个人是理想主义者,一个是现实主义者。这是他们的本质区别。理想主义者坚持理想不支摇,现实主义者坚持政治操纵不动摇。

孙中山最终也谈不上成功,而袁世凯则真的失败了。

孙中山并没有完成民主共和的政治使命,就算到了后来的国民革命时期也没有彻底完成这一任务。

而袁世凯不仅没有完成民主共和,还没有办法建立对全国的统一领导权,让当时的中国陷入四分五裂之中。称帝之后双被迫取消,给自己的政治生涯增加了污点。

当然,相对而言,孙中山从表面上看更坚定,更成功;但如果没有袁世凯对民主共和的支持,中华民国根本没有建立的可能性。

袁世凯的局限性决定了他的命运,而孙中山的能力也决定了他不能成为中国领袖。


新知传习阁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两人背景,也就清楚了各自名号的由来,再说为什么孙成功袁失败。

孙中山

孙是个幸运的人,家境很一般,但有个好哥哥。哥哥孙德彰去夏威夷打工,后来经营农场有道,在茂宜岛上有了一个大农场,成了缙绅阶层。在孙十二岁时候把他接过来,接受了西方教育,成了激烈的反传统文化者,后在香港受洗成为基督徒,并成为激烈的鼓吹革命者。

孙曾给李鸿章上书,被李拒绝后,有了真正的革命行动,在檀香山组建兴中会,募款召集人筹备行动。此后直到辛亥年间,多次发动起义,不过收效甚微。

后奔走于日本,寻求日本泛亚主义者的支持。当时日本人官方是抱紧英国大腿,但官方之外还有一股很大的势力泛亚主义,他们寻求东亚三国革命,建立东亚共荣圈,日本现在官方势力太强大,没办法,就先支持中国和朝鲜革命。犬养毅、宫崎寅藏、头山满、内田良平等人,都是孙的支持者,出钱出人,如宫崎寅藏就一直实际参与武装暴动。

辛亥革命的时候,他确实在国外,这件事也确实和他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同盟会组织的,他是同盟会的主要首领之一,并且之前组织了好多次武装暴动,虽被诟病“远程革命家”,但武昌这次取得成功,离不开他之前的努力,功不可没。

不过辛亥革命不代表就实现改朝换代了,之后的改朝换代其实是袁世凯的主持下,劝说满清逊位,全国共识是让袁世凯做总统,孙辞去临时大总统。当时的状况是孙表示要退出政界,宋教仁组建国民党,孙任理事长,但实际上党务全权归于宋教仁,孙相当于一个名誉理事长。孙实际上按照明面来说,已经没有政治空间了,于是提出修铁路去。

之后孙游走日本,在泛亚主义者看来,袁世凯非常可恶,因为革命是泛亚主义者多年努力的结果,却被袁世凯摘了果子,袁世凯是和之前说过的日本官方保持交往的,也就是说尊重日本作为英国世界体系下东亚盟友的地位,什么东亚共荣都是胡扯八道,英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才是袁世凯认的。此时,泛亚主义者就有了支持孙再次革命的想法。

接下来发生了宋教仁被刺,原因也是罗生门,袁世凯、陈其美、孙都有可能,这件事催生了二次革命。不过二次革命并没有得到多少支持,包括党内黄兴也反对,很快失败,之后流亡日本,改组中华革命党,不过国民党内大量元老没有参加这个新党。

1919年,孙重组国民党,这个国民党才是后来蒋介石的国民党,之前的虽然叫这个名字,其实区别非常大。

1921年,二次护法运动,孙任非常大总统,积极策划北伐,主张武力统一中国,但广州君权在陈炯明手里,而陈炯明赞成本省自治,多省联合起来成立联邦,而不是大一统。双方分歧最终以孙离开去上海收场。

此时孙的传统金主日本泛亚主义者在日本国内被打压严重,虽然有心却无力,没有多少钱支持他。而西方势力一是不认同他的法统,二是不看好他,更不愿意投资他。孙和红罗刹搭上线,红罗刹提供资金和教导,条件是联俄容共。红罗刹为什么这么做?因为红罗刹当时的主导思想是以红罗刹为基地在全世界发动大革命,所以愿意出钱,向中国输出革命,他们认为国民党革命成功有助于实现全世界大革命。

有了金卢布后,就能招来人,红罗刹提供教导,把国民党按照红罗刹的方式重新组织,并提供军事支持,对军队也按照红罗刹的方式组建。

经过红罗刹的魔改之后,组建的新军在蒋介石带领下,打的原先的军阀们鸡飞狗跳。不过孙中山在此之前就于1925年3月12日去世。

袁世凯

袁世凯的履历非常“干净”,线索很清楚。

他家多代为官,他不是读书的料,科举考不上,靠家族关系走了李鸿章淮军的路子,弃文从武。之后去了朝鲜,在朝鲜崭露头角。

因为满清在甲午战争中海陆都吃了败仗,上下都认识到必须编练新军,李鸿章推荐了袁世凯,于是有了袁世凯的小站练兵,这些兵成了满清末期陆军的主力,也是袁世凯后来生涯中最大的本钱。

之后在戊戌变法中,被牵连到,其实袁是标准的洋务派,这种事情他固然不支持,但也绝不会说主动去反对。但是他已经被带进去了,又以为密谋已经被泄露,主动去找荣禄说这事,以求避免全家被杀。

由于德国武装占领胶澳地区,加上义和团起于山东,满清意识到山东这块地方一般人去搞不定,把洋务派干将袁世凯派去。袁世凯不顾朝堂不满,强力镇压了义和团,并且在1900年的庚子拳变中加入了东南互保。

1907年,调回朝廷中枢,很快被载沣为首的新贵撵回去,差点连命都丢了。

辛亥给了他机会,北洋的人只认他,要想平叛,就只能让他出山。袁一方面让清廷停止进攻,另一方面要清廷响应革命党的政治要求。相当于他是中间调停人,让满清响应政治变革的要求,同时又要求革命党人不得报复满清朝廷和满人,给满族以安全保障。正是在他的调停下,避免了大规模流血战争。

最终因为袁的这些功劳带来的声望,全国一致认同他为新政权的大总统。之后就是袁世凯和南方革命党的斗法。

袁世凯为后世诟病的主要两点,一个是二十一条,一个是洪宪称帝。

二十一条是因为日本在一战和英国站在一起,于是进攻山东半岛的德国势力范围。之后袁世凯认为那是中国的,你打德国可以,打完了这地方要归中国。日本人的意思是我凭本事打的德国人的地方,为什么给你?于是开始谈判。

日本人把原先和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谈的《中日合办汉冶萍借款合同》重新包装了一下,加上有关山东半岛的部分,丢给了袁世凯。由于欧洲在一战,谁也没心思管远东的事,没有外力可以引入制衡,也就美国没参战抗议了一下,但孤立主义的美国显然不会为此真的去做什么事。激烈博弈之后,日本以战争威胁,最终签订《中日民四条约》,基本相当于签订了一个城下之盟。

这事你说怪不怪袁世凯?我看他是替全体中国人受过。他签了国人骂他卖国,他不签国人能打过日本?口头爱国容易,战场上见真章我看真不行。

另一个是君主立宪,新政权成立以来的扯皮,可以说让所有人精疲力竭,这是他试图重行君主制的主因。虽然当时世界君主制国家非常之多,但中国人对此反应非常激烈,最终撤回,然后病死。

总结

所以,为什么孙中山叫大炮?一种说法是他喜欢口出大话,人送外号大炮。另一种说法是他一直都在搞事情,所以叫大炮。这两点都没错,他一直拉赞助募捐,不说点美好的远景,别人为什么给你赞助啊?说他一直在搞事情,那就更没错了,确实一直在搞各种武装活动。

袁世凯为什么是实干派? 你看他简历就知道了啊,他确实一直是满清官僚里面能办事的,包括他当了大总统后,也做了不少事。长期以来编练军队、办教育、办经济、引进新的政治制度,贯穿始终,这也是他资本和名声的来源。


寻常味

谁说袁世凯失败了?袁世凯已经部分完成了他的历史作用。第一个,袁世凯训练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现代化意义的军队。而之前都是旧式军队,战斗力很弱,没有什么军事训练。袁世凯自小站练兵开始,就延览了大批的人才,有文有武,既有现代化军事装备,又有现代化军事训练,可谓是一支劲旅。后来,袁世凯发展出北洋军,人数有二三十万,这是中国当时战斗力最强的军队。袁世凯还亲自提拔栽培了很多优秀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后来做了民国总统的就有好几个,这个不是袁世凯的成就吗?没有袁世凯,有那些人的成就吗?袁世凯自己也是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这个不是袁世凯的成就吗?

袁世凯还推翻了满清的统治,逼迫清帝逊位。当时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人马不过上万,没有重型武器,袁世凯的北洋军只要多发射几通炮弹,就可以摧毁他们的战斗力。袁世凯看清了天下大势,主动和革命党谈判,避免了中华大地的生灵涂炭,减少了很多人命的牺牲。尽管袁世凯和革命党谈判有他的私心,但他确实办成了有利于国家进步的事业,这不能不说是袁世凯的历史贡献,这也是袁世凯的成就。

袁世凯在做了民国总统之后,在他的任上,国家民营经济发展的很迅猛,政府每年还有2000多万银元的财政盈余,这是之后再也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说明袁世凯抓经济很有一套,擅长理财。这是不是袁世凯在经济建设上的成就?

袁世凯在任一天,那些大小军阀就不敢蠢蠢欲动,也就避免了发生内战。张作霖,阎锡山,见了袁世凯,都惧怕的要命,不是淌汗就是磕头,对袁世凯的政府绝对的服从,从来不敢动兵,让中国可以修养生息一段时间。这是不是袁世凯的成就?

袁世凯成就已经足够了。他的悲剧,在于他称帝了,这是一大人生败笔。不过,换成是你,你穿越去了100年前,你或许拥有看清楚历史走向的智慧,那是因为你读过历史书,知道以后会怎么样。但是,袁世凯没试过,他当然不知道。


怀疑探索者


至于说网上许多人反馈孙中山是孙大炮,袁世凯是实干派,为什么实干派失败了,而孙成功了?应该指的是袁世凯在政治上的失利,而孙成功了,则指向就多了,指他功成身退不为过,指他在实业界大显身手也不为过!

说孙中山成功,的确没说错,政治人物往往没好下场,尤其是闹革命的政治人物,要没几个炮灰顶着,根本活不过满月,孙中山不管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实业时期,可以说都是大话连篇,根据自己在欧美的见识,说了很多脱离中国实际的话。


比如说他在辞去临时大总统之后,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人实业部长期间,曾豪言修筑铁路的好处,扬言铁路所至,利权相随,中国之所以不富强,就是因为铁路修的少。

提出集十年之功,修筑二十万公里铁路的庞大计划,这计划能实现,用老百姓的话可能更直接点――吹牛逼!

这样的眼光,至少可以领先他那个时代(按1912年算)106年都得多,怎么算出来的数?怎么还得多?目前中国铁路里程12.1万公里,高铁里程2.2万公里,孙中山真是敢说。

以现在的技术储备和装备能力,达到孙中山的目标,恐怕还得几年时间吧!因此孙大炮的命头叫的不怨。


再说袁世凯,袁世凯一生谨慎,谨小慎微,天生的政治人物,政治家的素养极高,却为何阴沟里翻船,至今想来让人想不明白,袁世凯是个失败者,政治,尤其是激流勇进之际,谁拖了时代的后腿,谁就是历史的罪人,因此袁世凯的名声不如孙中山好。

但历史终究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孙中山成功,历史的看,袁世凯真就失败了吗?


历史三日谈



孙谈不上成功,袁也谈不上失败。

孙老板在很多时候是处于被动状态的,他掌握主动权的情况很少。

孙老板在十几岁的时候便到了美国檀香山接受西方教育,可以说眼界还算是很宽阔的,对于所谓的民主也产生了自己的看法以及追求。从檀香山回国后,孙老板实际上已经有了革命的想法,只不过当时的他人微言轻。孙老板不得不采取迂回政策,在1894年,上书李鸿章,陈述改革的必要性,李鸿章看完,点点头夸了声,小伙子很不错,然后便没了下文。孙老板只好又去了檀香山,与檀香山的中国学生聊人生聊理想,筹办组织兴中会。



在1894年到1905年这十年的时间里,孙老板始终在奔波,组织过许多活动,不过基本是草草收场,当然也正是得益于这十年的劳碌命,他的威望终于上来了。1905年,创办同盟会。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孙老板仍然很忙,忙着东奔西跑,忙着筹钱,当然他领袖的位置已经确定了。到武昌事起,我们的孙老板也不在中国,甚至不知晓这件事,看了报纸方知中国竟发生了如此大事。然后,被推上了最高领导的位置。然而,让他们尴尬的是,他们随时面临着破产的危机。

孙老板觉得自己很被动,集团里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怎么办呢?孙老板想到的办法是与袁老板谈合作,让袁老板“入股”并且成为最大股东,袁老板肯定不会拒绝这么优渥的条件。1913年,宋教仁案发生,孙老板想以此为契机“低价收购袁老板的股权”,最终没能成功,反而被袁老板踢出局。1916年袁老板因为称帝失败而落幕,并导致北洋集团分裂,孙老板又打起了如意算盘,然而,孙老板到死也没能整合各方势力,只留下句“仍需努力”。

孙老板似乎想做并且做成的事寥寥无几,也因此看起来更像是理论家、理想家,实践能力实在是不高,孙老板可以算是成功者,但是在他奋斗的事业上,说他成功了却也显得勉强。




袁老板的处境正好与孙老板相反,他有着极高的主动权,甚至可以愉快地玩以退为进策略。

在光绪和慈禧老太婆死后,已经靠着小站练兵崛起的袁老板的地位很超然,说话的嗓门可以盖过溥仪和载沣。后来,载沣生气了便将袁老板开除了。被载沣炒鱿鱼的袁老板瞟了瞟载沣,收拾好东西回家钓鱼去了,载沣为此很高兴,心想终于将瘟神送走了。然而,很快的,武昌的枪声想起了,载沣急忙让荫昌带着袁老板的人去镇压,结果是荫昌指挥不动袁老板的人,导致战事失利,当然里面也有荫昌的指挥水平问题。

面对着越来越紧张的局势,为了尽快解决武昌的事,载沣只好派人去将钓着鱼的袁老板请回来负责此事,于是袁老板便意气风发地回来了。这时袁老板的态度是很暧昧的,这边领着载沣给他的官职和命令点头称是,那边又暗地里趾高气扬地等着孙老板那伙人谈条件,当然,主动权肯定是在袁老板手上的,袁老板不入股的话,孙老板的革命集团只能等着破产倒闭了。在溥仪集团这边,如果袁老板抛售股权的话,那肯定也要破产。最终袁老板还是同意了孙老板的条件,毕竟到孙老板的革命集团那可是妥妥的最大股东兼总裁。袁老板说干便干,马上回北京抛售股票,然后辞职。



袁老板在任职革命集团的总裁以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说军事、经济、政治、教育等诸多方面,在那段时间里,袁老板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的,很多方面的政策甚至可以说是开创性的,或者是为后来奠定基础的,说他是实干家并不过分。1915年,袁老板头脑发昏,竟然要当皇帝,结果被人骂到吐血,然后在1916年呜呼哀哉了。

袁老板自从放弃科举并去朝鲜以后,他的路走得基本很顺畅,瞌睡了有人送枕头,口渴了有人端茶倒水,甲午的事不是当时的他可以左右的,回国后更是风生水起。袁老板基本上是投资什么什么便赚,而且是个努力的实践家,他不是所谓的科道正途走上政途的,最后能取得如此成就已经算是很成功了。当然,在甲午以后,他的唯一一次失败是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也即称帝失败,可是在当时,他仍然享受着荣光,葬礼可是风风光光的国葬,虽然在几十年后他逐渐被全面否定,这里面的历史因素便不说了。


吾与吾国

与其看网络上的说法,不如看孙中山和袁世凯如何评价对方。1912年8月,孙中山应袁世凯之邀到北京,于是有了“双雄会”。两人对彼此什么印象和评价呢?

先来瞅瞅孙中山对袁世凯的看法。

他对老袁第一印象非常好,见面第一天(8月24日)就表示:“袁总统可与为善,绝无不忠民国之意。”由于民间对袁世凯有些人猜疑,孙中山于是呼吁不要这样子,否则可能“激迫袁总统为恶”。如果说孙中山在公开场合说的话可能有水分,那么他在私人信件中说的话则更能代表其真实态度。在给黄兴的信中,孙中山写道:“到京以后,项城接谈两次。关于实业各节,彼亦向有计划,大致不相甚远。至国防、外交,所见亦略相同。”孙中山在北京待了25天,事后对袁世凯进行了总结:“跟他刚一见面,他是至诚至真的样子;进一步谈,你会发现他话中有锋芒,眼光四射,一般人是窥探不到他的真心思的。我是心中存疑,所以也以一派城府相对。等到日后看他做的事情,全跟说的不一样。他真是一个魔力惑人的命世英雄啊!”

孙中山是个“话痨”,对袁世凯评说比较多。相比之下,袁世凯对孙中山的评价则很少,却字字珠玑,目力所及,只有2次。一次,袁世凯对旁人说:“不图中山如此嘹亮!”什么叫“嘹亮”?就是嗓门大。孙中山经常发表演讲,所以说话声音大也正常。袁世凯第二次对孙中山评价是对亲信说的,有点扎孙中山的心了:“孙中山志气高尚,见解亦超卓,但非实干家,徒居发起人之列耳。”

问题说孙中山是大炮,袁世凯是实干派,基本没错,但后一句似乎有点问题——孙中山成功而袁世凯失败。袁世凯只做错一件事,那就是称帝,否则现在对他的评价应该很高。袁世凯其他方面都很成功,尤其是亲手把大清王朝温柔地杀死(以和平的方式埋葬),终结了几千年的帝制,可以说是代价最小的改朝换代之一。另一方面,孙中山成功了?他总统只当了几个月,还是临时的,一没多大劝,二没多少权。而且临终遗言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是非成败转头空,都付笑谈中!


脑洞大开的历史

经历学识不同,自然会不同。

孙中山属于留洋派,有更先进的理论和更广阔的历史纵深视野。能够看到历史发展的潮流走向。而当时中国缺少一种这样的理论引导,所以,孙中山的革命理论为中国走向何方指明了一个方向。但是孙没有自己的军队,旧的掌权势力绝不会甘心把政权交给孙。再者孙中山缺乏行政外交等执政党经验,在当时中国现有条件下如何去执行他的革命理论缺乏民众觉醒和基层支持,所以这是孙的缺陷之一。

而袁世凯是从中国基层摸爬滚打混起来的,曾出国搞过外交,镇压过朝鲜政变,在朝鲜打击过日本侵略者。当过封疆大吏,军队首领,镇压过义和团,深受老派儒家思想影响,但又学识现代军事理论,修铁路,办新式学堂,创办警察队伍等各种政绩,具有丰富的行政经验。对外交,军事,行政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对于世界潮流发展缺乏一个高屋建瓴的认识。以至于逆潮流而动。

在历史的定位上,孙中山一定是划时代人物。而袁世凯正好定在了逆潮流的位置上。

孙与袁两人正好说明,当时的历史情景下,本土派和留洋派各自的优缺点。

而中国共产党的领袖集了各种优点于一身,即能吸取外国先进革命经验作为理论基础。扎根于中国最广大群众中,深入了解中国国情,体察民间疾苦,又能在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创业过程中获取行政,外交,军事等执政党经验。所以,革命的成功历史性的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


清酒对客濂

一点都没错,孙中山的厉害之处在于嘴,袁世凯厉害之处在于腿。

孙中山一开始给清廷写过信,建议改革,没有被采纳,继而用更激烈的方式推翻清王朝,也就是所谓的革命。

然而,孙中山是如何领导革命的呢?加入檀香山同盟会,也就是洪门(和天地会有联系)然后流亡海外,各处演讲,寻求侨胞的支持,其实就是把在国外的大财阀召集在一起,然后演讲募捐,把募集到的钱用于国内革命经费。

其实,虽然孙中山为革命的确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实际上玩的就是嘴上的活,喊出“三民主义”也很有进步意义,但也是嘴炮,没有实现。

辛亥革命回国后担任临时大总统,我个人认为孙不能担当此任,所以,当袁世凯调集清军打击革命军时,孙中山马上表示“虚位以待”,比袁世凯都着急。

后来孙中山在广东终于弄了一块根据地,通过与共产党的合作,得到了苏联的支持才站稳脚跟,又整了两次护法,又护国的运动,大多也都是嘴炮。

袁世凯就不一样了,完完全全一个实干派(实干派≠好人),早期天津小站练兵,一直都是一线工作,后来一步步成为晚清最有能力的人物,慈禧死后,满清权贵忌惮袁世凯的实力,让其赋闲在家,后南方暴发辛亥革命,清廷竟然无人可用,让袁世凯出山,袁世凯成足疾未愈,不能上战场,清廷求袁世凯,袁世凯才出山,可见什么是靠腿吃饭的了吧!

袁世凯掌握兵权后,三下五除二,解决南方国民政府,又逼迫清帝退位,而且没有费多大波折,这种能力,不是嘴上就能完成的。

袁世凯,错就错在称帝,搞独裁其实就可以了,还是传统思想太深,最终走上一条挨千古骂名的不归路。关键才当83天皇帝,没够本啊!

其实谁成功谁失败,应该是从什么角度来说吧!从浪漫主义看,自然是孙中山成功一点,但是,现实主义上,还是袁世凯更胜一筹。


史论纵横

历史就像带着面纱的女人一样,颜值究竟如何,只有揭开过面纱的人才知道,没见过的人多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描绘女人的容貌。

评价历史人物更不应该站在当代人的角度上去评判,就像你非要说秦始皇怎么不实行民主共和,那就太不对了,受时代的局限嘛!因此去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最好是站在他们生活的年代背景,去看他们的社会活动,孰优孰劣,要看他们有没有辜负自己的时代!


我并不认为袁世凯就是失败的,袁公作为封建王朝的最后重臣,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对于清王朝的和平灭亡,对于民国的合法合理执政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

而历史对于他的批判,无外乎“窃国大盗”,倒行逆施的推行君主立宪制,妄图把历史的进程往回拉。而做为封建主义灭亡后的体制建设,当时社会无外乎法国,美国,英国,日本等的改革借鉴作用,而这些国家有选举大总统的,有保留皇权的,而作为清朝臣子,作为最大的封建主义王朝的最后一个北洋大臣,袁公选择君主立宪其实也无可厚非!就像建国初我们一直效仿苏联的路线一样,因为我们无可借鉴,只有改革开放才是我们独创的路线,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


孙中山,作为国父对于民国的开创建设,对于封建制度的灭亡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作为早期旅居海外的他,接触到的就是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眼界更加开阔。而说他是理想主义者当然也是合理的,因为对于从未有过的局面的开创当然都是从伟大的理想开始的。理想主义更能够激发人民为之奋斗,就像每个基督教徒都想上天堂见上帝,这就是理想的作用!因为有理想,所以更显得大公无私,自然而然容易被后人尊重,因为大家都喜欢奉献者!

然而孙文先生也绝不是一个务虚的人,从早期的革命活动,到流亡海外,煽动各方面华侨势力,指导革命,建立自己的队伍,孙文一直在探索民主共和的道路。
个人认为袁世凯和孙文都是时代的精英,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只是经历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而已。毛主席曾自称是孙中山的弟子,可想而知孙中山的历史地位肯定要高了,但是袁世凯也应该得到公正的评价,而绝不是一个窃国大盗就给人家盖棺定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