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圈的那些江湖「黑話」,你能聽懂嗎

很多行業也都有自己的黑話,也可以說是行業術語。見面打交道,幾句“黑話”,就能辨認出你是不是圈裡的人,你的“道行”有多深。

那麼在跑圈又有哪些“黑話”呢?

在跑步圈常常會聽到『今天我SB了』、『這次兔子還挺靠譜的』、『撞牆了』……不知道的人肯定一臉懵逼,他們是在說什麼呀。在此送上一份最詳盡的跑圈術語,讀懂“行話”,不鬧笑話!

一、基礎篇

跑姿:跑步時的身體姿勢。正確的跑姿會讓你跑步更省力,不容易受傷。

配速:跑步的速度,即跑一公里所用的時間,單位為分/ 公里。在跑圈,我們直接將跑一公里的時間簡化說:如530,就是跑一公里要5分30秒。

完賽用時:說法類似於配速,常用小時數加上分鐘數來說完成一項比賽的時間,特別是半馬、全馬,比如全馬335,就是說跑完全程馬拉松用了3小時35分鐘。

步頻:每分鐘邁出的步數。據研究表明步頻達到180步,可以有效減少落地時的衝擊,跑起來會經濟省力。高步頻的跑法是跑步高效率的關鍵。

步幅:指邁一步有多長,步幅過大的直接後果是會增加身體所承受的壓力。高步頻、小步幅能更好地保護膝蓋、腿和腳。

熱身:跑前熱身很重要,可以提高心率和血液循環,減少運動傷害以及防止肌肉拉傷的發生,多為動態動作。

拉伸:跑後拉伸放鬆,可以幫助身體恢復常態,舒緩肌肉的緊張狀態,防止運動後肌肉痠痛、疲勞。

打卡:把自己的跑步記錄發到朋友圈或者跑步群,告訴小夥伴們:我今天跑步了~打卡的方式可以是跑步APP的軌跡記錄,也可以是運動手錶、跑步機的數據記錄照片。

5K/10K:“你一週幾K?”不是在問你工資,K = km = kilometer,指公里,千米。

Mile:英里,1英里約等於1.6公里。

全馬/半馬:不是一匹馬、半匹馬,指的是全程馬拉松和半程馬拉松,至於距離嘛,熟悉的跑者都銘記於心:分別是42.195公里和21.0975公里。

跑步圈的那些江湖“黑話”,你能聽懂嗎

二、跑步訓練方式

心率:是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是衡量運動強度的一個重要個體化指標,是能直接拿來參考運動強度的數據。

“亞索800”訓練法:就是通過800米跑,來進行馬拉松訓練並預測完賽成績。在馬拉松比賽前的2-3個月開始亞索800的訓練,每週一次。第一週跑4組800,接下來的每週增加1組,直到10組。最後一次訓練至少要放在賽前的10天,最好是賽前14-17天左右。假設你可以用3分30秒完成每組800米,那麼最終的全馬成績就是3小時30分。

法特萊克 / Fartlek:變速跑,訓練時運動員利用自然環境,交替進行行走、慢跑、快跑,同時根據自己的主觀感受決定加速、減速的時間和距離。這種方式可以提高速度和耐力。

輕鬆跑/Easy Run:不記時間、距離的輕鬆的跑步。最簡單的測試標準,就是看自己跑步過程中能不能和旁邊的小夥伴聊天,能聊得起來就是Easy。

長距離慢跑 / LSD:一般是指20公里或以上的距離,是一種全程保持勻速,感覺比較輕鬆的訓練方式。訓練目的是提高肌肉力量、耐力和有氧跑步能力,可以培養對長距離的耐心、勇氣和信心。

節奏跑 / Tempo Run:基本上等同於乳酸閾值跑,或者乳酸門檻跑,也可以稱之為“乳酸耐受力訓練”。這樣訓練的目的是提高身體清除乳酸的能力,增加快速奔跑時的耐力。

馬拉松配速跑:在馬拉松比賽中,如果你平時訓練有素,有一定成績追求,或者希望實現PB,那麼你應該按照馬拉松配速跑的心率區間去跑。此時心率相當於最大心率的79%-88%。

間歇跑:心率飆升的跑步與慢跑、休息交叉進行,它把大量的高強度訓練分解成為多個部分,在每個部分中加入一小段休息時間,可以有效地起到增強體能的作用。

恢復跑 / Recovery Run:強度練習前後一日的休息慢跑。

跑步圈的那些江湖“黑話”,你能聽懂嗎

最大有氧跑 / VO2 max:提高最大吸氧量的練習,一般全力奔跑3~5公里距離時的速度是最大有氧跑,對於10公里或更短以內距離賽事的幫助效果特別顯著。

靶心率:在從事有氧活動時,為了得到心肺最大的鍛鍊效果而需要達到的心率範圍。這個範圍一般是能達到的最大心率的65%-80%。

核心力量:強大的核心力量能提升運動的穩定性和靈活性,核心部位是指腹部和軀幹的中心部位,腹肌主要穩定人體核心區域,胸肌進行輔助。

交叉訓練:指的是利用一些低強度或舒緩的練習作為補充訓練,或是在身體受傷時,代替跑步和保持狀態的替換訓練。有效的交叉訓練能更容易完成目標。常見的交叉訓練有游泳、騎行和力量訓練等。

百分之十原則:指每週增加的跑量不得超過上週的 10%,這樣可以防止增量過度對身體造成傷害。

三、賽事相關

PB:個人最好成績(Personal best)。對於熱衷跑馬的跑者來說,沒有什麼比突破PB更有成就感的了。

PW(Personal worst):個人最差成績。

SB(Season best):賽季最好成績。

BQ:BQ指參加波士頓馬拉松的資格(Boston Marathon Qualifying Standards)。波士頓馬拉松,是全球馬拉松愛好者朝聖的終極殿堂,根據選手的年齡和性別設置不同達標成績,也是唯一一個敢用達標成績來限制選手報名的比賽。

2017年的BQ:

跑步圈的那些江湖“黑話”,你能聽懂嗎

兔子/ pacer: 為了達到一定的目標成績,在比賽中需要一些能夠保持相對均勻的速度完賽的人,這些人就被稱為“兔子”,也就是配速員。馬拉松比賽中根據不同完賽時間,會設置不同級別的兔子。

淨成績:跑步賽事中參賽者都會配戴記時芯片,淨成績即指芯片記錄的成績,從跑者到達計算距離的起點線開始計時到終點結束的比賽用時。

求中籤:即採用抽籤的方式來決定報名跑者能否獲取參賽資格。跑步原本是一場速度的比拼,但隨著跑步人群的日益壯大,精品賽事稀缺,在開跑之前,跑者先要進行另一場比拼:運氣的比。

跑步圈的那些江湖“黑話”,你能聽懂嗎

撞牆(跑崩):指馬拉松比賽中通常發生在30-35公里左右,跑者突然跑不動的情況,猶如撞上一面牆。造成的原因有很多,體力不夠,跑的過快,距離超過了平時訓練量等等。

背靠背:指相隔一週連續跑兩個全程馬拉松。大部分情況,跑完一個馬拉松都需要一段恢復期,但有一些大神以賽代練,甚至同一周的週六和週日連續參加比賽;或者如今很多業餘跑者抱著參與和娛樂的心態參與賽事,在賽事中並不拼盡全力,因而可以連續兩個週末參加比賽。

進站:指比賽中,進入補給點吃喝、休息、放水等等……

關門:指在比賽中未按賽會規定時間完賽。

收容車:是在馬拉松賽道上,當選手出現身體不適狀況:比如體力不支,或不舒服時而棄賽,乘坐組委會提供的在賽道上可以行駛的車輛。大家經常遇到的賽事收容車一般都是大巴,或者公交車,不過也有特色收容車,比如前段時間熱傳的驢車。

小白:剛剛接觸跑步的人,對跑步一片空白,啥都不懂。

跑渣:一種跑者自謙的稱謂,當然,有時候也未必真的是自謙,而是的確跑得很爛。

跑神 / 大神:跑圈的高手,跑得很厲害的人。

能量膠:比較濃稠、半膠狀,需要水服,無需咀嚼,主要作用是在比賽中為身體提供易吸收的糖分,同時也補充電解質,對於耐力運動是簡單有效的補給。

鹽丸:中長距離跑步或者騎行等過程中大量出汗,如果單純補充水分,會越喝越渴,不僅達不到補水的目的,還會導致體溫升高、小腿肌肉痙攣、昏迷等“水中毒”症狀的發生。因此,補充水分的同時,更需要補充適當的電解質,以維持體內電解質的平衡,最簡易的方式就是服用鹽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