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了三十年的數位化零售,爲什麼近年才火起來?

講了三十年的數字化零售,為什麼近年才火起來?

隨著新零售浪潮的興起,同時帶火了許多概念詞語,譬如“無人化”、“人工智能”、“物聯網”以及“數字化”,無論是無人零售還是智能零售,其實都是建立在數字化零售的基礎上進行賦能和升級,正如諸多業內大咖所言:零售企業的數字化升級是必然的趨勢

其實,數字化並不是一個什麼新鮮的概念,早在三十年,甚至更久之前就已走入零售行業,只是那時候的數字化並不叫數字化,而是電子化

在計算機設備引入國內並得到廣泛普及之後,傳統零售那種手寫賬單、人工核算的老一套玩法開始逐步被淘汰,尤其在大型企業裡,員工數多、商品複雜、賬單明細繁瑣等等諸多問題,極大影響著企業的擴張進度。

而隨著計算機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國內零售也開始高喊“數據電子化”,主張摒棄人工記賬,統一由計算機系統進行數據電子化,而國內零售也正式步入了POS時代。

講了三十年的數字化零售,為什麼近年才火起來?

隨後而來的,便是ERP、CRM、MIS等等各式軟件服務,電子化零售也進一步升級為更高階的“SaaS”時代。SaaS對大體量連鎖店的效率提升十分明顯,從採購端、運營端到會員管理端,幾乎全渠道都實現了電子數字化管理,譬如在財務系統方面,SaaS實現了促銷計算、成本核算、多階提成結算、財務稅收核算等等自動化報表生成,且滿足多店總-分式的統一管理。

零售電子化在國內發展已有數十年,但至今為止,仍未能做到100%的零售全覆蓋,畢竟,在許多夫妻小店、鄉村賣場裡,仍舊採用傳統的人工核算和紙質記賬方式,這與農村網絡、交通等環境密切相關。

雖然零售電子化可以提高經營管理的效率,卻不能解決地域侷限性帶來的消費限制,所以,互聯網電商應運而生。

互聯網電商突破了傳統零售的物理平面,也打破了零售“人-貨-場”的傳統格局,讓商品與消費者之間的觸達路徑變得更直接、更快速,同時也更全球化。

而以往零售企業一直專注於商品和場地之間的運營,但在電商時代裡,企業開始將重心轉移到了消費者身上,因為與過去那種等消費者上門的模式不同,在互聯網裡,若是不主動獲客,消費者將會淹沒在萬千同類商品之中。

於是,電商時代裡的數字化零售,其實就是信息化

講了三十年的數字化零售,為什麼近年才火起來?

企業希望將商品推送給什麼年齡、什麼性別、什麼城市、什麼收入的消費群,都可以根據平臺信息化營銷完成精準推送,甚至可以獲取不同渠道信息,譬如電商平臺、微博、微信等等,而在獲取消費者信息之後,結合互聯網營銷的大流量優勢,將會員、卡券、移動支付等各種營銷工具與商品管理系統對接,從而實現“廣撒網、多斂魚”。

零售信息化在微信平臺的億量用戶群裡,開始衍生出社交化零售模式,但其本質是沒有變化的,都是圍繞用戶信息進行精準零售,不同的是,社交化零售是基於更為私密的親友圈,而其延申的零售模式便是“微商”。

信息化零售雖然拓寬了傳統零售的獲客渠道,降低了經營的成本,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卻日益明顯,體驗感差、注重用戶信息管理卻容易忽略商品服務,商家往往打著促銷低價去吸引消費者,可商品的品質和服務質量卻參差不齊,而當部分品牌商品做起了規模之後,流量的獲取成本也水漲船高,時至今日,獲客成本已遠超線下。

所以,近些年很多線上品牌紛紛轉戰線下,開始尋求線下的零售市場,其中所主張的轉型,正是數字化零售

對於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目的,無非就是零售的三要素:成本、效率和體驗

講了三十年的數字化零售,為什麼近年才火起來?

在成本方面,線下企業的房租、人工、水電都是令人頭疼且難以避免的問題,而對線上企業而言,成本的問題更多還是獲客方面。

在效率方面,數字化零售即全渠道零售,其核心轉變就是線上線下的無界融合,將線上的渠道優勢整合到線下,將線下的體驗優勢通過線上實現裂變放大,然後打通兩者之間的消費信息,實現商品、庫存、促銷、會員等實時同步。

在體驗方面,得益於人工智能技術的加入,AI機器人的數據處理能力遠遠高於人類,也正因如此,企業可以圍繞商品進行全數字化管理,將品類、庫存、訂單、支付、消費、結算、退款、物流、供應等等多層次、多維度的高精度數據進行整合記錄,根據這些數據,企業可以獲取諸多有利信息和結論,譬如輸出針對某年齡層推出的定製化商品和服務,讓消費者真正意義上的獲得個性化零售服務。

總體上說,零售的數字化必然是未來的大趨勢,從電子化到信息化,在到數字化,雖然我們一直在摸索其中的轉型,但不可否認的是,每一次的零售升級,都是一次挑戰和機遇,只要把握住,才能決勝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