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碗碗腔面臨瀕危之境 傳承擔子壓在古稀老人身上

陝西碗碗腔面臨瀕危之境 傳承擔子壓在古稀老人身上

碗碗腔傳承班的五位老師和五位學員

當非遺傳承的重擔,幾乎盡數壓在一群古稀甚至耄耋老人身上之時,唯令人哀傳承之艱,憂傳承之困。如今,陝西稀有劇種碗碗腔正面臨如此瀕危之境,令老人們一唱三嘆,未來之路何去何從?

碗碗腔腔調細膩綿長、動人心魄,承載著西北戲曲文化中典雅、婉約的那一章節,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可如今無論城市還是鄉間,卻鮮有人能唱碗碗腔,也極少有人能有機會聆聽那纏綿悱惻的腔調。

陝西碗碗腔面臨瀕危之境 傳承擔子壓在古稀老人身上

碗碗腔的主要樂器銅碗碗

陝西碗碗腔面臨瀕危之境 傳承擔子壓在古稀老人身上

84歲的楊世科在查閱碗碗腔資料

近日,在秦嶺深處——鄠邑區澇峪紙坊鎮一處院落裡,76歲的碗碗腔名角溫喜愛正以一己之力,從陝西各地招募來五位碗碗腔老藝人及五位演奏員,讓幾近失傳的碗碗腔曲譜和戲詞,經過耄耋老人之手,如螞蟻搬家般夜以繼日,一點點輸入電腦裡。這一次,經過幾代老藝人口傳心授的碗碗腔的曲譜,第一次如同交響樂隊般,分出了總譜、各樂器分譜,為後人留下一筆寶貴的文字材料和曲目依據。

陝西碗碗腔面臨瀕危之境 傳承擔子壓在古稀老人身上

76歲的溫喜愛演唱《金碗釵》

陝西碗碗腔面臨瀕危之境 傳承擔子壓在古稀老人身上

80歲的哈鴻儒用電腦錄入曲譜

陝西碗碗腔面臨瀕危之境 傳承擔子壓在古稀老人身上

86歲的黃育英給兩個學生做示範演奏

陝西碗碗腔面臨瀕危之境 傳承擔子壓在古稀老人身上

溫喜愛(右)給戲迷傳授表演要領

86歲的黃育英老人、84歲的楊世科老人,將自己畢生的演奏技藝,傳給1981年解散的大荔縣碗碗腔劇團最後一批演奏員——這五位演奏員中最年輕的也已經53歲。溫喜愛說,五位老師不顧年邁體弱,分文不取、傾囊相授,這樣搶救式的保護與傳承,只是期待再過五十年,還有人記得碗碗腔!哪怕就是碗碗腔進了博物館,也要盡最後一絲努力,給後人留點史料。

演出是戲劇藝術的生命線。劇團沒有演出則劇團垮,劇種沒有演出則劇種滅。碗碗腔難上舞臺,培養演員,培養年輕一代傳承人來不及了。耄耋老人無私傳藝,只期待年過五旬的演奏員們未來能將這些曲調,傳給更年輕的一代。

華商報 文/記者 職茵 圖/記者 尚洪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