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體育生」成爲歷史:一刀切的背後,可能有體育培訓的一次機會

近日,有關中學特長生規模逐漸縮小,直至2020年取消的消息,在互聯網上引發熱議,畢竟,如今不少體育人就是通過特長生的道路,走進體育圈大門的。

教育持續的時間很長,牽一髮而動全身,中學體育特長生的取消對於體育人才培養有著深遠的影響。未來,青少年體育人才的挖掘和培養工作,又該交給誰?

貫穿了幾代人學生時期的“特長生”,即將成為過去式。

2月23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要逐步壓縮特長生招生規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繼續清理和規範中考加分項目,尚未全面取消體育、藝術等加分項目的地方,要從2018年初中起始年級開始執行。

在這個政策的背後是教育部對“擇校熱”現狀的態度,“一刀切”的再次上演,勢必將對我們的校園體育產生巨大的影響,而那些有著興趣、特長的孩子們,未來也將面臨著不同的人生軌跡。

體育特長生的消失,究竟意味著什麼?

當“體育生”成為歷史:一刀切的背後,可能有體育培訓的一次機會

資料圖

整治“擇校熱”?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政策——“義務教育就近入學”。

就近入學起於80年代,早在1986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九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適當設置小學、初級中等學校,使兒童、少年就近入學。”《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第二十六條規定:“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的設置,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縣級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合理佈局。小學的設置應當有利於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學。”

在強調公平的原則之下,經歷了幾十年發展的特長生卻催生了“擇校熱”。

當“體育生”成為歷史:一刀切的背後,可能有體育培訓的一次機會

各地義務教育階段的特長生招生流程看似完備,但實際上仍有不少的操作空間: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進入教學質量較好的初中,不惜代價讓孩子學習一門技藝,在打破腦袋順利升入理想中學之後,再試圖逐漸將孩子“還原”為普通學生。

原本為了激發孩子興趣、挖掘有天分的學生,最終卻落為“擇校”渠道,這不僅是違背初衷,更破壞了升學秩序。不知道那些投機取巧的家長們有沒有意識到,教育不是機械生產, “擇校熱”本身就是一種扭曲的價值觀的表現。

但是,“擇校熱”的背後有多少真正的體育特長生?他們的佔比有多少,恐怕沒有人能給出明確的數字。“一刀切”的方式是否合理,或許我們只有看實施之後的效果了。

但我們仍然想要問題:“一刀切”之後,那些有著天分的孩子又該何去何從?

政策取消,特長人才該如何晉升?

其實,整治特長生漏洞從幾年前就開始了。

早在2014年1月份,教育部就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對“小升初”規範和減少特長生規劃了時間表和路線圖。要求各地逐步減少特長生招生學校和招生比例,到2016年降到5%以內,沒有特長生招生方式的地方不再增設該方式。

實際上“減招特長生”已經持續了數年。以北京為例 :

  • 2013年北京招收小升初特長生學校減少三分之一,其中海淀區人數縮減400人左右;

  • 2015年,北京市城區、郊區整體特長生招收比例降至5%;

  • 2016年東城區18所學校招收的特長生不足2015年的一半,朝陽、海淀的特長生招生計劃分別減少了約三成;

  • 2017年特長生比例控制在4%以內,小學就近入學率超過99%,小升初就近入學比例超95%。

  •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消息,2018年的最新通知中,北京市增加了冰雪項目的冰球、花樣滑冰、速度滑冰、滑雪、冰壺,是這份新規的一大亮點。

如果以中學5%的招生比例來計算的話,每20人中便有一個特長生,比例不可謂不高。

原本,這些人可以以特長生的身份進入理想的中學繼續深造,但現在,這些數千萬的學生將面臨著不同的人生軌跡。在這些數字的背後也帶來了相關的問題和思考:取消了特長生招生,那些有著體育和藝術類天賦的學生們該怎麼辦?(讓NCAA學生運動員告訴你,你和他們也許只差一個申請的距離!

從《通知》中我們並沒有讀出未來對特長生的安排。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該政策取消了的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特長生招生和加分,但並不影響高考,因此那些有特長和天分的孩子,在將來的高考階段依然可以報名相關類別的院校,同樣也可參加高校的自主招生。

實際上我們需要思考的不僅是“教育資源公平”的問題,更是人才教育、興趣培養等一系列話題,在特長生取消之後,關於體育教育的方式能否迎來轉變?在應試教育體系之下,體育老師還會“曠課”嗎?

中學體育建設將更加薄弱?

體育對教育的價值毋庸置疑,而體育的教育功能包含身體教育和心理教育兩方面。

一方面,體育能夠通過身體活動,增強體質,傳授鍛鍊身體的知識、技能、技術,另一方面則是心理教育,培養認得道德和意志品質,有目的、有計劃的培育人的全面發展。

“完全人格,首在體育。”體育特長生取消之後,中學體育將不再有該類課程,甚至相應體育教師的工作也會減輕,最直接的影響將是校園體育氛圍驟降,操場上、球場上沒有人訓練,體育文化的生長被腰斬。

當“體育生”成為歷史:一刀切的背後,可能有體育培訓的一次機會

雖然“特長生”的目的並不完全在於專業運動員,而對於如何“讓教育更豐富、更符合現代文明”這個問題上,目前我們看到的現狀是,體育正式被納入瞭如今的教育當中——準確的說是考試當中。(高水平運動員整體解決方案就在WEsport~)

2016年5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要求中小學要將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情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運動技能等級納入初中、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此外《意見》還提出,各地要確定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分值或等級要求。

取消體育特長生,卻將體育列為“必考”項目。這意味著體育與語文、數學、外語同等重要,體育成績將納入錄取計分總成績。

儘管,一些專家學者對此解讀為將體育列為必考項目,更多的是傾向於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但這樣的做法是否矛盾?應試的方式又能否保證體育教育的質量?這對於學生來說能否達到理想的培訓目的?從校園體育這一角度出發,教育局等有關方面在“一刀切”之後,還需要在體育教育方面給出更多答案。

對於培訓行業,校園體育的“腰斬”意味著什麼?

在特長生的背後是一條存在已久的灰色產業鏈。

一方面是校園招生違規現象的時有發生;另一面,則是體育培訓行業的灰色地帶:應家長的需求,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培訓機構和從事該職業的教師,培訓並幫助即將升入初中的小學生通過特長生考試。

在特長生取消之後,培訓機構的“特長生”培訓和輸送業務也將被掐斷。但這並非完全是壞事,該政策也給行業帶來了機遇,在越來越多孩子對體育、對“玩”的興趣背後,是龐大的市場需求,市場潛力將進一步被激發,而未來更大的市場也將進一步對培訓機構的商業模式、業態、項目和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應該說,在教育部“一刀切”的背後,可能蘊藏著體育培訓的一次機會。

此外,在校園體育發展受到衝擊之後,關於體育培訓行業“體教結合”的話題也需要適時提上日程,這對於培訓機構來說同樣也是機遇。

當“體育生”成為歷史:一刀切的背後,可能有體育培訓的一次機會

教育持續的時間很長,牽一髮而動全身,中學體育特長生的取消對於體育人才培養來說仍然有著深遠的影響。未來,高考和高校將承載更多責任,體育人才的上升通道也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青少年的體育人才的挖掘和培養工作,該交給誰?(深耕體育留學,手握NCAA校隊資源,WEsport要為運動員拓寬出路

接下來這些問題或許會慢慢出現,而解決它們還都需要時間和耐心,關鍵是我們需要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試問,當一個11歲時被診斷出患有侏儒症、小學畢業的年紀僅有1.46米的孩子站在球場上,咱們的校園還有培訓機構,是否能夠發現他的潛力,保護並且把他培養成為“下一個梅西”呢?

添加WEsport微信公眾號:WEsport-Info 瞭解更多體育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