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網上教學也得因材施教,避免“一刀切”

“可以因校而異、因人不同,適當增加彈性學習時間,不能強行要求學生甚至家長每天網上‘打卡’,避免不必要的負擔。”

“學校可以以年級為單位,劃分早晚班上課,和學生、家長協調選擇上課時段。”

“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統籌安排好各科學習資源用量用時,放慢教學進度,避免學生網上學習時間過長。”

……

3月2日,逐漸復工復產的城市慢慢恢復了生氣,渝中區政協教育界委員們也圍繞家長復工復產後,如何保障孩子網課效果展開熱烈討論。

“低年級的學生往往自制力較差,而網絡課堂上教師又很難管理學生的行為,學生很容易走神,沉迷於玩遊戲。”渝中區政協教科衛體委主任王家榮說出了不少家長對網課的普遍擔憂,“而且近期復工復產逐漸增多,學生獨自在家,缺少家長監督,網課的效果堪憂。”

針對這一問題,渝中區人和街小學高級教師郭莉委員認為,必須避免“一刀切”,要因人而異分時段教學,“通過劃分早晚班,自制力較強的學生可選擇在白天上課,而自制力不足的學生可以選擇晚上在家長的監督陪伴下上課,從而最大程度保障學生上課時間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

此外,學生長時間使用電腦,如何保護視力也是大家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巴蜀中學教科處副主任唐德翔委員認為,首先要控制網課時長,“網課每課時小學不宜超過15分鐘,中學不宜超過20分鐘,畢業年級和非畢業年級可以採取不同安排。小學一、二年級也不宜安排書面作業,其他年級作業時間每天不應超過半個小時;初中不超過1個小時,高中不超過2個小時” 。

渝中區教委副主任李嘉婧委員則建議,引導學生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通過延長休息間隔、增加課間休息次數、做眼保健操等方式,保護學生視力。

委員們還一致認為,要針對不同學段的學生採取差異化教學模式。“對於初高中畢業年級,儘量按原計劃推進複習備考,加強複習策略指導,把握好複習節奏,努力提高備考效果。”重慶市第三十中學副校長丁紅娟委員建議,對於初高中非畢業年級學生,可以在引導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適當進行線上教學或輔導;而對於小學學生,則可在複習鞏固基礎上,通過推送學習資源,採取課外閱讀、新課導學、重點知識串講輔導等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通訊員 陶祥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