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一刀切”?教育部:不能搞!

“學習一點負擔都沒有,那怎麼可能呢?”在教育部14日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回應近期社會高度關注的學生減負問題時表示,減負不能簡單地降低課業難度,減少作業量,不能搞“一味的”、“一刀切”減負。

  呂玉剛認為,減負不是讓學生沒有學習負擔,是要優化學生的合理負擔。應按照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科學減負,有減有增,優化學生課業負擔,使學生負擔保持在合理的、適度的範圍之內。要針對當前學生髮展中存在的一些短板問題,加強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實踐,同時按照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需要,堅持因材施教,提供選修課程、彈性作業和幫扶輔導,積極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保障學生達到國家規定的學業質量標準。

  在呂玉剛看來,認真學習、勤奮學習、刻苦學習仍然要鼓勵。他說:“這是我們的優良傳統,同時也要讓學生的努力付出是值得的。減負是要減去強化應試、機械刷題、超前超標培訓等造成的不必要、不合理的過重負擔。”

  教育部強調,學校要通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質增效,精準分析學情,注重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解決好學生學習上“吃不飽”、“消化不了”、需求多樣等問題。同時,要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規範培訓行為,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強化日常監督管理,完善“黑白名單”制度,切實減輕校外培訓造成的過重課外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