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封建王朝都走不出滅亡的歷史周期律?

軲轆6499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大一統的中國封建王朝,直到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宣佈退位,中國的封建王朝一直存在了兩千多年,根本就沒有滅亡過。

所謂的滅亡,是指“城頭變換大王旗”的“朝代”更替的現象。因為無論是劉邦還是朱元璋,他們推翻的是一個“朝代”,建立的是和上一個朝代一樣的“封建王朝”,所以不存在封建王朝滅亡的說法。

所謂封建王朝,是指社會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特質。只要是以“天授皇權”的家天下為核心,以“分封制”為基礎,以“君臣”為治理模式的社會形態,都是封建王朝,至於這個王朝姓什麼,其實不重要,俗話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所以,中國的封建王朝延續了兩千年,期間變化的,是朝代的變更,實際上是政權的變更。而政權的變更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常態。

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的歷史時期,朝代的變更幾乎全部是“打出來”而不是“競爭出來”的。這是中國歷史的特點。

中國朝代的更替,自秦朝以來,少則十幾年,多則三百多年,但無論怎樣努力,中國的任何朝代,都沒有超過四百年曆史。這的確是一個令人深思的現象。

一個通行的規律是,某個朝代從興到亡,基本上都遵從一個統一的路徑:

——因為上一個朝代的沒落而出現內亂(造反,起義,封建割據),

——王朝的替代者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替代者因為“政策”順應民意獲得對上個朝代失望的民意的支持而替代上個朝代(得民心者的天下),

——替代者通過征服穩定疆土,讓利與民獲得物質積累(某某盛世),

——國泰民安之後的論功行賞帶來的土地兼併,社會資源的分配極端傾斜,

——傾斜帶來社會分配差距懸殊,懸殊帶來社會不滿,新的矛盾產生,

——矛盾無法調和帶來社會動亂,新的王朝替代者產生……。

以上就是封建社會兩千年來的死循環。

這個循環的週期長短不一,取決於社會矛盾產生的快慢和矛盾的程度。一個朝代有可能是“建立、盛世、沒落、滅亡”,也有可能是“建立、盛世、衰落、中興、沒落、滅亡”。根本的決定因素是統治集團(皇權和士大夫)的集體能力甚至是個人能力決定的,但是,制度的核心在各個朝代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變化。

造成這種歷史循環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封建社會推行的“固化的等級制度”以及為了維護這種固化的等級制度而建立的一種固化的“統治制度”,整個封建社會,為了這種“固化的等級制度”,統治者一直在“分封”和“集權”兩端左右搖擺。而士大夫集團一直是這個等級制度的堅定的支持者,這就是無論皇權如何變換,等級制度牢不可破的根本原因。

無論是那個朝代,無論是當朝者還是替代者,對“固化的等級制度”都是情有獨鍾,所有的心思,只是如何“鞏固皇權”和如何與“士大夫”分權分利而已。

對於整個封建社會的統治者(皇權與士大夫集團)來講,對他的臣民或者說子民,採取的是“養民”政策,這個政策的實質,是通過“養民”來達到統治者獲得利益的目的,這一點和現在的“富民”政策有著極其本質的區別。

當統治者(皇權和士大夫集團)攫取了過多的財富(在固化的等級制度下,這種攫取是一種必然),比如高稅負(皇權需要),土地兼併(皇權和士大夫集團共同需要)等,勢必造成“養民”的失敗,民不聊生是早晚的事,朝代更替也就成了規律和必然。


步武堂


封建王朝政權的更替是歷史的規律,這是必然的,中國古代是以農耕為主的文明,歷朝歷代都是以小農經濟為主體經濟,這是封建時代的一大特色,而封建王朝的另一大特色就是以“家天下”為核心思想的封建獨裁統治,在這種政權統治方式下必然會有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的階級對立,所以中國曆代封建王朝的政權更替都是圍繞這兩大特點展開的,歸納一下就是“土地”和“階級矛盾”。

在古代中國以農耕為主,農民便成了社會的主體,廣大的農民朋友們通過服各種兵役,徭役,向政府繳納賦稅等方式來維持帝國這臺龐大機器的運轉。但是由於封建王朝的權利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所以農民朋友們被迫成了統治者們壓迫剝削的對象,成了被統治階級,封建王朝長期的獨裁統治勢必帶來政權的日益腐敗,中央政權的腐敗會導致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減弱,進而導致各地方地主,豪強通過各種方式兼併土地,使得農民朋友們無地可耕,有的呢則被迫成為地主豪強們的佃農而繼續受到他們的剝削,這也就造成了兩千多年來封建社會無法避免的一個矛盾即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當這種矛盾達到一定尖銳程度的時候,王朝內部民心渙散,農民朋友們會越來越不滿土地的兼併,繼而產生大規模的暴動甚至造反,當農民階級暴動後,中央政府往往需要依靠地方來鎮壓,這就造成了地主階級也會常常趁機發展自己的實力,進行更大規模的土地兼併(發戰爭財嘛),由此王朝便進入一個土地被不斷兼併,農民朋友們生活越來越困難,全國各地暴動越來越多的死循環,出現了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對立,地主階級與中央政府對立的混亂局面,但究其根本都是由土地兼併引發的階級矛盾。




而且這種矛盾不可調和,因為在利益面前誰都不會讓步,到最後只有土地重新分配這一條路能解決問題,而想做到土地的重新分配也只有階級的重新劃分(農奴翻身把歌唱嘛),階級的重新劃分那就是政權更替了,兩千年前陳勝造反時喊出的那句震天動地的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說的也是階級的重新劃分,所以政權的更替其實就是土地的分配,兼併,再分配的一個過程,不難看出中國曆朝歷代的滅亡都是由於內部矛盾而引起的,周邊少數民族政權只佔很小的一部分,這正是應了那句老話“堡壘從來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不作死便不會死。


鹹魚閒聊


中國曆代走不出滅亡週期的原因就是因為領導者的能力優劣和德行高低。因為最高領導者的權力足夠他可以創造新的歷史。完全可以一錘定音!!

如他明知道怎樣的制度與權力設計於人民於國家最有利,可以創造新歷史,可是他卻不願這樣做,或者不能不想做的話,那就是最高領導者的無德無能或者是藉口!。

歷朝的中後期都會產生史治腐敗,似乎成為了規律,所以歷史上稱為王朝的腐朽統治。其直接原因就是後繼領導者的智慧越來越低,越來越懦弱,越來越喪失作為最高領導者應具備的智慧與良知!相反,這些無能者變成了只有取悅特權階級才能保證榮華富貴!當然,與此同時 也從另外方一個方面說明了特權階級越來越無視皇權!無視法律!喪失了最起碼的民主價值觀。

我們可以不防試想一下,如果後來的皇帝都像開國皇帝那樣治國,亦或中途出現個傑出的君主,中國會是什麼樣子?中國歷史肯定會改寫! 綜觀中外,古代近代,傑出君王的出現,都會改變國家的命運和人類的歷史。下面我會全面地來證明傑出最高領導者的歷史作用。 有些歷史學者喜歡歸納規律,歸去結來,最後總歸結為經濟因素,嚴重忽視了最高領導者個人因素。這種過時的歷史分析方法,我認為還是逃不出封建王朝設置的歷史觀套子!忽視了歷史的多元因素,教條僵化的定義,自然達不到以史為鑑的效果!

事在人為,人不為,事難成! 歷史是由人創造的,不存在有什麼固定的規定好的框框走! 歷史是人的歷史,歷史是創造史,是人類活動史,是人的思想史!

歷史是由人創造的。

有人說,中國只所以存在如此頻繁的改朝換代是因為農業文明!這種低水平歷史觀就是歷史框框主義!歷史教條主義!農業的文明不一定就註定貧窮,這樣說完全是把國家最高領導階層的責任撇開了,最高領導者的治理能力水平問題才是根源!歐洲各國都從農業文明起步的,在沒有第一次工業革命時英國荷蘭,葡萄牙德國等農業國就己經很富強了。只所以變富強,完全來自於政治變革後的社會文明化法制治理!時至今日,農業富國還有新西蘭、奧洲、加拿大等國!就連美國現在三分之一的經濟依然靠農業文明!由此可見,農業國也可以變富變強的! 農業國的人民同樣可以實現富有!

中國古代的農業文明為什麼不能使中國百姓富強呢?反而更窮困呢?是因為國家管理出現了問題,所以農民起來一次又一次的糾錯,只可惜,每個朝代都只糾錯了頭幾十年,後來就又回到歷史原點。制度是舊的制度,新朝穿的新衣時間一長,就腿色了。腿色的原因就是當局施惡政,實行窮民固權的把戲!而沒有出現一策轉乾坤的領導者,完全是特權階層按排好的。比如不選明君擁愚君!被世人稱作“小太宗”的唐中期明君主憲宗就是因為特權階層認為是傻子,好控制,才選他作接班人的!因為憲宗為了逃避政治鬥爭,保全性命,從小就裝瘋賣傻!卻成功騙過特權階層!小太宗(大宗就是封建史上最民主的賢君李世民)的出現,唐王朝立馬就出現了中興之治,史稱“憲宗中興”,可惜好人命不長,執政不到十年他就去世了!他去世後,唐朝又回到了特權階層貪汙腐敗的政治局面,人民的希望又一次落空。所以,傑出的最高領導者完全可以改變歷史,改變國家的命運!

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時期都沒出現自上而下的改朝換代,都是自下而上的。這與發達農業囯家是不同的!雖都是王朝,但歐洲王朝歷來都是會議制治國,國王和貴族的治理方略始終受到會議制的限制,這就容易出臺利民的政策法律!歐洲這種權力設計,從古羅馬時代就盛行了。發展到議會制,那己經是憲政了,也就是國家方針政策己是由民意決定,民意體現為選票!而反觀中國,除了開國君主,後繼皇帝看似至高無上,實際上,過份的自高無上反而易被特權階層利用,受到了特權的綁架。一個朝代中後世的朝廷都幾乎被特權階層霸佔,他們借皇帝之名,實施特權階層的意志,比如權臣與太監“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歷史上特權階層從沒有出臺過有利於民的政策法規,所以中國農業想富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政策的讓利,社會紅利就會被特權階層收走,比如貪官,奸商,地主掠奪者了社會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社會財富,農民肯定的變窮變弱小。特權階層賄賂了皇帝,讓皇帝站在了正義的對立面,何況皇帝不受民選,絕大多數沒有具備像開國君主一樣是當最高領導者智慧和能力。

特權賄賂皇權的歷史明擺著。封建中國的每朝每代,都有“進貢”這種事,而且每年都有納貢!金錢,珠寶,古字畫,特產等都進貢給皇帝。這些東西從哪來,當然是收刮農民百姓而得!皇帝自然明白不過。皇帝變成了惡政的縱容者和禍首。你說,這些皇帝能配稱作什麼聖賢威武慧達之人嗎?名為貢,實際上是收買皇室,行賄皇帝!中國封建歷史上對皇帝的麻人稱號完全來自於小人的諂媚!

封建官員竊舉民力納貢的意思就明擺著:皇上,你看在我們送給你的錢的份上讓我們貪汙吧,大家一起發財嘛!華麗的奏摺之下隱藏著骯髒無恥的交易!如強盜分贓一個樣!為愚遮百姓口,他們會把“黎民百姓即為天”的口號喊得震天響,但背地裡他們心中何嘗有什麼天下社稷什麼人民。當權者變成了一個又一個貪婪的蠢才!更別提這些當權者會有什麼雄才大略了,救黎民於水火了。即使有,他們也不願為人民施展。史稱最高當權者這種怪行為現象為“守成”。如果能有一回實質性的制度變革,中國農業文明史就會像歐洲農業文明史那樣寫了。 只可惜歷史己是歷史。

所以,每一次自下而上的改朝換代,都會天下大亂,你死我活,飢蜉遍地,都造成大量的人口死亡,不到血流成河不結束!特權階級成立政權的目的是為了掠奪社會而不是建沒社會,是為了剝奪民財而不是為了讓人民富強!所以,不惜一切與民爭利。農民與特權階層的戰爭是殘酷的。最嚴重時都達到大半人口因戰爭而死亡,如明末清初戰爭,中國人口損失大半,有悠久歷史的四Ill省競然只剩下幾萬人口。每次戰爭都造成社會財富無法估量的損失,社會原有的有生的生產力很難恢復!社會的貧弱陷入了死循環,因為窮人根本沒有合法力量沒有合法機會去爭取那一點有限的社會財富和社會資源!也沒有機會沒有能力去創造財富!因為這些能力都需要資本需要利民政策!站在社會金字塔頂的就只有政治特權階的人和非法富人。他們虎視眈眈,還聽得下綿羊的話嗎?所以,一個窮困的社會,會是一個充滿仇恨的社會,一個無法公正的國家一定會是一個落後的國家!

所以中國古代農業文明始終難向富民的高度去發展, 相反,農業文明受到特權的阻力反而設有進步。北宋司馬光出臺過對平民有利的減稅政策,因為特權階層的阻撓,只實施不到兩年就夭折。特權階層選皇帝的老丈人為代表,通過皇后的關係,成功說服皇帝放棄支持司馬光。中國農業無法誕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就是統治者的原因造成的。

研究 歷史的人都會問,為什麼會產生奴隸制呢?是生產力的問題還是人民的問題還是統治者的問題?答案是後者,後者是始作俑者!我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就沒存在過奴隸制。我認為奴隸制不是一種文明形式和一種特定的歷史階段!如果不實行奴隸制,我們人類現在可能己進入更高的文明社會,達到二級文明都有可能。奴隸主特權階層不僅剝削了社會大部分財富,也浪費掉了整個社會的智慧!因為奴隸連生命自由都沒有,哪還有什麼創造與思考自由!整個奴隸制階層己非常幸福,他們巴不得維持現狀,他們還用著思考什麼或想改變什麼呢!我們如果用更包容眼光去看世界,我們就發現,歷史上沒有個皇室和貴族階層出現過思想家和科學家。哥白尼,孔子,墨子,孟子,孟德思鳩,盧梭,傑弗遜,嚴復等關係到人類命運的大思想家,科學家,都出生平民階層!這些現象說明了什麼呢?說明封建制統治階級思想非常不可靠,非常墮落,非常自私。有如此腐朽的價值觀,你還指望他出什麼利民的政策呢!腐朽一定產生無能!非常令人民痛恨的是,封建統治者不上斷頭臺,就不會承認自己對人民對人類有罪,所以才有一次又一次你死我活的鬥爭。

也許有許多人也懷疑過:統治者明明知道什麼制度什麼政策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巨大作用,為什麼就不用呢?問得好啊!歷史的更迭就是因為這個死結。他們為什麼不用?就是因為他們要保持特權!說白了就是他們不想像人民百姓一樣苦一樣累地去創造財富,不想與百姓一樣受法律限制,一樣的無公正,無保障。他們唯一的目標就是不勞而獲!而且是毫無阻力的不勞而獲,想幹嘛可以幹嘛,要啥得啥,像神仙一樣,什麼都不用愁!北宋的可馬光新政,稍微給農業農民減點負,特權階級都死命阻止,直至新政失敗!

特權階層猛於虎啊,毫無一點同情心,沒有一絲的社會理想,他們只有一個理想;貪汙受賄!除了他們自己,他們心中還是隻有自己,什麼治國平天下完全成了他們掠奪的幌子和遮羞布。作為國家領導層,素質卻如此低下,返種政治生態使國家不成國家的樣子,以至幾個倭寇海盜都治不平,一個國家不是幾個個海賊的對手,你想他們心中有什麼人民利益觀呢?就這種無恥當政行為,古時歐洲 稱作“皇帝的新裝” 。當然,這種局面層給其他力量以機會,明闖王李自成就是如此,作為一個小郵遞員“郵差”與落地秀才他敏銳地認識到明王朝的紙老虎現狀,果斷起事,輕視人民的大明滅亡!清朝特權階層的殘忍對得人民毫不思為民改革,腐朽氣息濃重,使殖民帝國主義列強看到了機會,幾尊大炮就把貌似強大的清國都城都佔領了。一邊是皇帝與對人民盛氣凌人的特權階層逃跑了,另一邊是民眾自發為殖民者當後勤大隊!口口聲聲百姓為天,卻實際自己為天,趕人民於地獄!人民那有不知道的!

要求特權社會財富的合理分配是一切改換代的動力!從唐朝義軍領袖黃巢提出“均貧富,等貴賤”,明朝自成“均田地”,清朝洪秀全“有錢同使,有衣同穿,有飯同吃”的政治綱領就可以看出,社會財富被特權階層掠奪到何等程度了,盡然使農民起來以命去抗爭!沒權力肯定做不到掠奪,拿公權力這樣做,就成了特權。

任何特權都被人民視作敵人!

那麼為什麼沒人管特權階層呢?皇帝呢?如果皇帝不讓這樣幹,用對民有利的鐵血法律來限制權力,用會起效果的制度來限制或者徹底改變遊戲規則,想使公權力變私權力是幹不成的。

能改變權力的,只有最高統治者。所以最高領導者何以決定歷史走向!所以,你就應該明白領導者的歷史作用了吧!最高領導者可以改寫歷史!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的成功,英國國王是功不可沒啊,沒有英國人民的起義,沒有英國王的歷史決定,就沒有現在的英國,亦可能沒有現代制度!英國人民的勝利,這個人民還包括當時偉大的英王!假設中國那個王朝會出現這樣英明的國王,也來一次制度變革的新設計,使中國封建王朝也實現半民主制或立憲議會制,中國古代農業文 明也會上升到富民的階段的。封建制度與奴隸制度的差別只是人的創造力和社會生產力的部分釋放!我國存在漫長的封建制度,但始終無法形成人民所要求的大同社會。權力性質不變,社會遊戲規則就不變,人民又回到了原點!統治階級只用口號去規劃權力而沒有實際去執行權力民主化!公權力又仍然是了特權,常常只是換一批特權者而己!秦時,陳勝吳廣大聲疾呼:王候將相寧有種乎?可以看出人民對特權的極大不滿和痛恨!如果當時的人民能參加當時的秦政府管理,能用法律限制秦王,趙高的施政要通過人民選出的代表通過,或人民的代表能選出趙高,人民肯定不會受到那樣的苦,也就沒有後來的一人起義,沒有誰喜歡拿命去拼!劉邦,項羽這些人只是想換掉秦王他們,他們心中可沒有義軍這樣想,因為他們本身就是特權!

秦漢以後的每個朝代在剛立國時,第一代統治者都會給人民讓利,而且對公權力嚴格管理,尊重法制,官員們都會規規矩矩。到下一代的皇帝時,由於沒有老子的智慧才幹,官兒們都會不守法律。往往會採取騙皇帝的手段,人人歌唱太平,人人捷報頻頻,天下一派虛假繁榮,實際上史治越來越差,官員們爭相變公權為私權掠奪社會,這些無能的皇帝競然它相信他們!競然會讓貪官們勾結惡商惡地主搞土地兼併。

傑出君王的一個法令就能使天下下變樣,可惜封建時代的古代中國,幾百個繼承江山的皇帝競然沒有一個能幹的,會走向立憲!立憲不只是給皇帝法律限制之意,而也是約束官員和百姓!只要有個有能力的皇帝出個讓地主們乖乖地無償租地給百姓種幾年幾代,直至達到富裕的政策,中國的古代史就不是現在這樣記的了。何況在那時,地主根本不用給國家上稅,因為他們利用地方貪官瞞產,因為地方官掌握調控資源的權力,官只權力過廣就有機會變成私權。只要不給官員掌控地方資源的權力,只是給官員服務權的法律,中國就不會有那麼多次改朝換代了,人民沒有與名為公權力實則私權的特權的踫撞機會,那肯定就沒有反彈,社會就會發展更好更快更高直至人人富有。英國,德國等國家實現君主立憲,實際上就是剝奪了官員的上述公權力,只留下官員服務之權!從此走上國強民富的道路。清朝戊戌變法,也準備來一次自上而下的變革,目標是君主立憲制,史稱“百日維新,可惜,光緒帝沒有實權,有實權的慈禧太后又不是傑出的君主,沒有這樣的大智慧。

何況中國歷史上不泛昏君,暴君,愚君。他們根本不是當高領導的材料 。

歷史給了慈禧太后這個成就偉大事業的機會,她沒有認識到。因為她為了一己私利,為了特權,為了能當幕後皇帝,她喪失了作為政治家應具有的良知,喪失了人性。同時,她也親手毀滅了大清,像任何末代君主一樣,己完全變成人民的敵人。封建統治者口口聲喊人民至上,但他們從來不給人民一個好法律好政策制度。歷史上 這些後時代皇帝為什麼不頒佈這樣對人民有利的法律呢?因為他們不像開國君主一樣否定特權。一個君王想改變腐敗的史治非常容易,那就是鐵的法治!德國的俾斯麥和德皇就是這樣的人。僅用一二十幾年的鐵血法治,競然讓德國從一個弱國強大到有能力主導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史治上,他們的一個有名的做法是:法律不給官員管理調配資源的權力。所以官員就無法成為貪官,因為社會己經不存在能貪汙的條件。比如你無權管理土地事務,你沒有權力出具賣買公文,民間自由交易,不關你的事,你只負責核實收稅就行了。中國等封建皇帝為什麼不實行這樣的法律制度呢?最重要的原因是繼承的皇帝不是當領導者的料!

歷史上有可笑的好幾個末代皇帝,義軍都打到皇宮外面了,競然還相信貪官們的大捷!僅僅過了幾個小時或幾分鐘,自己就腦袋搬家!隋煬帝面對衝進來的義軍還破口大罵,殊不知,在義軍眼中自己是罪魁禍首,貪官們早就賣了你了。亡國之君,漢獻帝,唐僖宗被權臣和太監像玩猴子一樣玩,只能說明他們太無能,一個掌握權力至高無上的皇帝到如此境地,大權盡然能旁落,生死由貪官決定,只能說明這些皇帝,卻極其無能!根本不是做最高領導者的材料。大或知道了,皇帝也拿不出什麼方法去治理貪官。說明皇帝不是當皇帝的料!不適合而為硬為之,這就是家天下,皇位世襲的壞處。以甚於官員們摸清道道,無不中飽私囊,視法律如無物!成為一批又一批掠奪人民的特權階者。

一個貪官,一個變質無能的皇帝還會有什麼強國富民的理想嗎?封建制度下的非法制公權力,對什麼都敢伸手!官商勾結這個成語說的就是公權力的非法制化使用!公權私化使官員無心治理地方,只專心於利用公權力大肆搜刮地方,用特權去欺壓掠奪人民。不是一般的程度,而是到了讓百姓活不下去的程度,這就叫官逼民反。你說特權可惡不可惡。貪官們為了一己私利,幫惡人殘害守法百姓,奪取百姓財富和土地,使百姓喪失生存之本,逼迫人民到活不下去,多麼的罪大惡極了!沒指望,所以人民就恨皇帝,為什麼恨他,是因為他管理不好!管理不好國家,在人民的心裡你就是非法的,可以推翻你。你不改變權力設計,好,我們自己來改變,換人來管理就可以改變了!所以,人民才起義!可惜,每次用死了全國幾分之一人民生命為代價,才換得統治階級幾十年的有效法制管理!這個沉重的代價,無數生命的代價充分證明了民主法治制度的可貴和必要。

明知一部法律就能轉變國家人民命運,富民強國,改變歷史的法律,封建特權階層就是不制定;明知實行另一套制度會更有利於國家民族和百姓,它們就是棄而不用,你說有哪個皇帝真正的心懷百姓,心懷天下蒼生 ,心憂國家和民族呢? 所以起義改朝換代的抗爭就不會停止!

如果說皇帝畏懼人民,不如說他畏懼特權階層,並信仰特權!一味畏懼貪官汙吏惡勢力,胸無大志,身無長物,你說這些不是開國君主的軟蛋蠢才皇帝有什麼用呢!說明這些皇帝不具備起碼的智慧與良知!

每個封建朝代的下一代統治者只所以無能治理天下,是因為治理天下的才華和智慧是不能傳位的,所以民主選舉就提上歷史日程!不管選舉的範圍有多大,總比皇室的幾個太子的範圍大得多,而且選舉人是人民而不是皇帝一個人。所以,人民往往會選出真正傑出的領導者,讓傑出領袖的智慧來決定國家大事,帶領人民創造幸福富強的生活!

說到底,如果一個國家的公權力可以變成私權力的制度設計沒有改變,那麼改朝換代就仍將進行,歷史將變成一個圓!人民的命運,國家民族的命運也將成了圓周率小數點後面的數字!





神碼人生


中國的改朝換代,僅僅是利益重分配,對於社會的本質沒有任何改變,就是皇權的貪婪,和為了保護貪婪不停的恐怖統治。

這是一個死結,永遠輪迴,永遠被框在一個可悲的生態中無法走出來,近代如果沒有幾次和西方戰爭的慘敗,這個輪迴可以確定再過1000年也走不出來。

至於原因,有幾點

一,中國是一個富裕的農耕國家,一國的皇帝只有權利,可以說沒有任何義務,貴族也是真正的貴族沒有任何義務,不像歐洲的貴族包括日本的貴族打仗必須第一個衝上去。他們的貴族是被人尊敬的,畢竟光環和負重在這些地方是正相關的。

這樣一來,人們對於改變自己的階層的慾望不是那麼強烈。

二,中國是個大國,造反成功收益巨大,值得冒險。

三,中華民族是一個不承認錯誤的民族,儒家又是一個本本主義的宗教,一切按行為規範來,但是行為規範發展過程中,變成了一個前後矛盾,對於同一件事兩個角度解釋,正確錯誤會出現兩個極端的答案。這樣就是說屁股決定對錯。也就沒有真正的對錯。

一個不認錯的國家,就失去改錯的能力,沒有改錯的能力就必然只能滅亡。

日本這個民族,就有這個認錯的基因,豐田門直接道歉,鋼鐵案直接認錯。在中國不可能,小米什麼時候為手機爆炸道歉過?京東啥時候為賣假貨認錯過?都是想歪門邪道狡辯,掩蓋。(這點韓國學習我們最像)

日本只要不涉及政治鬥爭,尤其認錯也不可能被原諒的事件,他們都是直接下跪絕對不廢話,也不想開脫的。

我想說的是,日本所以在甲午中能戰勝大清,就是這一個民族特質起到了作用。知錯,認錯,改錯。

大清好吧!不知,不認,不改。換了漢人朝廷只會變本加厲。更加捱打。


真相只有一個pa


謝謝!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我們一路看過來,它們都遵循一個歷史週期律。為什麼會這樣,我就用五行的道理說說。

1、從大禹治水,也就是夏禹開始,那個時候都是貴族,由貴族推出來一個共主,這就是我們今天讀歷史所知道的名字:禪讓。所以大禹通過治水,成立了一個,因此我們就叫華夏。在五行中屬於,因為華夏不忘本,然後我們又聽到一個名字:中土,這個名字就是從夏禹這裡開始訂的。按照河圖洛書把中土分為九州,即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

2、商湯滅掉夏朝,取名為,商就是向四鄰擴散,這種思想一直影響到今天,我們的商業仍然還要很多營銷的路子,向不同的人群擴散。它屬,而木是克土的,如果它不叫商就滅不了夏。

3、周西伯滅掉商紂王,取名為

。他叫西伯,就表示它位於商朝的西北,屬於,而金是克木的。所以取朝代的名字都是很有道理的,不是隨便亂取的,如果你隨便取名,你就是完成不了你的任務。

4、春秋戰國戰火不斷,愈演愈烈,所以就有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取名為。它屬於,火一出來,金就沒有了,周朝滅亡。

5、秦始皇焚書坑儒後,劉邦就出來了,他崇尚道家,取名,屬於,水就滅掉了火,秦朝從此灰飛煙滅。到此水火金木土,一個循環,完成了歷史上的第一個循環。這也就是歷史週期律。

後來的唐宋元明清也是一樣遵循五行相剋的道理,也符合歷史週期律。

謝謝!


自由小小影


大多數王朝,無法解決土地與人口問題。

王朝初始,舊貴族及地主遭到重大打擊,大量土地閒置,新朝可以輕鬆地分配土地給沒有土地的農民,當然蒸蒸日上。

到了王朝後期,生齒日繁,土地兼併嚴重,失地農民無以為生,只能選擇暴動。


四川達州


其實要說歷史週期律,確實在中國歷史上有個很明顯的循環,就是每個大一統王朝持續個200多年之後,必定會走向滅亡。然後新王朝建立之後,其實跟前朝也沒有本質的不同,只是又走一個循環,最後又在200多年之後滅亡,但無論怎麼變,中國社會始終沒有走出那個傳統的社會,邁入現在社會。

死循環的根源所在

其實要探究中國歷史週期律的根源,其實人口是一個決定因素。說到人口,就不能不提一下國際上一個有名的理論,叫馬爾薩斯陷阱。這個名詞的意思是:

人口總是以幾何級數增長的,而糧食卻只能以算術級別增長,多增長出的人口早晚會以各種方式被消滅掉。

光看這個說明可能好多朋友還看不明白這個中國歷史的週期率有什麼關係。咱們來舉幾個例子簡單說明一下。比如根據現代學者依據各種史料估算,秦統一中國時,中國人口大概有3000萬人,秦統一的10幾年裡應該還有一定增長。但經過秦末農民起義和楚漢爭霸,中國的人口到西漢初年應該就只剩下了1500萬人左右。而經過西漢200年的發展,中國人口到西漢末年(公元2年)又增長到了6000萬,但這時候就又改朝換代了。經過王莽時期的農民起義,總人口又下降到了3500萬。然後又經過將近200年的發展,人口又重新突破6000萬,結果就又發生了黃巾起義,然後是幾十年的軍閥混戰,到三國時期,人口又降到了2300萬。

之後中國曆代大一統王朝基本都在按照同一個軌跡在循環,即經過一場大亂之後,在人口的低谷期實現大一統,然後進入比較長的和平時期,人口緩步增長,再進入一個繁榮時期,人口迅速增長,使人口數量大幅超過當時農業生產能力的極限,然後就因為各種原因發生大亂(在內亂也有外敵入侵),使人口大量非正常死亡,最後又回落到一個人口低谷,這時才能再建立起一個新的大一統王朝。唐宋元明清,基本每個大一統王朝都重複了這樣的軌跡,這就是馬爾薩斯陷阱在中國歷史上最生動的體現。

農業文明的悲劇

但其實這個循環在清朝時期是被打破了的。在清朝之前,中國人口最多的時代也沒有超過1億5000萬人,但清朝在康熙年間就突破了兩億,到鴉片戰爭之前,甚至突破了四億。怎麼清朝沒有受到這個歷史循環的影響呢?

這是因為清朝在前後,中國社會受到了一個重大的外力影響,這就是美洲高產農作物的傳入。所謂美洲高產農作物,主要是指玉米、土豆、紅薯、西紅柿和辣椒。即使是喜歡歷史的朋友好多可能也不知道,這幾種農作物都是原產於美洲,直到歐洲人發現美洲之後才將其傳遍全世界。而傳入中國,則是西班牙人在東南亞建立殖民地之後,由當地的華僑帶回國的,時間差不多就是明末清初這個時間點。

這幾種高產作物傳入中國之後,大大增加了中國土地所能承受的人口數量,舉幾個例子就能說明這個變化:土豆和紅薯的畝產都能達到4000斤,而玉米的畝產能達到1500斤以上,而之前中國有的作物裡,小麥的畝產能達到600斤以上就很不錯了,高粱也差不多是600斤,這樣一對比,大家都能看出來,差別極其明顯。正是這種變化,使清朝的人口跟隨整個世界一起急劇增加,最高時甚至達到了之前中國人口極值的三倍以上。所以清朝直到最後滅亡,也不是因為人口壓力,而主要是因為傳統制度被拋棄。

然而這也說明,中國古代社會最終也沒能自己走出那個由馬爾薩斯陷阱帶來的死循環,這個循環是通過外力打破的。究其原因,其實還是因為中國農業文明的本質弱點所導致的。

因為在農業文明裡,全社會最大的利益就是保持穩定,確保農業生產順利進行,所以整個社會缺乏科學探索的動力,甚至將科學探索稱之為“奇技淫巧”,不但不會主動追求,很多時候還會主動去壓制。所以中國社會就陷入了那個死循環之中,這直接導致了近代科技無法在中國誕生,以及中國在近代的落後。


桃花石雜談


所有家族企業發展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繼承人問題】,你說的那些帝王們並不會被例外。

首先,標題中的“封建王朝”有誤,估計題主的意思是說新中國之前的那些(類似於家族企業的那些)帝王們。

封建制度在周朝,分封諸侯,封爾建設,到秦國的時候已經是中央集權制國家,漢偶爾有一些被封的藩王,最多說成是半封建。

2、你說的這種逃不脫的顛覆命運根源就是繼承人選拔問題。任何一個國家,不只是封建社會,啥社會都一樣,只要繼承人選拔、或者說是“領導人推選制度”問題得不到解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不是他同時代最優秀的人,那麼就麻煩。企業也一樣,富二代三代最關鍵的不是財產的所有權,而是經營者的能力。


終南高揚



這個問題是基於一種“假設”,即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更替這個“根問題”在民主政體可以得到根本解決。而這個問題本身又存在兩個“假設”:秦至清階段為封建王朝,而民主社會制度不存在興衰的所謂“歷史週期律”。

看了一下這裡的評論,大多都是重複“民主的故事”,因為中華歷史從周到秦,再到清,沒有實行民主制度,所以都會陷入那個週期。同時認定要跳出這個週期律只能通過所謂的民主制度。

英國“光榮革命”之後就有民主政治的痕跡了,甚至被許多人譽為民主國家的經典代表了。但大英帝國最為富強,在世界各地有數百個殖民地的時期,明顯不是民主政體,而是標準的帝國。而相比於歐洲典型的封建社會,中國從秦朝至清朝的歷史階段,無疑不是封建王朝,而是典型的帝國體制,只是在某個歷史階段或某些方面殘存些許封建特點。秦清階段的所謂封建王朝“冠名”是得自某些歷史學家的權威認定,而一錯再錯下來。



大英帝國之後的歐美國家據說都是民主國家了,但在短短一個世紀中,世界大戰爆發了兩次,國家間的吞併、侵佔、打擊不斷,集團間的明槍暗箭此起彼伏,對一個民族和普通人民所產生的影響,與幾百年一輪的帝國興衰相比,至少在此角度還沒有看出什麼明顯的優勢。

同時應該清楚的是,經典民主政體在古雅典城邦實行180年,之後被帝國和封建制度替代。現代民主社會即使從法國大革命或美國獨立算起,不過兩百多年,說它具有不會陷入“歷史週期律”的制度優勢,尚沒有歷史事實可以佐證。



而現代民主政體的代表美利堅在南北戰爭之前,曾存在400萬黑奴,佔南部人口的近一半,佔總人口的七分之一左右,比許多奴隸制國家的比例還高。而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種族歧視、種族隔離乃至種族私刑仍廣泛存在,與民主政治的基本宗旨是明顯矛盾的。由此,這個問題設定的基礎和前提都明確存疑。


無中生有hz


因為你所說的並不是封建王朝,真正的封建王朝或者準封建王朝,如夏商周都有四百年以上歷史,當然周朝有八百年,夏之前的虞朝有1500年之久。

而你所謂的封建王朝其實是秦始皇以後的郡縣制或者君主集權制社會,因為上層統治階級過於壟斷社會國家資源,造成人為的社會不公,也無法實現社會的真正公平合理,所以過度壟斷導致的貧富差距擴大,是任何王朝都無法解決的,除非從制度上根本變革,那就是權力下放,這樣又會造成割據對抗的局面,破壞統一格局,在進入近代以前,這個政治問題其實是無解的,要集權必然就要專制,要放權必然就會分裂,漢末唐末元末清末的割據分裂就是這兩者博弈的結果,皇權加強必然國家一統,政治穩定,但後期皇權一般受皇帝個人素養影響更大,一個不合格的帝王可以直接導致王朝分裂,也可以導致王朝滅亡。

明朝的內閣制已經有現代政治的雛形,部分解決了皇權虛位與宰輔專權的矛盾,使皇帝個人素質對國家的危害已經降低很多,而且還能把真正的人才提拔上來,明朝很多能臣都是通過內閣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的。可惜最後一個皇帝崇禎非要搞專制,胡亂作為,不僅把內閣弄得一塌糊塗,也把真正的人才屛之門外,導致表面君權強盛,其實已經外強中乾,無人可用,大臣也都不敢作為,與其離心離德。清朝滅明後,把內閣架空,雍正時又設軍機處,徹底把內閣送進歷史垃圾堆,內閣至此成為皇帝的普通政務處理常設機構,不僅無法制約皇權,連真正的人才也無法得到重用,毀掉中國政治的是滿清,造成近代中國落後的根源其實就是滿清的帶有奴隸社會氣質的奴化思想。

怎麼看明朝的政治都有要跳出週期律的兆頭,可惜終究還是敵不過民族矛盾,即使躲得過國內民亂,還是無法確定是否有一個未知的對手在等著你,明朝摧跨了元朝,打敗過蒙古,可是並沒有及時發現對他造成根本性威脅的其實是滿清。

一失足成千古恨,歷史無法改變,我們不能設想如果明朝和他的內閣制度沒有滅亡,而是發揚光大,也許中國就會朝向君主立憲的道路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