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瓷的鑑定與特徵

宋代瓷器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現在我國已發現分佈在全國的古代陶瓷遺址有170個縣,其中宋代窯址就有130個縣,佔全國總數的75%。古有陶瓷史家們把宋代陶瓷窯分為6個瓷窯系,它們分別在北方地區的:

1、定窯系

2、耀州窯系

3、鈞窯系

4、磁州窯系。

5、龍泉青瓷系

6、景德鎮的青白瓷系

均瓷的鑑定與特徵

鈞瓷可以說是宋代五大名窯中燒製時間最長的一個品種,前後有600年曆史。上限啟至北宋初年,下限止與元朝晚期。那麼為什麼有很多人拿著一件自己搞不清楚的鈞瓷器物去請人幫忙看看時人家卻說:“不到代”、“不開門的仿製品”、“不真”等等,而自己確看它實有一身乃非人為的老氣,藏品想送拍至國內一線拍賣行(北京保利,睿嘉四季,北京翰海)可詢: 壹捌九 肆久捌貳 五貳五壹;朱經理。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還有一段鈞瓷的燒製時間是很少有人提及的,其原因主要是因這部分鈞瓷的精品少之又少,多為沒有多大經濟價值的清晚期仿製品。

在清光緒五年(公元1880年),河南禹州神垕鎮鈞瓷世家傳人中的蘆天恩、蘆天福、蘆天增兄弟三人,在看到一些古董商高價收買宋鈞的誘惑下,突發恢復鈞瓷燒製的想法,此後他們便恢復了鈞瓷的生產。他們不僅燒製仿宋鈞窯瓷器還較成功的燒製出仿元代初期的釉裡紅瓷器。直到1907年,蘆氏第二代仿均藝人蘆光東已能成功的燒製出宋代的官均瓷器,其優秀作品有“折沿盤”、“乳釘罐”被誤為“宋鈞”而被大英帝國博物館所珍藏,另有“兩個桃子”青綠掛紅的鈞瓷,被當時開封的“群古齋”店主以四百塊銀元重金買走,誤作為出土宋鈞而珍藏。在當時古董商中傳有“謹防蘆瓷,小心上當”一說。

由此可見蘆家仿宋均已達到了以假亂真的高超技藝水平。根據我國現在的收藏隊伍裡真正具有鑑賞知識的人太少(多為依靠專家和經紀人)和買進容易變現難的實際情況,在此筆者多麼希望國家的一些相關部門和民營企業能夠把古玩的收藏鑑賞知識普及與廣大的收藏愛好者們。藏品想送拍至國內一線拍賣行(北京保利,睿嘉四季,北京翰海)可詢: 壹捌九 肆久捌貳 五貳五壹;朱經理。收藏古董和文物不能只靠國家的相關部門和哪個機構,它應屬全民的。只有普及收藏與鑑賞知識才能使眾多百姓對我們國家流散於民間的珍貴文物得以珍視、得到保護;才能使那些藏於民間中小收藏者手中就連它的主人都認不清的那些國家珍貴文物、甚至是國寶級文物得以重見天日。

一、宋代鈞瓷的特徵

釉釉層瑩厚,釉質乳濁,放大鏡下觀看有結晶體,釉面有向下流動特點,即使在中原地域的土質下埋藏幾百年近千年也不失寶石般的光澤,用手撫之有如美玉之感。因鈞瓷是經多次施釉的複色釉並含有銅的成分,其銅主要是起髮色作用,固有如下特徵:

1、不規則的乳濁厚釉且有薄厚不均現象。

2、蚯蚓走泥紋

均瓷的鑑定與特徵

是因經高溫燒製時釉水融化下垂流動,致使含有重量基本相同的金屬分子聚集沉積,形成多分子的組合體,伴隨著溫度逐漸升高而達到溶解向下流淌的釉水而流淌,所以在降溫冷卻收縮時形成了不規則的笠向細線或淚痕,故被後人稱之為蚯蚓走泥紋。而聚集成片或點的則形成了不規則的自然的色斑。

二、胎

1、胎體略厚、堅實緻密

2、鈞瓷的制胎從北宋到元末都是手工拉坯,所以在胎體上可見旋指紋。

3、琢器多為一次拉坯成型。

4、胎色有灰、灰褐、灰黑等色。

三、色釉偏藍色者居多

月白、天青,另有因銅在高溫還原所致的紫紅色(紅主紫次的叫玫瑰紅,紫主紅次的叫玫瑰紫)。

四、足

1、底足不漏胎,可見麻將色的護胎釉包裹。

2、部分器物外底有陰刻的一到十的數字,另有刻有宮殿稱謂和御題詩的均屬清代工匠所刻。

3、有的器物口沿因型制因素在高溫下產生釉水向下流淌形成很薄的釉層,甚至幾乎可見胎色,固有紫口鐵足之稱。

五、紋飾。

均瓷的鑑定與特徵

宋代鈞瓷是以其獨有的釉色取勝,所見紋飾除了常見的堆凸乳釘紋飾和較少見的弦紋外,少見其他紋飾。

六、器型主要器型有:尊、盤、碗、洗、盆、奩, 等。

七、自古就有宋均“無大器”之說。

但也不無道理,至少碗類稀有超過15CM的(大者筆者只是耳聞,未曾一見,故不敢多加妄論)。元鈞與宋均的主要區別元代鈞瓷因生產規模和產量的擴大,傳世品較大。器型基本延習宋制,碗的造型大有改變,多為斂(lián)口,收腹,碗類有從口至底足胎壁逐漸增厚特徵,並上口部內側有著於北宋吉州窯木葉紋碗相反的一圈向內凹卷槽的造型,碗的外底中心有凸起的“小峰”。胎體仍延續手工拉坯,可見旋指痕(指在拉坯時指肚在胎體上留下深淺不一、寬窄不等的痕跡。

一般中指痕跡明顯,因為中指最長在用力時它是最先達到所需效果所致),胎體較前朝更厚、修胎多為不規整、粗糙疏鬆有砂粒和砂眼,但因燒造溫度高,敲擊可發出叮叮噹噹聲音。胎色有深灰、土黃、淺褐、赤紅等。釉色僵硬,色斑為人工有意點染呆滯不自然,釉面有橘皮鬃眼現象,沒有蚯蚓走泥紋,底足無釉等。紋飾有模印、貼花、堆塑等。

均瓷的鑑定與特徵

其實在那些工作在文博、考古等工作崗位的先輩、學者們表示崇高的敬意,是你們為今人打開了中國古代不可重複藝術史的長篇畫卷;是你們給後來者破解了先人所不知的一個又一個不解之謎,才使今天的我們能夠看到古人的智慧、藝術、經濟與文明;是你們通過艱辛的工作並灑下可匯聚成河的汗水,為我們這些非專業收藏的愛好者們架起了一道通往“收藏與鑑賞”之門的高速公路。同時也更加激勵我們這些後人在翅望歷史的同時,更感到了今人傳承文明的己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