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瓷的鉴定与特征

宋代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现在我国已发现分布在全国的古代陶瓷遗址有170个县,其中宋代窑址就有130个县,占全国总数的75%。古有陶瓷史家们把宋代陶瓷窑分为6个瓷窑系,它们分别在北方地区的:

1、定窑系

2、耀州窑系

3、钧窑系

4、磁州窑系。

5、龙泉青瓷系

6、景德镇的青白瓷系

均瓷的鉴定与特征

钧瓷可以说是宋代五大名窑中烧制时间最长的一个品种,前后有600年历史。上限启至北宋初年,下限止与元朝晚期。那么为什么有很多人拿着一件自己搞不清楚的钧瓷器物去请人帮忙看看时人家却说:“不到代”、“不开门的仿制品”、“不真”等等,而自己确看它实有一身乃非人为的老气,藏品想送拍至国内一线拍卖行(北京保利,睿嘉四季,北京翰海)可询: 壹捌九 肆久捌贰 五贰五壹;朱经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还有一段钧瓷的烧制时间是很少有人提及的,其原因主要是因这部分钧瓷的精品少之又少,多为没有多大经济价值的清晚期仿制品。

在清光绪五年(公元1880年),河南禹州神垕镇钧瓷世家传人中的芦天恩、芦天福、芦天增兄弟三人,在看到一些古董商高价收买宋钧的诱惑下,突发恢复钧瓷烧制的想法,此后他们便恢复了钧瓷的生产。他们不仅烧制仿宋钧窑瓷器还较成功的烧制出仿元代初期的釉里红瓷器。直到1907年,芦氏第二代仿均艺人芦光东已能成功的烧制出宋代的官均瓷器,其优秀作品有“折沿盘”、“乳钉罐”被误为“宋钧”而被大英帝国博物馆所珍藏,另有“两个桃子”青绿挂红的钧瓷,被当时开封的“群古斋”店主以四百块银元重金买走,误作为出土宋钧而珍藏。在当时古董商中传有“谨防芦瓷,小心上当”一说。

由此可见芦家仿宋均已达到了以假乱真的高超技艺水平。根据我国现在的收藏队伍里真正具有鉴赏知识的人太少(多为依靠专家和经纪人)和买进容易变现难的实际情况,在此笔者多么希望国家的一些相关部门和民营企业能够把古玩的收藏鉴赏知识普及与广大的收藏爱好者们。藏品想送拍至国内一线拍卖行(北京保利,睿嘉四季,北京翰海)可询: 壹捌九 肆久捌贰 五贰五壹;朱经理。收藏古董和文物不能只靠国家的相关部门和哪个机构,它应属全民的。只有普及收藏与鉴赏知识才能使众多百姓对我们国家流散于民间的珍贵文物得以珍视、得到保护;才能使那些藏于民间中小收藏者手中就连它的主人都认不清的那些国家珍贵文物、甚至是国宝级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一、宋代钧瓷的特征

釉釉层莹厚,釉质乳浊,放大镜下观看有结晶体,釉面有向下流动特点,即使在中原地域的土质下埋藏几百年近千年也不失宝石般的光泽,用手抚之有如美玉之感。因钧瓷是经多次施釉的复色釉并含有铜的成分,其铜主要是起发色作用,固有如下特征:

1、不规则的乳浊厚釉且有薄厚不均现象。

2、蚯蚓走泥纹

均瓷的鉴定与特征

是因经高温烧制时釉水融化下垂流动,致使含有重量基本相同的金属分子聚集沉积,形成多分子的组合体,伴随着温度逐渐升高而达到溶解向下流淌的釉水而流淌,所以在降温冷却收缩时形成了不规则的笠向细线或泪痕,故被后人称之为蚯蚓走泥纹。而聚集成片或点的则形成了不规则的自然的色斑。

二、胎

1、胎体略厚、坚实致密

2、钧瓷的制胎从北宋到元末都是手工拉坯,所以在胎体上可见旋指纹。

3、琢器多为一次拉坯成型。

4、胎色有灰、灰褐、灰黑等色。

三、色釉偏蓝色者居多

月白、天青,另有因铜在高温还原所致的紫红色(红主紫次的叫玫瑰红,紫主红次的叫玫瑰紫)。

四、足

1、底足不漏胎,可见麻将色的护胎釉包裹。

2、部分器物外底有阴刻的一到十的数字,另有刻有宫殿称谓和御题诗的均属清代工匠所刻。

3、有的器物口沿因型制因素在高温下产生釉水向下流淌形成很薄的釉层,甚至几乎可见胎色,固有紫口铁足之称。

五、纹饰。

均瓷的鉴定与特征

宋代钧瓷是以其独有的釉色取胜,所见纹饰除了常见的堆凸乳钉纹饰和较少见的弦纹外,少见其他纹饰。

六、器型主要器型有:尊、盘、碗、洗、盆、奁, 等。

七、自古就有宋均“无大器”之说。

但也不无道理,至少碗类稀有超过15CM的(大者笔者只是耳闻,未曾一见,故不敢多加妄论)。元钧与宋均的主要区别元代钧瓷因生产规模和产量的扩大,传世品较大。器型基本延习宋制,碗的造型大有改变,多为敛(lián)口,收腹,碗类有从口至底足胎壁逐渐增厚特征,并上口部内侧有着于北宋吉州窑木叶纹碗相反的一圈向内凹卷槽的造型,碗的外底中心有凸起的“小峰”。胎体仍延续手工拉坯,可见旋指痕(指在拉坯时指肚在胎体上留下深浅不一、宽窄不等的痕迹。

一般中指痕迹明显,因为中指最长在用力时它是最先达到所需效果所致),胎体较前朝更厚、修胎多为不规整、粗糙疏松有砂粒和砂眼,但因烧造温度高,敲击可发出叮叮当当声音。胎色有深灰、土黄、浅褐、赤红等。釉色僵硬,色斑为人工有意点染呆滞不自然,釉面有橘皮鬃眼现象,没有蚯蚓走泥纹,底足无釉等。纹饰有模印、贴花、堆塑等。

均瓷的鉴定与特征

其实在那些工作在文博、考古等工作岗位的先辈、学者们表示崇高的敬意,是你们为今人打开了中国古代不可重复艺术史的长篇画卷;是你们给后来者破解了先人所不知的一个又一个不解之谜,才使今天的我们能够看到古人的智慧、艺术、经济与文明;是你们通过艰辛的工作并洒下可汇聚成河的汗水,为我们这些非专业收藏的爱好者们架起了一道通往“收藏与鉴赏”之门的高速公路。同时也更加激励我们这些后人在翅望历史的同时,更感到了今人传承文明的己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