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官窑青花瓷器"鉴定!必知的5个原则!瓷器背后的故事!

雍正时期的官窑青花瓷器虽然生产时间很短,在清三代中仅仅占十分之一的时间,但是由于雍正皇帝亲自干预制瓷,使得雍正时期的青花瓷器工艺每一个细节都非常重视。凭程式化和一丝不苟的精准工艺而取胜。所以,虽然时间较短,但仍是整个清代最好的青花瓷器。那么,清雍正时期青花瓷器到底为什么能够独步本朝呢?应该有一下几个原因。


清雍正

第一,雍正本人的性格。雍正本人的性格和审美直接影响到青花瓷器的生产,雍正皇帝在位13年,确切的讲是12年10个月,不到13年,和他的爸爸康熙、儿子乾隆相比确实非常短暂。但是他是一个有性格的人,雍正二年在给河南巡抚田文镜奏折的批语中可以看到这一点,朱批是这么说的:"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你看看,这话说的,意思就是说,朕的性格就是你对得起我,我绝对对得起你。再就是雍正皇帝个人修养审美极高,他45岁登基,登基之前有大量的时间让他学习文化,他知道什么时期的瓷器好,什么时期的瓷器差。雍正时期的瓷器没有康熙那种大气磅礴、自由开放和乾隆那种繁缛相比更显优雅恬静。

清雍正

第二,不得不说的唐英。为了更生产出质量很好的瓷器,雍正六年,派47岁的唐英去景德镇担任督窑官,唐英的出现,对雍正时期青花瓷器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唐英在景德镇担任督窑官期间,同窑工们同住、同吃、同学习,很快就由一个制瓷外行变成一个制瓷内行。可见唐英是个认真的老实的可靠的人,皇帝生产瓷器从纹样、造型、生产数量,事无巨细,都要有督窑官进行审查,再层层传达,层层监管,不敢有半点马虎。唐英是康熙二十一年生人,自号蜗寄老人,16岁在养心殿干活,深知康熙、雍正、乾隆的尚好。唐英47岁奉命到景德镇担任督窑官,一干就是28年,乾隆二十一年,乾隆在圆明园接见了唐英,想让唐英的儿子接班,唐英深知窑务责任重大,就没让儿子接班,同年唐英驾鹤西去,享年75岁。唐英担任督窑官时,可以说是鞠躬尽瘁,为清雍正、乾隆时期的官窑瓷器生产耗尽了全部的心血,也取的了辉煌的成绩,唐英有诗为证:"陶熔一发天地秘,神工鬼斧惊才雄"。

清雍正

第三,雍正官窑青花瓷器的纹饰特征。雍正官窑青花瓷器已经摆脱了晚明清初时期纹样的影响,像康熙时期的瓷器纹样 "刀马人、斧劈皴山水纹"等在雍正官窑瓷器里就非常少件,我们看到的雍正官窑瓷器的纹样大多都非常的制式化,就是有很多规距,让怎么画,就怎么画,不能有一点乱来,其纹样多数又是从画院定稿后而执行。因而形成了图案化纹样是雍正官窑瓷器的典型,图案化纹样也分为主和次,作为多层次布局。仿明宣德瓷器纹样的大卷草纹,一般用在大的器物肩部,使大器又增添了更大的气势,具有震撼人心的美感和韵味,对这种韵味的感受才是鉴定雍正官窑瓷器的关键。

清雍正

第四,雍正官窑青花瓷器的胎、釉、彩特征。在一个完整的瓷器上我们不能看到胎质,但是可以感觉得到是雍正官窑瓷器,因为雍正官窑瓷器的胎体极其完美,只有胎体的洁白,才能表现出釉子的优越感来,雍正官窑瓷器的瓷胎的白度是中国瓷器瓷胎最白的。每一件官窑瓷器修胎都非常工整,里里外外前前后后都做的很精细,只有这样,釉子才能更完全的均匀的贴敷在胎体上,才能生产处更好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鉴定,有这么个说法:"青花青花,一看青,二看花,官窑看青料,民窑看纹样。"烧制好的青花瓷器,青料非常重要,官窑垄断上好的青料,能烧出色泽最好的青花瓷器。雍正官窑青花瓷器总的格调是仿古,雍正知道谁的青花瓷器做的好,所以雍正官窑青花瓷器直追明永乐、宣德。在唐英的督导下,景德镇御窑厂已经熟练的掌握了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的浓艳深沉,成化时期青花的淡雅,嘉靖时期的青花紫艳,雍正曾下旨仿制,并且仿制非常成功,仿永宣的青花瓷器,就有明显的铁锈斑痕迹,仿明成化的青花瓷器,胎体很薄,画片淡雅,有成化的味道,有仿嘉靖回青青花瓷器,虽然没有嘉靖回青料,但是那种紫艳程度不亚于嘉靖本朝,所仿瓷器写:"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本朝款。

清雍正

第五,是雍正官窑青花瓷器的造型、款识。雍正官窑青花瓷器的造型大器高大正规,小器小巧玲珑。造型大致可分为二类,一是仿明代造型,主要是仿永乐、宣德,有扁壶、执壶、天球瓶、玉壶春瓶、壮罐等等;二是仿古造型,有仿青铜器的瓷器,有仿宋五大名窑的瓷器,个人精准,个个精品。无论仿什么时代的瓷器,雍正都是在器底写上"大清雍正年制"字样的本朝官款,雍正官窑青花瓷器的款识大多数写在器物的底部,有双圈、有双框、有的无圈无框,字体有六字楷书款,也有六字篆书款,样式要么印章式,要么普通式。谢谢阅读!请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