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觸網」,鄉村變「貨倉」,四川這個地方的村民錢袋子鼓起來了!

农产品“触网”,乡村变“货仓”,四川这个地方的村民钱袋子鼓起来了!

挑著一筐雞蛋到村裡的專合社過數後,王福林接過錢,喜滋滋地數起來。“上網賣雞蛋,致富路寬了不少!”他所在的四川廣元市昭化區帽殼村去年11月辦起電商服務站,僅4個月就幫周圍村民賣出雞蛋2.4萬枚,價格還翻了番。

目前,我國網絡扶貧行動計劃深入實施,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網絡服務覆蓋越來越多的貧困地區,帶動當地的產業生態鏈發生鉅變。昭化區是國定貧困縣,去年實現鄉村寬帶全覆蓋後,鄉村電商服務站點紛紛成立。去年,該區涉農產品電商銷售額達1216.8萬元,同比增長8倍,被商務部確認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實施縣區。

農副產品觸網,鄉村成貨倉

“不走旱路也不走水路,只走網路!”被問及今年的獼猴桃打算運往哪裡銷售,紫雲鄉紫雲村村民李貴雲告訴記者,自己家去年的5噸獼猴桃都是在村裡的電商服務站售出的,“不愁賣不愁運,兩萬多元輕輕鬆鬆就到手了!”

農產品“觸網”,鄉村變“貨倉”。去年,紫雲村建起電商服務站,並在當年8月獼猴桃豐收後推進網絡營銷,50天內通過網絡平臺銷售超過372噸,網絡訂單達8.1萬單,網店點擊總量超過千萬。

“網絡銷售真讓人開了眼。”紫雲村村支書馮開銀回憶,去年鄉親們湧到村裡的電商服務站,不停刷新的訂單量讓大家嘖嘖稱奇。

“網絡直接將消費者和農戶連接起來,一切農產品直接供人們挑選。”紫雲村電商服務站負責人馮雲傑表示,通過電商平臺,村裡的獼猴桃如今能銷往北京、廣州等地。以往,除了有外地商家前來收購,大部分都只能運到本地超市,還賣不出好價錢。

目前,昭化區已實現行政村全部通寬帶,農村寬帶接入能力普遍達20M以上,農村寬帶使用率超過35%。依託農村超市、貧困村村委會等場所,該區計劃按每個1.8萬—2.5萬元補助標準,共建設110個鄉村電商服務站,目前已建成32個。

“臘肉、大米、冬棗……不都能拿到網上變現嗎!”石井鋪鎮板廟村的電商服務站就設在村委會,村民劉方林託服務站將自家釀的蜂蜜掛在網上,不到半月就賣掉20多斤。服務站工作人員告訴他,只要是不施農藥的農產品,在網店都會大受歡迎。

網絡助力扶貧,村民成電商

打開微信,幾條未讀信息都是訂購山菌的顧客發來的,磨灘鎮磨灘村貧困戶劉洪映趕緊回覆——自從在網上留下微信號和售賣農產品的樣本照片後,劉洪映的微信好友一天天多起來,不僅有外省網友購買產品,村幹部們也在朋友圈幫他做起“廣告”。“以往趕集,來去得耽誤一整天。現在動動手指,在家就能做生意。”他每月靠微信賣山貨就有500來元收入,成了名副其實的電商。

為方便貧困戶上網,昭化區在普及鄉村網絡的同時,確保貧困戶住所所在地300米內均有手機信號。“直播也能成為農村人的時尚。”磨灘村電商服務站負責人劉星在幫助貧困戶網上賣貨的同時,還教會一些貧困戶通過直播平臺現場拍攝種植、挖掘土特農產品的過程,為貧困戶增加額外的直播“打賞”收入。

“每月都能收300多枚蛋,相當於近400元的純收入。”石井鋪鎮板廟村貧困戶商友豔加入“借雞生蛋”項目後,日子一天天好過起來。

“借雞生蛋”是昭化區的電商扶貧項目,為貧困戶免費發放蛋雞並提供技術指導,所產雞蛋保底價每個1元進行收購,然後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僅今年前5月,該項目便在網上銷售雞蛋30多萬枚,貧困戶戶均增收近2000元。

“如果不依靠電商平臺,很難為貧困戶的生產找到有效市場渠道。”昭化區電商協會秘書長崔安成告訴記者,根據計劃,到2020年底,全區將依託電商服務站和線上平臺,通過土雞蛋、土雞的幫扶銷售,培養1萬戶精準脫貧示範戶。

“電商進農村充分體現了一三產業的融合。”昭化區區長龍兆學表示,電商平臺擴大了農產品市場,有利於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直接實現增收。

培育品牌意識,山貨成爆款

“只能用五穀雜糧餵養,不能用飼料和抗生素,而且必須林下散養,這樣產出的雞蛋品質才好。”合作社養殖規則,帽殼村村民蔣東玉早已背得滾瓜爛熟:“網上賣雞蛋更要講良心,不能砸了本地的招牌。”

目前,昭化區通過農村電商服務站對收購的土雞蛋統一包裝,統一打造“綠殼雞蛋”品牌,在電商平臺的“昭化特產館”集中銷售。同時,建立“一戶一碼”溯源體系,掃一掃就能知道生產時間、產戶信息等,做到產品質量可追溯。

“各電商平臺的昭化特色館上線產品有15種。”昭化區商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從雞蛋、獼猴桃到蜂蜜、木耳,都是在全區範圍內通過“以獎代補”方式進行網銷規範化、生產認證、品牌培育等標準化建設的特色農副產品,力爭從產品形態、深加工、包裝等方面打造市場“爆款”,提升本地產品的競爭力和美譽度。

去年,昭化區的臘肉、韭黃、大米等涉農產品均在電商平臺上成為“爆款”,其中大米銷售超過90噸。今年,該區計劃實現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30%以上。“電商銷售火爆增強了村民維護本地農產品品牌的信心。”帽殼村養雞合作社負責人王奕秀說,通過基層宣傳和示範帶動,村民們對電商產品的品牌化模式有了普遍認同。

“網絡銷售平臺上的農產品容易形成地域化品牌,有助於農業產業的標準化建設。”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導師劉璐表示,在政府部門的助推和品控意識的引導下,電商必將成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有力載體。

农产品“触网”,乡村变“货仓”,四川这个地方的村民钱袋子鼓起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