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

每一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能夠吸引學生,每一個老師都特別希望學生評價自己的課堂好,幾乎每一個學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師所教的課是有趣的,這樣學起來既輕鬆又效率高。

在實踐中,曾經有段時間,我也是沒有處理好教學的專業性與興趣的關係,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比較關注興趣,比較在乎學生的評價,課堂上儘量生動有趣,這也導致教學成績受到了影響,在最近的一年多,比較關注教學的專業性,有意識的迴避了興趣,這又使我的教學教學成績上去了,課堂的趣味性下降,這對矛盾似乎不可調和,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直到最近看了《給教師的建議》,作者給出的建議雖然隔著時空,但是卻解決了教師的這類問題。

在課堂中如何使自己的課堂有趣?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呢?

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

01

“興趣的源泉隱藏在深處,需要費力才能找到它、掘出它,而情況往往是:接近和挖到事物本性及其因果關係的實質這一過程的本身,就是興趣的主要源泉。要使學生親自發現興趣的源泉,使他們在這種發現中感到自己付出勞動並有進步,這本身就是一個最重要的興趣源泉。沒有積極的腦力勞動,學生的任何興趣、任何注意力都是不可思議的。求知興趣的首要源泉和頭一顆火星,包含在教室對課堂講解的材料,對被分析的事實所採用的處理方法中。學生在思想上明白道理,來源於認識了事實和現象的接觸點,認識了聯結這些事實和現象的線索,在這裡,由於種種念頭互相聯結,在認識周圍世界的道理、規律方面就會揭示出某種新的、意外的東西。”

這段話引自書中的不同段落,這一段話有以下幾個關鍵點:

  • 興趣的源泉:事物之間的聯繫及其規律
  • 怎樣尋找:積極的勞動
  • 關鍵點:教師對教學材料的處理、學生參與,體會到進步。

這一段話給我的啟示:

學生的興趣和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水平有密切關係,初一看,這些論述我全無概念,感覺自己只會講題、講課本,沒有想這麼深層次的內容,想到這裡,內心有一種恐慌感,但是,繼續往後看,停下來慢慢想想,其實,蘇霍姆林斯基提到的這一點,其實我們的教學中也經常用到,那就是設疑---答疑--總結。當你提出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並且通過你引導,你設計的教學活動學生能探究出問題答案,在分享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形成關於事物本質和規律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付出努力,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看到自己的收穫,學生的興趣就慢慢培養起來了。

反思我的教學,雖然也在用這些內容,但是沒有形成一個閉環,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總結做得好一些。我應該在每節課的備課中思考:我要提出什麼樣的問題?學生學完後是否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有沒有實踐意義,學生是否願意參與,在學生參與下,通過他們的交流或者自我反思,能歸納總結為一定的規律性的知識。

同時,我應該積極設計一些活動,引導學生參與這些活動,如學習方法的訓練等,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進步,感受到自己成績的變化,通過積極的評價,學生在反饋的基礎上,逐漸培養出對你所教科目的興趣。

簡單說,教師要不斷提高教學能力,能夠更加科學的組織教學,符合學生學習的學習規律,學生就比較樂意學習,在樂學的基礎上逐步培養出興趣。

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

02

“興趣的源泉還在於運用知識。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實和現象,缺乏認知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一道消失。我認為,不斷扶植和加深學生想成為發現者的願望,並通過特殊的方法實現他們這一願望,是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務。知識在我們手中變成了力量,很難找到比這種感覺更加強烈的刺激來推動求知興趣了。”

這段話引自書中的不同段落,這一段話有以下幾個關鍵點:

  • 興趣的源泉:知識的應用
  • 怎樣尋找: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並且保護和實現這種求知慾。
  • 關鍵點:教師幫助學生實現求知慾。

這一段話給我的啟示:

閱讀完書中的對應部分,我對作者講的例子印象非常深刻:在課堂中激發了興趣,但是在課堂中由於條件所限制,不能繼續探究,作者沒有因此而中斷,而是在保護學生求知慾的基礎上,讓學生回到自然中,回到田野中,繼續觀察發現,直到找到答案。

這就是知識應用的過程,這個過程既有科學研究的知識也有教材知識的拓展與使用。道理是相同的,如果教師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生能夠用所學的內容分析與解決問題,就能夠體會到自己是知識的主宰,就能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就能受到強烈的刺激,而這種刺激推動了興趣的產生。

反思我的教學,恰恰是學生學完後的知識使用是很大的一個薄弱環節,在具體的教學實際中,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不能在自習中很好的解決習題中的問題,學生學完的知識,沒有用到實踐中,學生在課後沒有產生愉悅感和成就感。根據書中的建議,我在教學中應該進一步改進:

選取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實例,挖掘學生的發展需要,根據這一需要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求知慾激發後,還要採取更進一步的活動,引導學生在學完後,能分析解決現實生活的問題,如果沒有設計這些生活實際問題,也應該學生,能夠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習題中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能對一些現象提出獨特的見解,這也是培養興趣的很好手段與方法。

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

03

“純粹的思維活動,即智力對材料進行綜合和系統 的整理活動,會帶來愉悅感。這種學習的活動也能培養興趣。”

這一點在我的教學中使用的比較多,如組織學生畫知識系、思維導圖,對錯題進行分類整理、對重難點進行歸納總結、對易錯點進行歸納總結等。這些事情雖然看起來有些困難,但這些事情堅持做就能見到效果,不僅體現在學生筆記方面的成就感,也能體現在學習成績的變化上,更能體現在學生總結、歸納能力的提升上。

04

“對於讀過許多課外書籍的學生來說,課堂上所學的任何新概念、新現象,都裝入了他得之於書籍的知識體系中,於是,課堂上所講的科學知識便具有特殊吸引力:這種知識被視為必不可少的東西,有助於弄清楚‘頭腦中已有’的知識。”

這段話,再一次提出了閱讀對於學習的重要性,如果在學習前、或者學習的過程中,能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形成一定的背景知識,將會對學生學習課本知識有很好的幫助,有利於形成興趣。

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呢?

在班主任溫馨驛站組織的讀書活動中,許多老師提出了各自的做法,如佈置閱讀任務,建立閱讀評價機制、組織讀書交流活動、讀書知識競賽活動、做讀書筆記、階段性評價與鼓勵、發動家長,評選讀書之家等。這些方法在實踐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總之,培養學生的遇到習慣,就得想辦法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甜頭與收穫,這樣學生才有堅持的動力。

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

總之,通過閱讀經典著作,使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就是,你所面臨的問題,那些大家們都經歷過,並且通過研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法,閱讀這些經典書籍,能使自己少走很多彎路。

在閱讀完第25節後,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從提高教學的能力、引導學生應用知識、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形成閱讀習慣四個方面展開深入、細緻的工作,我們就會逐步培養起學生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成績,提高教學能力,提高我們的職業認同感與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