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填報中,如何正確利用“興趣”選專業?

考生必讀

高考志願填報中,如何正確利用“興趣”選專業?

一、正確識別“興趣”是第一步

那麼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準確識別這個“興趣 ”呢?

一是:

讓孩子拆分複雜的“興趣”,找到其中與高校開設專業直接相關的內容。但是注意一點,對於國內高中生來講,大部分人的興趣其實很“狹隘”,很多學生因為家庭背景、生活環境、社會實踐、眼界等因素的限制,對興趣的感知偏狹隘,所以莫把此“興趣”當彼興趣。

高考志願填報中,如何正確利用“興趣”選專業?

二是:

家長可以找一些職業規劃、性格分析的工具,幫助孩子認識清楚自身的需求和特色,在高校開設專業中找到與自己契合度最高的方向。截止到目前,已有很多家長通過高考科代表高考報考查詢測算平臺的腦AT測評系統,為自己的孩子找到最全面最真實的自己,走上了正確的人生道路;

三是:

建議先選擇科類齊全的綜合性大學,選擇延展性高的基礎學科專業。通過大學階段的學習瞭解各個專業,對專業有了更多的認識再有目的地進入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具體方向。

四是:

建議採用大類選擇法。如果孩子沒有特別排斥的專業,也沒有時間去體驗不同的工作場景與內容,並且家長也不願意請專業機構為孩子作出判斷與選擇,那麼還有最後一種方法,就是選擇大類專業。現在有很多高校實行通識教育、大類招生,學生可以在入校之後先學習一些基礎課程,一年或二年之後再去選擇專業方向。填報時選擇這一類高校,可以暫時解決選擇專業的問題,等到孩子在學習期間對某些專業有了一定的瞭解,也許可以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當然,前面兩種是最首先最科學的做法。

二、一定處理好“興趣”和“專業”的關係

如果你的孩子,對於某個專業光有興趣而無能力,那麼其興趣就只能是興趣,無法成為他成功路上的基石。

下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A同學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可是卻並沒好的發展,原因在於能力有限;

B同學並沒有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但卻有了意外的更好的發展,原因在於敢於嘗試。

所以要提醒一下各位家長,在幫孩子填報志願選擇專業時,不僅要考慮“我孩子是否喜歡這個專業”,還要考慮“我孩子是否合適這個專業”,前者是興趣,後者是能力。

其次,家長最好引導一下孩子,對於他所謂的喜歡的專業,要問問自己是否瞭解它?喜歡它什麼?深入接觸過它嗎?因為在選專業時,很多所謂的“喜歡”不過是片面的印象,孩子會認為“它是我喜歡的”,但並沒有依據可言,那麼這就無法說這選擇是可靠和正確的。

其實,很多專業在我們看來並不有趣,但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十分適合和有用的。對於孩子來說,選擇適合他自己的專業,對於他以後的發展才是最大的保障。

“量體裁衣、因地適宜”。上面例子中,B同學選擇了適合自己的專業而不是喜歡的專業,現在發展的不錯,這其中是存在一定的因果關係的。

所以,在孩子選專業時,家長要引導孩子思考這兩個問題:我是否喜歡它?我是否適合它?

三、“興趣”不明,還可以這樣選專業

使用排除法

通過和孩子溝通,把他不能接受的職業或者大學的學科專業類別先除掉。

例如不學醫學類、不學理學類、不學農學類。經過排除,再在他可接受的職業或專業範圍內,選擇他自己可以接受或者好感專業就相對容易了。然後再去看看專業開設的相關課程他自己是否感興趣,專業就業去會哪些單位工作,順便考查下工作環境他是否適合等。

選擇基礎學科專業

在興趣不聚焦的本科階段學習基礎學科專業,為以後的再次選擇奠定深厚的基礎,留出更大空間的轉換空間。可在大學四年期間找到興趣點後,到研究生階段再依興趣做學科專業的選擇。

基礎學科有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比如本科學數學研究生考研考財會類專業也佔優勢,可以把考研數學三分數拉高,且財會類對數學也要求高,比如這樣搭配數學+金融工程、數學+保險精算成為複合型人才,相對來講會更受企業的青睞。

通過專業測評工具看看感興趣、適合的專業

比如,會計專業一定程度上要求嚴謹認真,那麼外向型性格學生很多就不適合了,而且要求也較嚴,得考從業資格,初級等等才可以畢業,有的學校這樣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