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有哪些黑歷史?

雍保國


黑誰不行,但黑諸葛亮,以諸葛亮之才,遠勝我等數倍,其做事之細緻縝密程度遠非我等想象,不會給後人留下什麼汙點,更無其脈絡可尋.只能從其行跡中推敲一二。

李嚴之死。劉備永安宮託孤,以諸葛亮為丞相,總理蜀之政務,以李嚴為副,升中都護,總理內外軍事。但此後,蜀中之事大小皆鹹決於亮,李嚴卻被無情的踢開,史書中記載李嚴為延誤軍糧導致諸葛退兵之事,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返回後把李嚴之來往信函都給劉禪看,結果證明李嚴說謊,最終被罷官於民,從此不得翻身。

《三國志李嚴傳》記載:“九年春,亮軍祁山,平催督運事。秋夏之際,值天霖雨,運糧不繼,平遣參軍狐忠、督軍成藩喻指,呼亮來還;亮承以退軍。平聞軍退,乃更陽驚,說"軍糧饒足,何以便歸"!欲以解己不辦之責,顯亮不進之愆也。又表後主,說"軍偽退,欲以誘賊與戰"。亮具出其前後手筆書疏本末,平違錯章灼。平辭窮情竭,首謝罪負。”

此事粗看並無破綻,但細想之,李嚴之行為也太過愚蠢了,既然想陷害諸葛亮為何要留有書信等證據,叫別人傳達也好,明知諸葛亮在劉禪心中的地位,根本難以撼動,為何冒此危險,他應該知道得罪諸葛亮的後果,但他還是這麼做了,這不讓人可疑嗎?

以劉備之識人之才,讓其總督軍事,李嚴絕不是平庸之輩,雖與諸葛亮有差距,但也並不弱智,其種種違反常態之行為,只能說明一點,李嚴被人綁架了,他沒有辦法,只能以這種方式退出蜀國政治舞臺。也只有這樣,別人才不會懷疑諸葛亮。諸葛亮死後,李嚴聽諸葛亮死訊後,馬上病故,世上居然有如此湊巧之事。什麼病死的如此之快,還非得聽到諸葛亮死才死。此中情由,只有問李嚴和諸葛亮了。

《三國志李嚴傳》記載:“十二年,平聞亮卒,發病死。平常冀亮當自補復,策後人不能,故以激憤也。”

魏延之死。諸葛亮臨終之時召楊儀、姜維等商議退兵之事,明知楊儀與魏延不和,卻讓楊儀暫領軍事,明知魏延疑心甚重,卻不讓其參加臨終之託。導致魏延以為楊儀假傳遺命,又怕楊儀公報私仇。魏延憤怒之下,火燒棧道,逃往漢中,被馬岱追上所殺,還被夷除三族。

此種結果以諸葛亮之睿智,會想不到嗎,他的此種安排另有深意,是故意逼魏延造反,明知楊儀與其不和,必會不容其有任何解釋加以格殺。進而把殺大將的罪過留給楊儀,諸葛亮早知楊儀心術不正,把罪留給他正合適,魏延之事,楊儀必被其它大臣所排擠,脫離蜀之政治中心,正所謂一石二鳥。

自諸葛亮北伐開始,魏延就以分兵奇謀未被採用而耿耿於懷,諸葛亮深知自己死後,不管論資歷還是論功績都是魏延接管軍中大事,否則魏延必為所亂。而魏延掌權後必會實行之奇謀之計,此計太過冒險,有可會使蜀國之精銳盡喪於魏地,使蜀國墜入危險之境地。

諸葛亮的行為雖是為蜀國安危考慮,但其做法讓人後怕,這還是人們眼中的諸葛亮嗎?能殺人於無形之中。其佈局之精細,謀劃之深遠,為後人所不及,蜀國的一切都在其算計之中,諸葛亮果不愧為下棋高手,其謀略心計的確高人一籌,非我等能比。


三千年讀史看人生起落


諸葛亮是我國曆史上的著名人物,其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真實寫照也感動了無數後世文人墨客。不過人無完人,諸葛亮雖然被《三國演義》塑造的近乎完美,但實際上,真實的諸葛亮不是神,他依然無法掙脫時代的侷限性,也有很多缺點和黑歷史,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下。

1、主張殺劉封

劉封是劉備的義子,是劉備在無子的前提下收養的兒子。劉封一生為劉備征戰無數,但僅僅因為嫡子劉禪出生後,劉封可能會威脅到劉禪的地位,就被諸葛亮諫言殺死了,斬殺的理由是沒有及時救援關羽。

但實際上,上庸的主將是孟達,劉封不過是副軍將軍,在孟達明確反對的前提下,劉封是無法調動軍隊的,何況當時上庸一帶剛剛佔領,劉封很難抽出有限的兵力去救援兵敗的關羽,這的確是事實。而在孟達反叛後,劉封依然堅守城池與孟達交戰,不接受勸降,直至兵敗後自行返回成都。這一切都表明,劉封對於蜀漢對於劉備始終是忠心耿耿的,他的罪名遠遠達不到被處死這麼嚴重的程度。同時,對於原本人才就不多的蜀漢來說,劉封作為逐漸成長起來的年輕將領,是蜀漢未來的希望。

只可惜,“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劉封死後,劉備突然醒悟,痛哭流涕,但為時已晚。

2、縱容法正

法正是從劉璋陣營投靠到劉備陣營中的,能力強,但缺點是心胸狹隘,極具報復心,據《三國志》記載,法正在做了蜀郡太守後,“凡平日一餐之德,睚毗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按說這種挾私報復行為,對於一向主張法紀嚴明的諸葛亮來說,是決不能容忍的,但諸葛亮在得到法正亂紀的行為後,居然說了句“昔主公困守荊州,北畏曹操,東憚孫權,賴孝直為之輔翼,遂翻然翱翔,不可複製。今奈何禁止孝直,使不得少行其意耶?”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說,法正對蜀漢有功,不應該禁止他發洩的行為。

3、刻薄百姓

諸葛亮一生都致力於北伐,恢復中原,直至病死在前線,這的確反映諸葛亮是一位賢臣、能臣、忠臣,但另一方面,戰爭的最大受害者卻是蜀漢的百姓。原本是天府之國的四川地區,在諸葛亮主政期間,蜀漢連年征戰,導致“國內受其荒殘,西土苦其役調”。就連《三國志》都評價說:“亮刑法峻急,刻剝百姓,自君子小人鹹懷怨嘆”。

當然,這個算不上是諸葛亮的黑歷史,畢竟諸葛亮是三國時期人物,他的思想境界超脫不了那個時代,在效忠主上的理念下,忠於皇帝、為劉姓江山打拼才是正確觀念,至於百姓是否疾苦,並不是當時的評價標準。

4、南征的失敗

《三國演義》中的七擒孟獲,讓諸葛亮“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策略發揮的淋漓盡致,但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南征,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南中地區錢糧兵員。史載:“亮收其俊傑建寧爨習、牛提孟琰、及獲為官屬。習官至領軍,琰輔漢將軍,獲御史中丞。出其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給軍國之用”。

南征的成功,不僅讓蜀漢獲得了更多的糧草軍械,也獲得了無當飛軍等能征善戰的少數民族兵員,但結果卻是讓南中地區更加凋敝,激起了更多的反抗。就在諸葛亮南征結束後,“南吏復叛,殺害守將”,“越嶲郡自丞相亮討高定之後,叟夷數反”。所以,當蜀漢滅亡之際,劉禪打算逃亡南中的時候,譙周一語道破“

丞相亮南征,兵勢逼之,窮乃幸從。是後供出官賦,取以給兵,以為愁怨,此患國之人也”,這雖然是譙周為投降造勢,但也從側面反映出,南中這個地方的確對蜀漢沒有多大好感。

最後,還是那句話,以上所謂的黑歷史都是用今天的評價標準來說的,但放在古代,諸葛亮的行為卻是一位忠臣賢臣所應該做的,不能用今天的標準來苛求一位古人,畢竟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使命和任務。


秦皇漢武


眾所周知失街亭,沒聽劉備的話,認定魏延長了反骨,劉備器重魏而孔明害之,火燒南人,激龐統致死,徵東不諫未盡全智,祭星補壽,然最大的不是便是拒統,謀已之利。如此說好像對諸葛亮不敬,非也!偉人說:"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是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