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观音菩萨与道教圆通自在天尊有什么微妙的关系呢?

导读:农历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观音菩萨与道教圆通自在天尊有什么微妙的关系呢?

佛教观音菩萨与道教圆通自在天尊有什么微妙的关系呢?

一般在道教宫观里,许多地方慈航殿也供奉个“观音”!有些不明真像的群众,也会私底下窃窃私语,这佛教的菩萨啊,道教怎么给人家改名了?这不是模仿别人么?

首先咱们不论慈航真人或者观音菩萨,先祝高真大德吉祥!

再来看看佛教对观音的记载和说法

观音,旧译“光世音”“观世音”,略称“观音”,新译“观自在”或“观世自在”。“观世音”者,观世人称彼菩萨名之音而垂救,故称为观世音;观自在者,观世界而自在拔苦与乐。《法华经》中介绍:“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这是观音菩萨名号的由来与深意。观音菩萨又是西方三圣之一,与大势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两大胁侍。

《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详细介绍观音菩萨在娑婆世界利益众生之事,表示受苦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令得解脱,若有所求亦皆令得,又能示现佛身、比丘身、优婆塞身等不同身相摄化众生。新译《华严经》第六十八卷记载,观音菩萨住在南海“补陀落山”。《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世音受记经》则都说观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胁侍,常住西方极乐世界,辅施阿弥陀佛教化世间众生,也就是以西方净土作为观音菩萨住处。

观音有六观音、七观音乃至三十三观音,但世人常说的观音则指六观音中的圣观音。观音菩萨应化无方,故其相状颇多,以二臂正观音为其本形,余者皆为菩萨示现神变自在化身,有一首、三首、五首乃至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啰首,有二臂、四臂乃至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有二目、三目乃至八万四千清净宝目,其化相则有准提、青颈、香王、十一面、如意轮、千手千眼、不空罥索等。《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举出四面大悲观音、除八难仙观音、播拏目佉观音、大梵身相观音、根本莲华顶观音、广大明王央俱舍观音等,《摩诃止观》有六观音,《诸尊真言句义抄》揭示十五观音,又有二十五观音、三十三观音。

观音信仰始自印度、西域,后传至中国及日本等地,观音菩萨相关记载很多。西藏信仰观音尤盛,其真言六字大明咒至今尚广传于藏地。自西晋竺法护译出《正法华经》之后,中国内地大兴观音信仰。北魏以后造观音像之风益盛,今大同、龙门石窟仍存有众多遗品。隋唐以后,诸种观音像被造立,如敦煌千佛洞众菩萨像,观音菩萨占据大半。据称观世音菩萨诞辰为阴历二月十九,出家日为九月十九,成道日为六月十九,我国信众即在上述日期举行相应法会。

再来看看唐代以前的观音

1500年前的观音造像是什么样子?答案:慈眉善目、修饰干净的男儿形象。 铜梁县文物普查有重大发现——该县出土的一尊圆雕佛像,被专家初步认定为国内最早版本的观音造像。此观音造像与今天的观音造像有很大区别。 铜梁县侣俸镇侣俸寺一间紧锁的偏房,供奉着大大小小十多尊菩萨像。最右边的一尊圆雕佛像,高约1米,男儿形象,圆脸,盘着发髻,慈眉善目,右手持树叶状扇子,左手平放,左侧座上有一只长约20厘米的动物凸雕。

佛教观音菩萨与道教圆通自在天尊有什么微妙的关系呢?

这尊造像下面有须弥座,身着袈裟、身祈支,耳垂长而大。铜梁县志也记载,侣俸寺建成后正殿供奉有观音菩萨,在天王殿供奉有灵官菩萨。初步认定正殿前出土的这尊造像系观音菩萨造像。 为何其他观音造像均为女性?佛教大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唐朝以前,观音菩萨像都是以男性形象出现。 国内先前发现的男观音石像,时间都不早于南北朝。因此,铜梁这尊观音造像是国内最早的观音造像之一。

再来看看道教的慈航真人记载

封神榜记载天道圣人元始天尊的第九位弟子。乃慈航道人

是元始天尊门下唯一的一位女弟子。修行于普陀山落伽洞。就是佛门三大士中的观音菩萨,号为“大悲”。

相关战绩:破风吼阵,杀董天君;战菡芝仙,破风袋;破四象阵,收金光仙;联手文殊、普贤,斗平金灵圣母。此仙法力高强、悟性极好、根行也奇高。是昆仑十二仙中拥有法身能力的三大高手之一。随身法宝玉净瓶属于罕见的空间系法宝,威力很是强大。

因纣王无道,常将百姓致残,以取妲己欢心;欲要慈航之母手眼,慈航主动献出了自己手眼,其孝心感动上天。女娲娘娘传慈航千手千眼之术,指引其拜师于元始天尊,传说元始天尊传授慈航一本天书——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的《道德心经》,让其在普陀山修道成仙,称为慈航道长,又称千手神仙。为广传道法,前去西游,后归来助周伐纣。镇洞之宝:清静琉璃瓶。

佛教观音菩萨与道教圆通自在天尊有什么微妙的关系呢?

其一据《历代神仙通鉴》卷记载:普陀落伽岩潮音洞中有一女真,相传商王时修道于此,已得神通三昧,发愿欲普度世间男女。尝以丹药及甘露水济人,南海人称之曰慈航大士。道场在普陀山。

其二据李善注引《灵宝经》曰:禅黎世界坠王有女,字姓音,生仍不言。年至四岁,王怪之,乃弃于南浮桑之阿空山之中。女无粮,常日咽气,引月服精,自然充饱。忽与神人会于丹陵之舍,柏林之下。姓音右手题赤石之上。语姓音:汝虽不能言,可忆此文也。遣朱宫灵童,下教姓音治弟之术,授其采书入字之音。于是能言。于山出,还在国中。国中大枯旱,地下生火,人民焦燎,死者过半。穿地取水,百丈无泉。王郄惧。女显其真,为王仰啸,天降洪水,至十丈。于是化形隐景而去。

佛教观音菩萨与道教圆通自在天尊有什么微妙的关系呢?

争议点

慈航真人也称慈航大士,本是道教初始女身神仙,并不能与佛教观世音等同而论。佛教观世音原是男身,入传中国后吸取道教文化也变为女身。虽民众将观世音与慈航道人等同,但实际意义上拜的是慈航道人这种女身像。

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因三教合一的倾向,佛教吸收道教慈航道人形象,把观世音也变为女身,因此佛道两大宗教都常有把对方的神,当作自己的神明的倾向。中国民间一般把慈航真人和观世音菩萨附会等同。依照道教的说法,慈航真人乃是原原本本的女真,而佛教的观世音则是从一开始就是男人身修行的。

理论一

都是正式的典籍记载,说明慈航真人在道教最初时就是女身而不是男身。也就是说,佛教说的是观音,道教说的是慈航真人,两者都是各自真实的信奉,但最初却是没有关联的。这有两点证明:一是在唐代以前,佛教中可随处查找到观音的典籍及他的种种传说,但道教在唐代之前没有观音的相应记载,只有“慈航真人”的记载。二是在印度,观音也一直存在,众所周知,佛教从印度传人中国,而不是中国传人印度。如果说观音是道教所创,那么他是如何传向印度的呢?显然不可能。

理论二

所以,结论是很明确的:观音最初是佛教的,但唐以后,特别是后期李家王朝,提出了“三教合一”的主张,道教的慈航真人就慢慢地被说成是观音了。这是一件好事,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支主要力量。三者在历史上相互争论、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共同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例如“千手观音”的来历传说,表面看是佛教的,其实是佛教揉合了儒家的“孝”与道家的“神仙”观点而形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