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歷史上的商紂王是個什麼人?商朝亡國的原因是什麼?

龔文浩236


由於史料不足,根據史書上隻言片語的記載,無論我們怎麼腦補也不能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的紂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紂王絕對稱不上明君,因為他丟掉了江山,然而紂王未必像後世宣傳的那樣十惡不赦,因為他丟掉江山的方式。



首先紂王在繼承王位前並非像封神榜上所說的那樣歌舞昇平,此時的商朝已經經過九世之亂了,這場動亂持續將近一百年,直接導致了商朝的衰落。最後盤庚不得不通過遷都來維持薄弱的統治,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需要遷都的情況下說明已經惡化到了什麼成度。類比一下西周遷都,當時是什麼情況。當然還是比東周情況要好一點,因為至少諸侯又重新開始朝貢了。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紂王對日漸強大起來的西周不得不提防也不足為奇了。要說在這種情況下,紂王你就老實點唄,安安穩穩的解決內部矛盾再說唄。但是他便不,反而還在征戰四方。


可以看出紂王確實是一個好大喜功的人,嗯,有點類似隋煬帝。當然他要比楊廣做的要好,至少他討伐東夷還勝利了,而且紂王還是第一個把諸夏的勢力發展到南方江淮一帶的人。反觀楊廣呢,三次東征勞民傷財而且還失敗了。你說失敗了就失敗吧,結果他搞得民怨沸騰,只留下一首詩:“我夢江南好,徵遼亦偶然。但存顏色在,離別只今年”,到這個時候還為自己找理由,然後就撂挑子躲到江淮當鴕鳥去了。

但是紂王呢,周武王趁商軍討伐東夷未歸,偷襲商。直到兵臨城下,紂王也沒放棄,臨時組織奴隸軍隊抵抗周武王。從這一點來看商紂至少要比楊廣好多了。所以從紂王的政績來看,至少不昏庸,畢竟歷代以來能開疆擴土的君主還是不多的。


至於關於商紂的罪行,則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為最早記錄商紂罪行的尚書總結起來罪行也就只有六條:“貪杯,好色,寵信小人,信天命,疏遠宗室,輕視祭祀”。這六條哪個也和十惡不赦沾不上邊啊。而且有些還是做的對的,比如疏遠宗室,因為宗室在商衰落以後就變得越加驕縱,打壓他們也是紂王不得不做的事情,因為九世之亂的根源就源於宗室。

還有更奇怪的是在之後的史書中,紂王的罪行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卻越來越多了。在沒有考古學者的古代,居然還能發現比最早的史書發現更多的罪行,這是拿著放大鏡去找紂王罪行才能起到的效果吧。子貢就曾對這件事發表過意見,在《論語·子張篇》中說道:“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意思就是說紂王並沒有那麼十惡不赦,只不過任命是為了標榜自己,就把紂王包裝的十惡不赦。否則姬昌根本沒有可能再回到西周。

總之一句話,紂王不是明君,但是他也被後人抹黑了。毛澤東就曾為紂王翻案,他對紂王的評價是:“

其實紂王是一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動南,把東夷和中原統一是有功的,他討伐東夷打了勝仗,但是損失很大。


漁耕樵讀


說實話,商紂王絕非像中演繹的那樣屬於無道昏君。相反,真實的商紂王反而是雄才大略,英明神武。那為什麼後世把商紂王描寫的如此不堪呢?



正所謂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取代了商朝的周朝需要一個昏暈無道,驕奢淫逸的商紂王,這樣才能證明自己起兵反商是順應天意,順應民心的。

歷史上的商紂王不僅是一個容貌俊美、力大無窮的帥哥猛男,同時也是一位有著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英明天子。商紂王即位後十分重視擴張領土,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把中國疆域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國土則擴大到今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成就了歷代皇帝想完成卻從未完成的霸業。同時,他還重視國內管理,鼓勵農桑,消弱貴族,實行一系列人才政策,打壓國力強盛的周國等。實則是以為擁有文韜武略的國君。



既然商紂王如此英明,商朝為何最終還是滅絕了呢?

這又不得不說商紂王的悲哀之處,雖然商紂王心懷治國安邦之大志,可悲的是商朝經過幾代的發展,國力已經衰弱,積貧已久,各個諸侯國相互攻伐,混亂不堪,商王朝對周邊諸侯國的控制已然不穩。特別是周朝,在文王姬昌和武王姬發兩代英主的努力下,國力十分強盛。雖然當時商紂王注意到了這一點,並設計囚禁了文王姬昌使周朝臣服,但是在隨後攻打東夷的時候,卻又不得不對周朝持懷柔政策。最終導致周朝暗中大肆發展國力,最後起兵反了商朝,並汙衊商紂王驕奢淫逸,是一個無道昏君。最終在牧野之戰中打敗商紂王的軍隊,使商紂王攜王后蘇妲己自焚於鹿臺。成為繼千年前的寒朝天子寒浞之後,又一位以身死國、殉於社稷的英武天子,不失壯烈。



在周朝建立以後,更是通過各種方法汙衊商紂王,簡直把商紂王描述成了一個人神共憤的人渣。特別是電視劇中,也是如此。最終,給大家形成了紂王殘暴不仁的形象。實則是一個被黑了3000年的悲劇英雄!

喜歡我的回答,關注一下吧~


PhD肖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精銳之師,以摧枯拉朽之勢攻向商都朝歌,商朝的主力軍隊一直在討伐東夷,短時間無法返回朝歌,商王紂臨時組織起數十萬奴隸和戰俘,開赴牧野前線,奴隸本來對帝辛恨之入骨,又讓他們去送死,戰爭剛剛開始,他們便紛紛倒戈,調轉武器,回殺商軍,為周軍向北開路,戰火迅速卷向了朝歌,結果天還未亮,這場歷史性的大決戰-牧野之戰就分出勝負,夕陽西下,帝辛見大勢已去,深知自己作惡多端,難逃一死,便躲進鹿臺,將多年來搜刮來的美玉寶石推在身邊,命人放火焚燒鹿臺,自焚而死,統治時間長達600多年的商王朝,宣告結束。享祚長達800年的周朝開始。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事實真相只有親歷者才知道,牧野之戰成為商亡周興的分水嶺,對於周人來說,勝利來得太快了,為什麼殷商王朝如此脆弱,為什麼殷紂王的部隊會臨陣倒戈,這隻能說明,商王朝太不得人心了,周朝實行仁政,得到了民心。周朝走上了與商朝迷信鬼神,實行恐怖政治完全不同的道路,這是一條影響深遠的行仁政的新道路,周朝找到了使中華民族,中華文明長久的穩定器,東西方文明從此分流。

《尚書·無逸》篇說道,商代後期諸王:“生則逸,不知稼穡之艱難,不聞小人之勞,惟耽樂之從”即腐化墮落導致亡國,應是不爭的歷史事實。


宇文度鵬


紂王帝辛在經過周人和戰國諸子的抹黑之後,其歷史本來面目已經很難再為人所知,不過從帝辛的所作所為來看,或許有些殘暴和急功近利,但根本是稱不上昏君的。至於商朝的滅亡原因,則主要源於統治集團內部的崩潰。

帝辛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商紂王帝辛是商朝的最後一位統治者,是帝乙的兒子。

《史記·殷本紀》記載其“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北里之舞,靡靡之樂;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而用費中為政,費中善諛,好利,殷人弗親,紂又用惡來。惡來善毀讒,諸侯以此益疏”。

從這段記載來看,帝辛簡直就是個是非不分、狂妄自大、荒淫無道、殘害無辜、親近小人的昏君,其他諸如《史記·宋微子世家》、《論語·微子篇》的記載也大體相同。

經過周人和戰國諸子的抹黑之後,歷史上的帝辛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已經很難為人所知了。不過,近些年來的研究表明,其實商朝在帝辛即位之時,就已經處在了崩潰的邊緣,甚至可以說商朝的滅亡已經無可避免。

我認為帝辛和崇禎帝朱由檢極為相似,繼位之時帝國已然到了崩潰的邊緣,他想要力挽狂瀾,但由於能力、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不但沒能扭轉這種局面,反而使得各方面的矛盾提前爆發,加速了王朝的滅亡。

商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一個帝國的衰亡,絕不是帝王一個人的責任,是各種勢力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商朝的滅亡同樣如此。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宗室的分裂。這主要是由於王位繼承製度改革導致的,商朝原本的繼承方式是“父子相傳”和“兄終弟及”相結合的繼承製度,但這種繼承方式卻導致王位繼承始終處於混亂狀態,最終釀成了“九世之亂”。而到帝甲時期後,逐漸形成了“嫡長繼承製”,長期延續的兄終弟及就此成為主流。按照這種禮制的改革,帝乙的嫡子帝辛繼位名正言順,但卻造成了庶長子微子啟和帝乙的弟弟箕子、比干的不滿,從而導致了宗室的分裂,微子啟、箕子和比干組成了紂王帝辛的堅定反對派,帝辛雖是名義上的王族最高統治者,但實際上在王族得到的支持十分有限。

2、貴族的離心離德。自從盤庚之後,商朝貴族便已經離心離德,這導致商朝君主的統治遭到嚴重掣肘,於是在祖甲時期,廢除了貴族公義制度,從而加強了君主集權,加大了王族勢力。但這卻加劇了商朝王室和貴族之間的矛盾,在王室強盛之時尚可壓制,可一旦王室勢弱便各自為政,甚至反攻王室。因此,帝辛繼位時,由於王族的分裂和微子一派的瘋狂,王族勢力大為削弱,從而引發了貴族的蠢蠢欲動。

3、商族的腐朽。商朝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到了紂王時期,已經是疲態盡顯,尤其是商族中的上層沉醉於奢靡享受之中,曾經的勇猛、睿智早已不見,取而代之的卻是貪生怕死和自私短見。如此局面,不但造成了統治階級的整體腐朽,更是加劇了底層百姓和奴隸的不滿,進一步加速了統治的崩潰。

帝辛繼位之後,為了扭轉這種局面,紂王主要採取了兩項措施:

一是解決內部矛盾。一方面對內部反對陣營進行分化、打壓,甚至不惜採取殘酷手段殺比干、囚箕子、逐微子。另一方面提拔外臣飛廉、惡來,將軍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此二人亦不負帝辛重望,飛廉為伐東夷統帥,商亡後仍堅持戰鬥,直至戰死。通過這兩方面措施,帝辛一定程度上掌控了朝政,維持了統治的穩固。

二是以武力樹立威望。為了解決外部諸侯的威脅,一方面在黎國舉行軍事演習,用以震懾西部諸侯,尤其是已經強盛起來的周人。之後又伐有蘇,俘獲妲己。又在二十二年大搜於渭,囚西伯昌。另一方面,在解決西部威脅後,帝辛又掉頭東征、南伐,對市場侵襲的東夷進行討伐,傾全國之力用以滅掉百年來的巨患,經數十年方決出勝負。

然而帝辛雖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商朝內部和外部的憂患,掩蓋了內部空虛的事實,維持了統治的穩固。但在內部鬥爭失敗的大夫甲、內史向摯、微子卻先後逃到周,向周人出賣了商朝內部空虛的真相,從而導致周人聯絡其他諸侯一起趁虛而入,最終致使商朝覆滅。


香茗史館


商紂王戰敗,是因為商軍主力正在討伐東夷部落,結果周武王偷襲朝歌,商紂王倉促組織奴隸作戰,血戰後失敗。否則就不會有流血漂杵的記錄了。

主要原因還有,商軍叛徒出賣,臨近的一些諸侯國被收買。


四川達州


是非功過後人評說,歷史上的商紂王帝辛,或許並不像《封神演義》等作品中那麼荒淫無度,或許也是個雄才偉略的君主。但歲月已逾數千年,加上對商朝的歷史記載比較有限,也並不能對帝辛做出絕對的評價。

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推斷,帝辛的繼位時間大約在公元前1075到公元前1046年,在位長達30年左右。

第一,雄才偉略神武過人的帝辛

司馬遷《史記》記載,帝辛長巨矯美,筋力超勁,手格猛獸。也稱其資辨極捷,聞見甚敏

也就是說,帝辛除了是個十足的“肌肉男”,也是個智商非常高的人,可謂是文武雙全。帝辛是帝乙的小兒子,其母親是正宮王后,帝乙對這個小兒子非常寵愛。

帝辛登基以後,重用人才,選拔了大量的能人異士,對於蘇、周等國進行鎮壓征服,勸課農桑的同時大規模肅清王室內部的鬥爭,誅殺比干、流放箕子等(與印象中的感覺相差好多)


商朝的國力越來越強盛,帝辛的雄心更加突出。帝辛在位中期,開始大規模對淮水、渤海與東海一帶用兵,將商朝的勢力擴張到東方。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將疆域擴張到江淮、齊魯地區。

第二,帝辛為何被黑化,並非空穴來風

無論是《封神演義》還是老話中的“助紂為虐”等,紂王帝辛都是個十足的負面形象,但是帝辛為何會變成“紂王”這樣的無道昏君呢?

這並非空穴來風,帝辛雖然是個開疆拓土的雄才偉略之君,但並不代表他是個完美之人。《史記》記載,帝辛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北里之舞,靡靡之樂;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而用費中為政,費中善諛,好利,殷人弗親,紂又用惡來。惡來善毀讒,諸侯以此益疏。

也就是說,帝辛也是個貪戀聲色犬馬的君主。當時的商朝為了全力對付東夷,將王室的公主嫁給了周國,其實商周的關係與後來的隋唐非常相似,多少都沾親帶故,然而後來周代替了商,記載中的親戚形象卻並不光彩。

商朝的滅亡,主要還是“物極必反”,與後來的隋朝非常相似。數代商王連年征戰,對羌方、鬼方、虎方、東夷等用兵,國力大損元氣大傷,而西部的周不斷崛起,最終催動了商朝的滅亡。


澹奕


歷史上前朝與後朝只要是敵對關係,前朝一定會被抹黑。春秋時期。三國時期。南北朝,五代十國。他們的前朝亡國之君沒有被抹黑。因為後朝是亂世,敵人不是前朝。歷史上只有劉邦和朱元璋是農民出身。其他的不是王侯將相,就是世家大族造反稱帝。你問他為什麼要推翻前朝?


達o芬奇密碼


沒怎麼了解過,但商朝亡國與秦國的原因是一樣的。紂王無道在言足以飾非,秦國亡國是文過飾非以為能。就是說自己都是對的,錯誤都是別人的,真的錯了也要用語言和文字掩蓋。我們今天從小學作文沒有真話就是為自己以後文過飾非以為能做準備,這就是春秋筆法下的。


山堅海闊


談不上好人還是壞人,所做的一切無非是統治,制衡的手段而已

好大喜功,大量軍隊在征討東夷,和南蠻,致使首都朝歌被周朝軍隊抄了後路,所以商朝滅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