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細節,癌症預防的第一關是抵擋黃麴黴毒素

哲人們曾曰,細節決定成敗。人體是動態平衡系統,也許就是那麼一點差異,或者是操作失誤,都可能帶來截然不同的結局。細節就像那個可橇動地球的槓桿支點,把握不好就毀健康啦。關你健康,將用實錘專敲細節。今天我們來聊聊黃麴黴毒素。

健康細節,癌症預防的第一關是抵擋黃麴黴毒素

不久前,韓國生產的某種花生製品檢出黃麴黴毒素超標,被禁止銷售並召回,我國某省也在食品抽檢中,發現多批次的花生黃麴黴毒素超標。黃麴黴毒素超標,之所以被嚴防死守,是因為黃麴黴毒素是已知的真菌毒素中毒性和致癌性最強的,可以說,防癌不識黃麴黴,招數用盡也枉然。

健康細節,癌症預防的第一關是抵擋黃麴黴毒素

我們先把觀察視野移回到1960年,那年,英國有10萬隻火雞病死了,隨後,又有很多鴨子也跟著丟了命,因為,這種情況以前沒遇到過,所以被暫時命名為火雞X病。最終,經研究後發現,火雞和鴨子是被飼料所害,禍首是一種叫黃麴黴的真菌產生的毒素,這種毒素被命名為黃麴黴毒素。

健康細節,癌症預防的第一關是抵擋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存在於土壤、動植物、各種堅果中,最容易受汙染的是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麥、核桃等堅果,在調味品、奶製品、食用油等食品中也經常發現黃麴黴毒素。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黃麴黴毒素劃定為1類致癌物,在天然汙染的食品中以黃麴黴毒素B1最為多見,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強。

健康細節,癌症預防的第一關是抵擋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主要對肝臟組織產生破壞作用,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黃麴黴毒素進入人體後,主要在肝細胞內進行代謝,沒有經過代謝活化時無致癌性。黃麴黴毒素的毒性要遠超氰化物、砷化物、有機農藥等,大量攝入黃麴黴毒素B1可發生急性中毒,出現急性肝炎、出血性壞死、肝細胞脂肪變性、膽管增生等;微量持續攝入,可造成慢性中毒,引起肝纖維樣病變。黃麴黴毒素也是已知最強致癌物,毒性僅次於肉毒桿菌,是砒霜毒性的68倍。

健康細節,癌症預防的第一關是抵擋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在自然界至少發現有18種類型,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食品中檢出率比較高,2004年,肯尼亞就有125人因食用被黃麴黴毒素汙染的玉米而死亡。我國肝癌發病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造成死亡佔全球肝癌死亡病例的51%。一種普遍的觀點曾認為,這背後的原因主要是乙肝病毒感染率較高所致。但是,有一個指標性的提示是,兩廣地區肝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胃癌等消化道癌症也較高發,而這些地區也恰恰是黃麴黴毒素檢出率最高的地方,高溫高溼環境與肝癌高發區重度重合,說明了其相關性。

健康細節,癌症預防的第一關是抵擋黃麴黴毒素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研究發現,80%的肝癌病例受到黃麴黴毒素影響,研究人員通過幹細胞的DNA排序觀察,證實了這一結論。研究人員發現,暴露於黃麴黴毒素就會導致基因突變,引發肝癌。在動物試驗中,給小鼠注射黃麴黴毒素,所有鼠都發展成肝癌。研究人員又將小鼠的基因序列與300多名肝癌患者的基因序列進行對比,並發現80%的患者的飲食中存在黃麴黴毒素。

健康細節,癌症預防的第一關是抵擋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主要誘發肝癌,還可誘發胃癌、腎癌、直腸癌、乳腺癌、卵巢癌,也可導致畸胎。包括黃麴黴毒素在內的真菌毒素可通過食物攝入、皮膚接觸、吸入等途徑,進入血液和淋巴系統,真菌毒素在烹飪或冷凍等溫度處理下,不會被破壞,因此,唯一的預防方法就是減少接觸及攝入。更嚴重的問題是,全球有25%的穀物受到真菌毒素汙染。普通群眾只能寄希望監管部門能做好檢測,對個人來講,關鍵是有預防意識,發現有黴變跡象的食品,特別是有黴點的堅果、花生、玉米等,要把嘴管住。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