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碗来自豫北小城的美味,看名字就觉得没吃过!

这碗来自豫北小城的美味,看名字就觉得没吃过!

盛夏三伏天,在河南浚县南关一家卖榆皮饸饹的老店里,今年50岁的王改凤正在一台硕大的实木饸饹床旁压饸饹,这碗饸饹面她已经做了十几年,由于用料独特、味道冰凉清爽,在这种炎热天气里,很受附近过往的食客欢迎。

这碗来自豫北小城的美味,看名字就觉得没吃过!

饸饹面在很多地方都有,但榆皮饸饹并不多见,据王大妈介绍,这种饸饹面由榆皮面、小米面和荞麦面三种面做成,榆皮面取材于榆树皮里的那层白皮,磨成面后可以增加饸饹条的韧性。按道理说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去榆树上找食材,但作为一种传统的农家美食,王大妈一家这么多年把这门手艺坚持了下来。

这碗来自豫北小城的美味,看名字就觉得没吃过!

做饸饹面的木床子,估计有两百多斤,王大妈说这个是新的,之前那个常年累月使用,已经坏掉“退休”了。饸饹床子上有一个圆孔,每次可以放一个面剂,压出来正好是一碗。

这碗来自豫北小城的美味,看名字就觉得没吃过!

王大妈把面剂放进圆孔里,然后抬起木棍使劲往下压,床子下面支一口大铁锅,锅里水花翻滚,压出来的饸饹条落进锅里,一般三五分钟就可以煮熟了。

这碗来自豫北小城的美味,看名字就觉得没吃过!

饸饹条在开水里翻滚,相互之间也不容易粘连,为了让它们充分熟透且口感更好,中间王大妈还点了半瓢凉水进去。榆皮饸饹制作并不复杂,但每次只能做一碗,这是比较费事的地方,这口锅下的火一天不熄灭,客人随到随做,吃到嘴里口感也最新鲜。

这碗来自豫北小城的美味,看名字就觉得没吃过!

从热锅里捞出来的榆皮饸饹,要过两次凉水,这和农村吃捞面条很像,在炎炎夏日,人们的胃口一般不好,总想吃点儿冰凉爽滑的食物,所以就出现了这种应季的做法。

这碗来自豫北小城的美味,看名字就觉得没吃过!

在盛榆皮饸饹之前,王大妈要先在碗里弄一些豆芽“打底”,豆芽也是焯过水冰在凉水里的,盆子用白布盖上,吃的时候看顾客的喜好,有些人吃不惯豆芽就不用加这种配菜。

这碗来自豫北小城的美味,看名字就觉得没吃过!

在饸饹床子旁边的案子上,放着各种调味料,石臼里是捣好的蒜汁,里面加的有小磨香油,还有用植物油炒的糊葱花,外加一碗切碎的榨菜末。

这碗来自豫北小城的美味,看名字就觉得没吃过!

这一碗清爽的榆皮饸饹,在王大妈的摊位上,卖五块钱一碗,如果从制作的复杂程度来说,这碗面的价格的确很实在,因为还在做这种面的饭店不多,所以有很多人慕名前来品尝,在非节非假的日子里,她一天也要用掉五六十斤面粉。

这碗来自豫北小城的美味,看名字就觉得没吃过!

榆皮饸饹作为一种“罕见”的小吃,吃到嘴里爽滑筋道、美味独特,现在只有上了岁数的人,才对这种食物有特别的印象,把树上的食材做成美味,是老一辈人的智慧,那些年月吃这个可能出于无奈,现在大家品尝这些,多半是为了尝鲜。摄影记录|张春光(图文乡土原创,剽窃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