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与突破,或将成为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日前,由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中国AI在多项指标中领先全球,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全貌被勾勒出来。

投入、产出与突破,或将成为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力图综合展现中国乃至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趋势,以提升公众认知水平,助力产业健康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决策。

该报告结合多方优势,并从科技产出与人才投入、产业发展和市场应用、发展战略和政策环境、以及社会认知和综合影响四个方面总结了主要发现,描绘了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全貌。

本文将根据近年来国内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的政策驱动、投资情况、科技产出、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进行简要探究。

投入、产出与突破,或将成为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投入,人工智能发展的驱动力

近年来,AI人工智能技术浪潮汹涌,越来越多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人工智能是未来基础研究领域和关键技术运用产业的制高点。国家层面更是大力推进其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社会投资向人工智能产业的倾斜。

政策引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年初召开的两会上,总理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人工智能:“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这是继去年之后,“人工智能”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如此,从2015年开始,“人工智能”多次出现在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的相关文件中。

投入、产出与突破,或将成为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对产业融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继续迎来黄金发展期。

投资深化,人工智能产业融资快速提升。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在2011年初见规模,除2013年出现一定波动外,该领域投资热情持续高涨,2017年投融资总规模达到1800亿人民币,平均每笔金额接近6亿人民币。

据腾讯研究院指出,2016年,中国总融资额短暂接近美国,达到492.98亿,距离美国约30亿。但中国在2017年增势放缓,相反的,美国融资则出现井喷,累计融资大幅度超越中国。截至2017年上半年,人工智能行业累计融资额美国第一、中国第二。

总体来看,自2000以来,中国人工智能融资规模达27.6亿,占亚洲人工智能融资规模的60%,在全球范围内占比9.6%。此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投资频次为720次,占比亚洲10.55%。可以说,人工智能社会投资的加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本支撑。

产学研融合,AI发展人才不断。

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高校向社会、企业输出高素质的人才是推动人工智能不断发展进步的源泉和动力。

如何实现高校与企业的产学融合,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造血、输血呢?一是打造专业的“造血”摇篮,二是“输合适的血”。

2017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人工智能技术学院,这是我国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首个全面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学院。2017年11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揭牌成立,该学院系国内教育部直属高校首个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创新成果研发和高层次团队培育的实体性学院。2018年,国内多所高校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或人工智能专业。

可以说,针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业的人才培养“摇篮”已经打造,如何向企业输血、输什么样的血就是接下要考虑的问题了。

投入、产出与突破,或将成为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产出,人工智能循环发展的加速器

随着国内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力发展和推进,人工智能产业也取得了相应的实质性成果,同时国内AI在众多指标方面正领先全球。比如在AI论文总量和高被引论文数量上,中国位列第一;在专利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布局最多的国家;风险投资上,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占到了全球的60%,成为全球最“吸金”的国家。

从专业AI论文产出情况来看,中国人工智能论文总量和高被引论文数量上都是世界第一。截至2017年,中国在AI领域的论文占比达到了27.68%,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从AI专利申请来看,中国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布局最多的国家,数量略微领先美国和日本。中美日三国占全球AI总体专利公开数量的74%。

从AI企业规模来看,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全球第二,北京是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最集中的城市。截至2018年6月,中国AI企业达到1011家,只落后于美国的2028家。其中,北京以395家AI企业位列中国AI集中度城市第一。

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增长迅速,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最大。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7亿元(计算机视觉占比34.9%),同比增长67%,预计2018年增速将达到75%。

从AI产品应用来看,语音和视觉类产品最为成熟。人工智能已经在医疗健康、金融、教育、安防等多个垂直领域得到应用。阿里巴巴和小米的智能音箱在全球排在第三、四位。2017年中国中国机器人占全球232亿美元机器人市场的27%。

从上述5个层面分析来看,国内在AI领域的成果已慢慢凸显,相信随着后续的不断的发展,还将迎来更大的提升。

投入、产出与突破,或将成为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突破,国内人工智能发展的拉动力

从人工智能产业进程来看,技术突破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数据资源、运算能力、核心算法共同发展,将掀起国内人工智能向前发展的新浪潮。

智能服务应呈现线下和线上的无缝结合。

分布式计算平台的广泛部署和应用,增大了线上服务的应用范围。同时人工 智能技术的发展和产品不断涌现,如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 为智能服务带来新的渠道或新的传播模式,使得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的融合进程 加快,促进多产业升级。

智能化应用场景应从单一向多元发展。

目前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还多处于专用阶段,如人脸识别、视频监控、语音识别等都主要用于完成具体任务,覆盖范围有限,产业化程度有待提高。随着智能家居、智慧物流等产品的推出,人工智能的应用终将进入面向复杂场景,处理复杂问题,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新阶段。

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一方面,随着制造强国建设的加快将促进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发展和 应用,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整体性突破。另一方面, 随着人工智能底层技术的开源化,传统行业将有望加快掌握人工智能基础技术并依托其积累的行业数据资源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