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媒體人這樣談「鄉村振興發展戰略」

在剛剛發佈的中央一號文件中,題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

第15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4日由新華社受權發佈。今日,關於中央一號文件的各種解讀紛紛發佈在各個媒體上,作為一名從事農業新聞報道的媒體人,對“鄉村”有著深厚的感情。當再次看到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提出指導,從內心感到高興。

一位媒體人這樣談“鄉村振興發展戰略”

“鄉村”對於很多不瞭解的人來說,談到“農村”第一反應是“貧窮”,也有很多人對“鄉村”的認識停留在“瞧不起”上。在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中提到要讓更多的人羨慕“鄉村”,讓大家羨慕“農民”這個職業。在“脫貧攻堅”中很多鄉村通過發展農業產業,種植經濟作物等等已經實現“脫貧”,村民外出務工的越來越少,生活越來越好。

在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中提到鼓勵大家投身到鄉村建設中去,在農村這片熱土上,缺乏的是充滿熱血的人去創造。在目前,列入四川來說,農村居民生活質量變好的大多數則是通過外出務工,通過自身努力掙來的辛苦錢,從而改善其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如果不外出務工,大多數農民便不知道做什麼,沒有穩定的收入,鄉村振興則更應該的是改變這一局面。

在春節前夕的下鄉中,剛好遇到從浙江務工回鄉的老張,今年近50歲的老張已經在浙江寧波務工七八年,每年都是匆匆忙忙的回家過個年再次回到工作崗位上,雖然每年回家都能看到老家發展變化,原本的泥土路如今變成水泥路了,村裡種上了獼猴桃樹。當問到老張是想繼續出去務工還是留在老家發展產業時,老張很堅定的回答,繼續外出務工。為什麼發展建設中的鄉村留不住土生土長的老張,老張樸實的說到“在老家一年最多掙個兩三萬錢,而且還不能確定能不呢掙的到,出去務工雖然辛苦但一年下來能掙八九萬”。

有這樣想法的不僅僅是老張,對於有勞動力的村民近九成是這樣想的。年輕人更不用說了,整個村莊看不到一個80後、90後的身影。首先解決鄉村能夠留住人,其次再是引進人,在這些年的鄉村發展中,鄉村與鄉村、鄉鎮與鄉鎮之間更多的是效仿。當看到隔壁縣的某鄉村通過養殖兔子發展起來了,第二年效仿該村開始養殖兔子,而不是根據當地鄉村因地制宜,這種效仿導致的結果就是,在往後幾年兔子養殖規模擴大,價格下滑嚴重。

鄉村因地制宜該怎麼做?很多離城市近的鄉村,家家開農家樂,每家農家樂都是吃飯、喝茶、打牌,相互之間均形成激烈競爭,甚至原本很好的鄰居因做生意成為仇人。開設農家樂佔用原本的耕地、集體用地現象也很頻繁,原本好好的耕地變成停車場,這一亂象在很多地方都有。

如何讓鄉村從根本上擺脫“貧窮”,中央一號文件也指出了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鄉村旅遊,當然各地不能在一味的去效仿、照搬,而是因地制宜。同時,不能去破壞自然原有風貌,保護生態環境的角度去發展。開發鄉村、發展鄉村,不是讓去破壞鄉村環境,只有在保護環境的情況下合理的開發利用,才能獲得大自然賜予的財富。

當然,中央好的政策還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去認真慣竊和落實,作為一位從事農業新聞的媒體人也將繼續把真實的鄉村,美麗的故事報道好。也歡迎各行各業的同仁們加入到“鄉村振興發展”的隊伍中,把鄉村建設的更好,讓農民受益。讓鄉村不僅留得住人,還要引的進人。(王金鵬/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