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雪芹的作品中,有一隻和《紅樓夢》相提並論的風箏

在曹雪芹的作品中,有一隻和《紅樓夢》相提並論的風箏

The utopian ideal beyond a kite

一隻風箏的烏托邦理想

——為什麼我們執著於做風箏產品

希望更多人能夠了解曹雪芹的濟世情懷,以及他的《廢藝齋集稿》。到那時,人們也許會發現,“色空”觀念並不是曹雪芹思想的主導。而他精神中最有價值、最有普世意義的那個部分,可能還等待我們去進一步挖掘。

●●

提到曹雪芹,幾乎每個人都會想到《紅樓夢》。若說起他和風箏有什麼關係,多半隻會想到書中寫寶玉和姑娘們放風箏的那個情節。但曹雪芹和風箏的淵源其實更深。

北京曹雪芹學會會長鬍德平曾填詞寫作一首歌曲,叫《紅樓風箏》。歌中寫:

大地春回花木鮮,紅樓風箏飛九天。

借力好風百花洲,恰似清江入粉流。

黛石描眉蹙蹙愁,通靈姻緣痴痴求。

三生石畔輕放起,蒼天一問武陵遊。

有人問:不過是風箏,怎麼能與《紅樓夢》相提並論?一隻風箏,究竟意味著什麼?

在曹雪芹的作品中,有一隻和《紅樓夢》相提並論的風箏

下落不明的手工藝鉅著

故事要從幾十年前說起。1943年,家住北京的孔祥澤先生因一個偶然的機緣,從日本商人金田氏處得見曹雪芹遺稿《南鷂北鳶考工志》,從此就和曹氏風箏結下了不解之緣。這本書是曹雪芹佚著《廢藝齋集稿》全八冊中的第二冊,詳細講述了風箏扎、糊、繪、放的技巧,還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風箏圖譜。

在曹雪芹的作品中,有一隻和《紅樓夢》相提並論的風箏

很多《紅樓夢》的讀者都不知道《廢藝齋集稿》。這是曹雪芹晚年撰寫的一部有關中國傳統手工藝的著作,內容包括金石、風箏、編織、脫胎、織補、印染、刻竹、烹調等八項傳統手工藝教程,論述非常精微,文字也頗為獨到。從已故紅學大家吳恩裕先生的學術論著《曹雪芹叢考》一書,我們可以瞭解到該佚著發現與考證的詳細的來龍去脈。

在曹雪芹的作品中,有一隻和《紅樓夢》相提並論的風箏

那麼,問題又來了:

古代文人常說“百工之人,君子不齒”,

曹雪芹為什麼要寫一部關於手工藝的著作?

在《南鷂北鳶考工志》的自序中,曹雪芹詳述了著書原因:絕非要使人“玩物喪志”,最初是為了幫助一位身患殘疾的故人,使他能靠製作風箏賣錢,養活一家老小。但經遇此事之後,曹雪芹極為感慨:世上還有非常多的殘疾人,如何讓他們脫離生活的困頓,使他們不至於在走投無路的時候“轉乎溝壑”?

於是,曹雪芹“集前人之成”,“啟後學之思”,編寫《廢藝齋集稿》,詳述八種傳統手工藝程,為的是使“鰥寡孤獨廢疾者”掌握一門技藝,“謀其有以自養之道”。

在曹雪芹的作品中,有一隻和《紅樓夢》相提並論的風箏

可惜的是,後來整部《廢藝齋集稿》流落日本,至今下落不明。

夢想,寄託,信念,圖騰

人類早有飛天之夢,紙鳶也許是這一夢想的雛形。

《紅樓夢》第七十回,寫寶玉同姑娘們一起放風箏,要放走時,黛玉道:“這一放雖有趣,只是不忍。”還是紫鵑拿過剪子,把線剪了,說:“這一去把病根兒可都帶了去了。”眼看風箏飄飄搖搖、越飛越遠,寶玉怕它落到荒無人煙之地,便把自己的美人兒風箏也放走了,讓它兩個作伴兒。

從古到今,人們放風箏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不斷線,以賞玩為主,或認為風箏可以帶來福氣,藉此與神靈對話,祈求平安、幸福;另一種則故意斷線,讓風箏自行飄遠,希望它能把生活中的苦惱和災難都帶走,所以又叫“放晦氣”。

風箏是寄託。不論斷線或不斷線,它都承載著人們對於美好生活、對於塵世幸福的渴念,有時候那也是對於天地神明的敬仰,對於故去親人的思念;

風箏是信念。通過教社會中的鰥寡孤獨廢疾而無告者製作風箏,“以藝自養”,曹雪芹幫助他們重新爭取到生存的資格,獲得了獨立的尊嚴;

而當我們回過頭來,再看曹雪芹畫下的那些風箏,更像是一個個意味深長的圖騰。它們指向一個社會理想,那是人類永遠追求、卻又從來都沒有到達過的地方——桃花源。

一隻風箏的桃花源理想

《南鷂北鳶考工志》附有《此中人語》一冊,專門解釋《集稿》中所用的各類“隱語”。而“此中人語”這一書名,大約就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所謂“此中人”,指的是桃花源裡的人。曹雪芹晚年的生活狀態是“舉家食粥酒常賒”,連吃的食物都是“殘羹冷炙”,他何故敢說自己是“此中人”?理由大概只有一個,就是在他的心裡,一直生長著一個桃花源。於是他通過這部書,給身邊的“廢疾而無告者”也搭建了一座通往武陵溪的橋。

與曹雪芹同時代的大文人董邦達,曾為《南鷂北鳶考工志》做序,說:“嘗聞教民養生之道,不論大術小術,均傳盛德,因其旨在濟世也。扶傷救死之行,不論有心無心,悉具陰功,以其志在活人也。曹子雪芹憫廢疾無告之窮民,不忍坐視轉乎溝壑之中,謀以技藝自養之道。厥功之偉,豈可計量也哉!”

在曹雪芹的作品中,有一隻和《紅樓夢》相提並論的風箏

由此可見,曹雪芹的深情和心血,實在不只傾注於一部《紅樓夢》。《紅樓夢》中的桃花源消失了,可曹雪芹心中的桃花源,卻一直都在。

說到桃花源,西方世界也有一個類似的概念,就是“Utopia”。那是人類思想意識所能抵達的最為美好的世界。但千百年的人類故事似乎也在告訴我們,那是不能實現的願望。一個人能做的,大概就是將這願望安放在心裡,用它指導自己的行動,並且用“此中人語”的方式,幫助更多的人產生期待和夢想。

葉朗先生曾從哲學和美學角度提出,曹雪芹的“有情之天下”並非一個抽象的理念,而是一個真實的理想,它意味著人生在世,每一個“有情”的瞬間

如此看來,這樣一隻小小的風箏,也是烏托邦。

曹雪芹留下的風箏畫訣、圖譜

《廢藝齋集稿》現存的殘卷,便是孔祥澤當年所抄錄的《南鷂北鳶考工志》。曹雪芹不僅講述了風箏製作的技巧,還將之編寫成易於記誦的歌訣,並留下了很多彩繪圖譜。

雛燕(喻幼兒)

雙瞳,澄似秋水。兩頰,豔若荷花。

眉開,眼裡含笑。黃口,呢喃學話。

心頭,潔白天真。胸中,坦率無暇。

孺慕,情意拳拳。除此,哪有牽掛。

在曹雪芹的作品中,有一隻和《紅樓夢》相提並論的風箏

雛燕(喻幼兒)

在這個畫訣裡,曹雪芹描繪了無憂無慮的桃源生活。他將這種生命理想寄託在小燕風箏的圖案上,同時表現出孩童的頑皮與快樂。

新燕(喻少年)

黃口猶存童稚意,青衿已具成人形。

世事未諳多稜角,胸懷坦蕩喜爭雄。

在曹雪芹的作品中,有一隻和《紅樓夢》相提並論的風箏

新燕(喻少年)

新燕的畫法,主要為呈現年輕人初出茅廬、桀驁不馴的精神面貌。小燕子長至將成年時,一般正值秋天,所以圖案要選秋季花卉,並與彩蝶相配,才能相得益彰。

瘦燕(喻女子)

花雨陣灑仙凡路,紅燈遙映碧霄宮。

紅巾一副綴素錦,酥胸雙凸柳腰纖。

在曹雪芹的作品中,有一隻和《紅樓夢》相提並論的風箏

瘦燕(喻女子)

通過一些扎糊技巧,可以使瘦燕風箏極具動態。而在繪製時,令其頭部狹長、翼展較寬,更能體現女性的靈巧、嬌俏、嫵媚之感。

肥燕(喻男子)

紅潤眉心花綻蕊,綠泛眼膜葉鉤連。

兩目凝神須下視,一時洪福到眼前。

在曹雪芹的作品中,有一隻和《紅樓夢》相提並論的風箏

肥燕(喻男子)

肥燕是將自然界中的燕子擬人化創制出的最初的風箏造型。根據這首歌訣製作出的肥燕風箏,最能抗大風,而且能負重(如背鑼鼓等)。

比翼燕(喻夫妻)

相期白首約,互證丹心誓。

喁喁多深情,綿綿無盡意。

相敬誠如賓,真情非偽飾。

偕隱豈邀名,淡泊實素志。

在曹雪芹的作品中,有一隻和《紅樓夢》相提並論的風箏

比翼燕(喻夫妻)

這個畫訣,講述了比翼燕各部位的精確畫法。比如兩隻燕子“互證丹心誓”,是說要在雙燕正中畫紅色心形牡丹,且為並蒂連理。

●●

我們希望更多人能夠了解曹雪芹的濟世情懷,以及他的《廢藝齋集稿》。這部書目前可能還在日本,我們希望發動全世界各地的曹紅文化愛好者的力量,有朝一日將它尋獲。到那時,人們也許會發現,“色空”觀念並不是曹雪芹思想的主導。而他思想中最有價值、最有普世意義的那個部分,可能還等待我們去進一步挖掘。

圍繞曹雪芹筆下的風箏,芹溪製作了一系列小產品。

我們希望曹雪芹的社會理想,能夠通過一隻小小的風箏,傳遞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