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之美一一《風箏》之美學思想探析

《風箏》描繪瞭解放前後戰鬥在山城的一批有著堅定信仰的國共情報人員之間愛恨情仇的故事,賺足了觀眾的眼淚,震撼了無數人的心靈。劇中人物眾多,情節複雜,但始終是圍繞著信仰這一主題展開,體現了主人公的崇高之美。“崇高之美”是一種高級形態的美,是美的一種重要形態,它不僅在於審美對象的體積、數量之“大”,更表現在人的精神和信仰方面的高尚、莊嚴、偉大、悲壯等,有著震撼人心,鼓舞鬥志、凝聚力量的重要精神意義。

崇高之美一一《風箏》之美學思想探析一、崇高的信仰力量

崇高這一美學概念,最早由古羅馬的朗吉努斯提出,他認為崇高包括五個方面的條件和因素,其中放在首位的就是“掌握偉大思想的能力”。貫穿《風箏》作品的主線正是片中眾多人物堅定信仰而帶來的崇高之美。朗吉努斯認為“思想充滿了莊嚴的人,言語就會充滿崇高;這是很自然的。因此,崇高的思想當然是屬於崇高的心靈的”。

崇高之美一一《風箏》之美學思想探析

《風箏》正是這樣一部作品,劇中的故事情節與人物對話均體現了偉大莊嚴的思想與崇高的精神品質。如潛伏在敵人心臟中戰鬥的共產黨員曾墨怡、鄭耀先、陸汗卿、堅冰等,為著心中崇高的信仰,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江心在談到曾墨怡時,說她很膽小,在竊取到潛伏在延安的73名軍統特務名單時,想到一旦暴露後自己會面臨的酷刑,常常會半夜從夢中嚇醒大哭 ,但到真正面臨酷刑直至死亡時,卻咬牙堅持,絕不吐實。臨刑時,被迫主持對她進行“密裁”的鄭耀先問她:“年紀輕輕就死了,為了什麼?”她的回答就是“信仰”。潛伏在中統的特工堅冰在暴露被抓後,中統行動隊隊長田湖要他改變信仰,叛變投敵,他輕蔑地回答:“見過了太陽的光輝,我又怎麼能生活在陰溝裡!我們為人民而死,我們死得其所!”說罷立即咬舌自盡。“崇高風格是偉大心靈的回聲”。

崇高之美一一《風箏》之美學思想探析

正是因為擁有崇高的信仰,劇中主人公鄭耀先在解放前為了黨和國家的解放事業深入虎穴、出生入死卻被自己的同志誤解、被游擊隊下追殺令,解放後即使身份基本得到證明,但為了隱蔽戰線需要被定為右派、進行勞動改造,甚至為此而妻離子散,他仍然矢志不移。他身處逆境而不屈,倍受冤誤而於國無恨,支撐他一路走來,趟過荊棘,跨越障礙,面對酷刑而不懼,面對誘惑依舊堅定的除了一顆始終向黨、向人民的紅心外,更是他為了共產主義事業矢志不渝的崇高信仰。崇高的信仰,使這些英雄的心靈高尚而偉大,精神世界飽滿而堅定。當然,《風箏》裡也描寫了國民黨中也有諸如影子韓冰、宮庶、趙簡之等人信仰的堅定,並由此而造成了主人公鄭耀先與他(她)們的兄弟之情、夫妻之情的劇烈衝突。黑格爾提出了“使代表片面理想的人物遭受毀滅”的悲劇衝突觀,作為反面人物的國民黨情報人員代表了片面的理想,但劇中並未因此就放棄了他們的人物形象塑造。他們作為主人公的對手與他的多番交鋒與惺惺相惜,正是劇中的看點,更是凸顯了主人公的智慧、謀略與膽識過人,成就了《風箏》中悲劇的崇高性,顯示了崇高信仰的偉大力量。

崇高之美一一《風箏》之美學思想探析

二、強烈深厚的感情

朗吉努斯認為作品要具有崇高之美,需要表達出“強烈深厚的熱情”。朗吉努斯說:“我要滿懷信心地宣稱,沒有任何東西像真情的流露得當那樣能夠導致崇高••••••”藝術美感,包括崇高感,不能脫離藝術形象而憑空產生。

《風箏》劇裡對主人公鄭耀先的塑造,摒棄了傳統的“高大全”、“假大空”的扁平人物路線,沒有把主人公描述為革命事業奮鬥而不講感情、甚至沒有常人情感的不食人間煙火的人。鄭耀先和常人一樣擁有對愛情、親情和友情的需要和追求,並且會真情流露。例如劇中鄭耀先眼看著情投意合的程真兒為了保護他慘遭中統汽車撞死而無法相救,強忍著悲痛淚水的場面;在她犧牲後幾次去倆人常去的西餐廳,點上她喜歡吃的八成熟不帶血絲牛排,哽咽著回憶倆人甜蜜過往的情節。劇中鄭耀先在親手抓獲宮庶後,陷入良心上的深深煎熬中,到監獄看望宮庶時一出監獄門即昏倒等等。種種真情流露的情節表現出鄭耀先與宮庶、孝安等因兄弟情深但信仰不同帶來的心理衝突,這樣情節的設置,非但不會損害主人公的正面形象,反而使他的形象更加豐滿,性格層次更為豐富,種種細節也更加具有真實性與說服力,給觀眾以深深的心靈震撼,表現了強烈而激動的人物感情。鄭耀先作為中共黨員,也和常人一樣,有著七情六慾,但由於職業、使命的特殊性以及心中崇高的信仰,他又必須在個人、集體和國家利益關係面前進行取捨。《風箏》劇裡對包括鄭耀先等主人公有血有肉、多層次的豐滿形象的塑造、真摯而強烈的感情表現使作品具有強烈的崇高美感效果。


崇高之美一一《風箏》之美學思想探析

三、修辭格的妥當運用和高尚的文辭

在朗吉努斯看來,崇高的另外三個條件是:“修辭格的妥當運用”“高尚的文詞”和“把前面四種聯繫成為整體的”“莊嚴而生動的佈置”,第五個條件是以前面的條件為基礎的。修辭格的妥當運用主要講作品恰當運用鋪張、想象等藝術手法,運用動人的情節和場面等表現崇高的思想和感情,並根據“表現的內容選用恰當的詞格”。

《風箏》中題材的選擇,劇情的設計發展、語言的運用都是扣人心絃、驚心動魄的。整部劇裡充滿著戲劇性的動作情節和人物衝突,如潛伏在軍統的中共黨員、王牌特工鄭耀先,不像一些諜戰劇的主人公是隨著劇情發展才慢慢遭受懷疑,鄭耀先在開篇就不僅受到中統的追殺和軍統的懷疑,還遭受著中共遊擊隊的痛恨和追殺,使觀眾從一開始就為他的命運而擔憂,先聲奪人,引發觀眾的思考與觀賞興趣。後來主人公更是在中統的追殺、軍統的懷疑、中共遊擊隊的追殺令中智慧地周旋生存。在一些場景中,想殺掉鄭耀先的是自己的同志,而保護鄭耀先的卻是自己的敵人,體現了戲劇衝突的巧妙安排與多種藝術手法的運用。整部劇中充滿著真摯的情感,真實、生動而豐滿的人物形象和始終一致的以信仰為主題的崇高風格。劇中能結合特定場景使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展現劇中人物內心的波瀾起伏、心潮澎湃。如劇中鄭耀先為通過戴笠的考驗,奉命“密裁”曾墨怡時,對她說:“送你上路的是你的同志,求你不要恨他。”短短的一句話結合演員柳雲龍出色的演技,我們可以真切地體會到鄭耀先對待革命同志的真摯感情和“明知不可為、不願為,而為之”時內心遭受的感情煎熬。劇中鄭耀先和妻子林桃吃訣別早餐時說的話:“把蛋留給女兒吃”“她現在是長身體的時候”,堅持把妻子兩次剝給他的雞蛋留給女兒吃充分表現了他作為一位父親對女兒的拳拳父愛。但在鄭耀先被逮捕關押期間,陳國華局長主動提出要照顧他女兒周喬並送她上機關幼兒園時,他擔心此舉引起臺灣方面的懷疑而明確表示拒絕。在勞動改造時請徒弟馬小五抽時間幫忙去看望女兒,並抑制著傷心說:“你要告訴她,不是我不要她,不愛她,而是不能要她,不能愛她……”。從這些充滿情感衝突卻又真摯到令人動容的語言中,可以感受到他對女兒的舔犢之情以及信仰與個人感情衝突時內心的痛苦與掙扎。正是由於修辭格的妥當運用和樸實而高尚的文詞使得《風箏》的人文性和信仰主題表達得酣暢淋漓。觀賞中能令觀眾產生強烈的共鳴和移情,真切地體會到劇中人物的內心煎熬,感受到宏大而強烈的崇高之美。

崇高之美一一《風箏》之美學思想探析

《風箏》以崇高的信仰力量、強烈而深厚的感情、修辭格的妥當運用和高尚的文辭帶給觀眾崇高的審美感受,突出了的人文性特色與信仰之美,令人震撼與深思,足以成為現象級的經典之劇。

崇高之美一一《風箏》之美學思想探析

崇高之美一一《風箏》之美學思想探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