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河套生态淡雅型白酒背后的秘密

探索河套生态淡雅型白酒背后的秘密

金樽美酒,九州飘香,河套佳酿,生态淡雅。河套酒业是生态淡雅型白酒的创领者,河套系列酒是生态淡雅白酒的典型代表,被业内专家认定为具有“窖香优雅,绵甜醇厚,协调甘爽,味净香长”的独特风格。

河套酒业为什么能够打破香型壁垒和“北方无浓香”的行业定论,独创生态淡雅流派,在白酒行业自成一体,独树一帜?河套生态淡雅型白酒背后的成因到底是什么?究竟有何神秘之处?

黄河湿地酿酒生态圈提供酿酒必须的物质基础

黄河、乌加河、灌渠、排干渠、以及黄河改道所形成的大小支流、乌梁素海、纳林湖以及遍布于各处的大小湖泊共同构成了巴彦淖尔地区极为典型、水资源特别丰富的黄河湿地环境。这样的湿地生态,为河套生态淡雅型美酒的酿造提供了必要且必须的物质基础。黄河湿地与阴山紧密相连,三面环山,一面向水,独一无二的地理、地气、气象、水文条件构成酿酒微生物生态圈。

单季好粮 源头保障酿酒的原料

探索河套生态淡雅型白酒背后的秘密

粮为酒之格。粮食是最主要的酿酒原料,对白酒的品质风格影响较大。河套地区的日照时间为 3100——3300小时,充足的日照时间,为河套平原的粮食生产提供了先决条件。高粱、玉米、小麦等是河套地区的高产作物,单种均在千斤以上,间套种者,亩产吨粮已很普遍。另外,为保证酿酒粮食,尤其是高粱的供应和质量,河套酒业还在白酒行业率先探索专属高粱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先后在沙海、太阳庙等富含沙硕土的乡镇开辟了近 30000亩有机高粱种植基地。

阴山脚下的制曲奇迹 提高微生物菌群数量

探索河套生态淡雅型白酒背后的秘密

曲为酒之骨。《酒史》有载:“得自然之曲者,乃称第一品”。河套曲母皮薄,心实,芳香四溢,由内到外均匀分布着很厚的菌丝,糖化力、发酵力很强,把它们粉碎后与粮食一起投入窖池,酿出来的原酒香气成分更加丰富,口感也更加醇厚。通过检测发现,河套大曲厂生产出来的曲块所含有的梭状芽孢杆菌的数量可以多达 20%左右,同时,霉菌和酵母菌的种类也更加丰富。因此,酿酒专家将其称之为“来自阴山脚下的制曲奇迹”。

红泥砖窖发酵 酒体更加丰满浓郁

探索河套生态淡雅型白酒背后的秘密

红胶窖泥是河套地区一种特有土壤培养的窖泥,它土质松软,透气性好,粘性强,微量元素多,能够最大限度的吸附潜藏于窖池周围的各种微生物菌群。

河套酿酒人以砖筑起窖壁,然后在窖壁上涂抹红胶窖泥。这样窖池内的微生物菌种就会与酒醅形成一个独立的发酵空间,窖池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得以控制在一定范围,从而使酿出的酒,酒体淡雅绵柔,丰满浓郁。

静谧的陶坛储酒 让酒体融合老熟

探索河套生态淡雅型白酒背后的秘密

陶坛储酒,是中国酿酒人世代传承的一个传统。将刚蒸出来的新酒置于陶坛之中,不仅能够继续保持酒体清亮透明,而且依靠自然之力,酒体还将继续进行自我的协调。

陶坛具有很好的透气性能,酒储存在陶坛中,其中的有益物间的精灵将汇聚于陶坛之内和酒分子慢慢融合,达到一个合理的结构比例,完成自我的修炼老熟。

国家级酿酒技术团队 确保品质基因

探索河套生态淡雅型白酒背后的秘密

河套“生态淡雅型白酒”的形成是中国白酒口味的创新,它的形成是一个艰苦卓绝、不断创新的过程,而创造这一派系的是由河套酒业国家级酿酒技术团队来完成的,这一团队由中国白酒工艺大师、国家级白酒评委任国军,中国评酒大师、国家级白酒评委张红梅领衔的由9位国家级白酒评委,11位自治区级酒类评委,其他各类技术人员200多人组成。

他们在评酒、调酒的岗位上至少苦练了10年以上,这些核心的技术人才,正是河套酒生态淡雅酿造工艺的创造者与传承者,把生态淡雅的河套酒品质打造的更为坚实。一瓶河套美酒的出厂还要经得起现代科技的各项指标检测,这是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百分之百感受到生态淡雅河套酒的典型风格特征的有力保障。

河套平原这片神奇的土地,水文、气候、土壤、光照……所有的一切都是河套酒生态淡雅必不可少的条件。河套酿酒人在这片天地中,潜心酿造,初心不改,一个地方,一方水土,孕育一季好粮,酿造一瓶好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