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城市聊房價,都是耍流氓,這些城市,房價還會漲?

4月22日,任志強先生在杭州出席“2018諾亞財富房地產高峰論壇”,又發表了長篇超級有料的演講,末了不忘囑咐一句“你們千萬別給我傳出去,我都被問過了。”

第一件事,任先生認為,房地產長期還是要上漲的,城市化的紅利遠遠沒有結束,至少還有20年。

這個觀點,其實是懟了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在三月底的一次發言。

仇先生當時分析了中國房地產的六個“脆弱性”,首當其衝的一條就是“城市化已經進入拐點”。

他說歐洲有一個智庫報告顯示,一個國家躍過城鎮化峰值之後,像英法德日等國家人均住房面積在35-40平方米,我們國家現在也到這個平均水平了,所以說我國不缺房。

任先生想法正好相反,他認為“還要至少20年,才能完成70%城鎮化”。

就城市化拐點來講,我站任先生。

“70%”這個點,出自著名的納瑟姆曲線,由美國城市地理學家Ray.M.Northam發現並提出:

脫離城市聊房價,都是耍流氓,這些城市,房價還會漲?

納瑟姆曲線表明,發達國家的城市化,大體上都經歷了類似正弦波曲線上升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二個拐點——當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代表經濟發展勢頭較為緩慢的準備階段,這個國家尚處於農業社會;當城市化水平超過30%時,第一個拐點出現,代表經濟發展勢頭極為迅猛的高速階段,這個國家進入工業社會;城市化水平繼續提高到超過70%之後,出現第二個拐點,代表經濟發展勢頭再次趨於平緩的成熟階段,這時,這個國家也就基本實現了現代化,進入後工業社會,房地產上漲的大週期也就結束了。

中國在1998年城市化率達到30%,也就是第一個點,又剛逢地產市場化,黃金年代就此拉開序幕。

下一個預示著大週期結束的點,也就是任先生看重的70%,什麼時候會來呢?

我查了官方公佈的2017年城市化率,數據是58%。好吧,歷史遠未終結,所以他脫口而出,還有20年。

我自己觀察生活的看法是,這種城市化,還不僅僅是農民要進城的問題。

三四線城市出來的我們,努力往一二線走,然後我爸媽退休了也要跟著我來這裡落腳。

就是一二線城市的土著,大家庭也在不斷分裂成小家庭。過去還能三代同堂,現在你試試,讓兩代人同室而居都很困難。

老人壽命越來越長,年輕人結婚越來越晚,大家都想要自己的房子自己的空間。

新到城市的,需要趕緊拿下第一套“上車房”;住了幾年的,需要把老破小改善掉。

更不用說,這幾年大城市都在輪番出政策搶人才,要數十萬大學生留下來,剛需和改善型需求都不會少。

去年我的一個朋友在杭州換房,他把位於古蕩的70方老破小,賣給了一個舉全家之力付了首付的大學畢業生。他賣完房後,加錢換了桂花城的一套120方二手改善房。

桂花城的那位房東,是個老杭州,拿一半錢買了郊區的新房,另一半給在上海工作的兒子湊了首付。

看到了嗎,這就是一條城市化的鏈條——從需要留在杭州的外來年輕白領開始,推倒了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後面三四個機會就接連被撬動了,最後還有人帶著錢流去了上海。

人總是要往好地方走,往機會多的地方遷徙,往更高質量的生活邁進,大城市的吸引力只會越來越強。

如果你簡單地問,今年房價會漲還是會跌。那句話怎麼說來著?——脫離城市聊房價,都是耍流氓。

而我們默認任先生他們這些行家關注的,是大城市。因為未來會分化,這問題的答案因城而異。

都知道京滬深長線看一定會漲。七八線縣城之類的人口流出地,可能也會上升,甚至一些地方因為拆遷和去庫存,一度上升得很厲害,但未來漲幅不能跟大城市相比。

脫離城市聊房價,都是耍流氓,這些城市,房價還會漲?

為什麼日本新幹線造好後,東京人口反而越來越密集,最後集中了日本四分之一人口?

因為去大城市變容易了,年輕人就不願意留在家鄉了——反正幾個小時就到老家了,那我去東京工作好了,週末回來看看爸媽很方便啊。

第二件事,任先生說了,現在是抄底的好時機,去哪兒抄?越出政策的地方房價越漲。

他打了個比方,政府壓著房價,就像在水缸裡按著葫蘆,反而導致水缸裡的水漲上來,壓得越狠漲得越厲害。

這就是因為出的限購政策,導致了供給面扭曲。

這個看法,我不能完全同意。

就大城市而言,政府限價期都是抄底的好時機。

政府總說要讓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所謂平穩健康就是“穩中有漲”,但經濟是有周期的,週期就意味著不會是一條平緩上升的線,它是一條跳動的線,有波峰和低谷。

換句話說,穩中有漲和週期性是矛盾的。

脫離城市聊房價,都是耍流氓,這些城市,房價還會漲?

這麼想吧,“穩中有漲”是一種目標或者說願望,而週期是一種規律,是現實。

正是因為規律才是真正起作用的底層邏輯,而這種現實對人們的傷害太大,所以政府才要出手,修正規律的負面影響。

就像我小時候智商在全班也中等水平,我考試考中上才是現實,才符合規律。但我天天許願要考全班第一,我給自己出各種政策,把時間都規劃好,這樣一來居然經常能考進前三。

目標不見得會完美地達成,因為底層邏輯在起作用。

但這並不是說設定目標並出政策沒有用,這麼的確可以衝抵底層邏輯的巨大風險。

香港樓市歷史上為什麼暴漲暴跌,其中一個原因是,以前港英政府其實沒辦法宏觀調控。

20世紀中後期,香港本地富豪就起家了,又搞地產開發又開財務公司和錢莊。

港英政府說,樓市太高了,要限貸,結果大財閥左手把房子造好賣給你,右手還能給你提供貸款,根本不理那一套,就靠市場規律起作用。

現在我們這裡不一樣,銀行和戶籍政策都掌握在政府手裡,誰說看得見的手出手沒用?

那些產業結構好,有人口導入能力的大城市,的確是上車最要緊,政府都幫你摁住一手房了。

但就在四月中旬,瀋陽也出了“沈七條”,搞起了限購。不過東北這地方,公認的“投資不過山海關”,任先生自己也不看好,鐵口直斷“東北、西部不能碰”。

脫離城市聊房價,都是耍流氓,這些城市,房價還會漲?

當然最出人意料的,還是海南。

海南省在任先生講話的當天,也就是4月22號晚上出了全島限購政策,這可是大奇觀,史無前例的真調控。

“海口、三亞、瓊海已實行限購的區域,非本省戶籍居民家庭購買住房的,須提供至少一名家庭成員在海南省累計60個月及以上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

上述區域之外,非本省戶籍居民家庭購買住房的,須提供至少一名家庭成員在海南省累計24個月及以上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

就是把大門關了,外地人別來買了,不准你買。

這政策一出,房地產界的KOL們吵成一團。

一派說,這樣海南要看漲了,因為海南現在真沒房子了,之前都被外地人買光了,但需求肯定是有的。

另一派說,這麼一搞海南房子要打四折了,哭吧投資客們。

在海南要交兩年社保才能入手,加上之前剛剛出過“自取得不動產權證之日起5年內禁止轉讓”,就是限購又限售,一套房子掉個頭要七年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