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北京房產中介行業的變革,將由工商局發起

如果你夠細心,也許能夠注意到,最近幾個月在北京市住建委官網上,房地產經紀機構查詢信息一欄中,備案的房地產經紀公司數量一直在減少。

4月末,還有3260家房地產經紀機構備案,達到歷史高點,而在之後便開始逐月減少,目前已經降至3037家。短短8個月,在北京住建委備案的房地產經紀機構數量就減少了超過200家。

這一現象的成因,並非僅僅由於市場環境的惡化,更重要的是有形之手的作用。自2017年5月開始,北京便已停止註冊房地產經紀公司。

目前在北京市工商局的網站上,想要註冊一家從事房地產業務的新公司,可選擇的主營業務類型僅有房地產開發經營、投資與資產管理、自有房地產經營活動、房地產測繪和房地產擔保五項,而“房地產經紀”選項已經消失無蹤。

这一次,北京房产中介行业的变革,将由工商局发起

在北京這個超級都會城市中,不管是新房還是二手房,無論是買賣還是租賃,都離不開房產經紀機構提供信息諮詢,帶看房源,協助談判簽約等服務,北京二手房交易中的70%-80%都也是由經紀機構來協助完成的。

停止房地產經紀公司的註冊後,北京的中介公司數量將會只減不增。而按照一個營業執照對應一個經營場所的原則,中介機構每一家新開辦的門店都必須擁有獨立的營業執照,因此,這項管理辦法也堵住了北京房產中介的規模擴張之路。

那麼,控制並減少房產經紀公司的數量,對北京樓市意味著什麼?

1、行業集中度不斷增加

經歷多輪調控之後,北京中介行業幾番洗牌,行業集中度已經大大提升。目前,3千餘家備案經紀機構中,每年交易量排名TOP10的經紀機構已經佔領了超過9成的市場份額。

但是,在交易量排名首位的中介機構與排名第10位的中介機構之間,卻有著多達百倍的銷量差距。這樣的差距,在調控收緊的年份裡愈發明顯。

这一次,北京房产中介行业的变革,将由工商局发起

2014年與2017年政策高壓的市場環境下,TOP1銷量均是TOP10銷量的120倍上下,而調控政策相對寬鬆溫和的年份裡,二者間的差距卻略有緩和。

由此可見,雖然身處於同樣的政策環境中,但大型經紀機構的抗風險能力更強,也更善於利用市場的週期性變化擴大規模,增加市佔率,化風險為企業發展的機遇。

隨著北京停止經紀公司註冊,在行業規模只減不增的背景下,市場競爭格局也將由狼煙四起逐步過渡到群雄爭霸。

2、提升准入門檻,增加擴張成本

雖然北京房產中介行業正在甚至已經進入了寡頭時代,但頭部企業是否能夠持續保有壓倒性的市佔率,仍存在一定的未知數,市場變革的關鍵仍舊是“停止經紀公司註冊”這項管理措施。

與此前中介機構租個底商裝修一番,再招幾個經紀人就能開辦一家新門店的粗放式擴張模式不同,北京停止新註冊經紀公司後,中介機構只能通過收購其他中介公司的方式獲得經營資格,行業准入門檻提升,擴張成本大幅增加。

上一輪緊縮調控之後,頭部企業在2015年的市佔率迅速提升,未來1-2年時間裡,由於擴張成本的上升,藉助資本力量的企業能夠走得更快,而依託自有資金的企業很可能因此失去一定的市場機會。由牌照引發,房產中介行業的頭部企業間,也在面臨著新一輪的慘烈洗牌。

3、行業管理力度將不斷加強

以經營資格為門檻的限制下,房產中介行業的市場格局終將逐漸穩固。

房產市場的旺市時期,房產中介的牌照必然會價格高企、一證難求。而那些在淡市時關閉門店、出售公司的中小房產中介,在市場轉暖時如果沒有實力收購牌照,只得就此退出行業。幾番清洗後,北京中介市場將成為數家大型機構鏖戰的天下。

當房產中介行業的企業數量被控制在一個合理範疇內,管理半徑的減少大大降低了管理難度,此時,主管部門加強行業管控將勢在必行。

未來,房產經紀機構將面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夾擊,誰能突破重圍,走出一條漂亮的增長曲線?洞悉行業的發展規則,未雨綢繆提前佈局才是要義。

長按二維碼關注毅家之言

每天一篇新鮮熱辣的房產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