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符合史实吗?

新五代史为欧阳修撰,其中有《四夷附录》三卷,集中反映五代之际“以名见中国者”,包括契丹、奚、吐浑、达靼、党项、突厥、吐蕃、回鹘、于阗、高丽、渤海等民族的历史。

对于宋朝史官来说,撰写民族史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从唐、五代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中寻求处理现实民族与社会问题的良策。总结唐、五代政权对“四夷”的经验教训是编纂者撰写民族史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新五代史》修撰的北宋中期,北宋与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已有过多次军事较量,

由于北宋在战争中常处于劣势,北宋与辽、西夏等的外交关系因此频繁开展。正是当时严峻的边疆形势,使北宋史官修史时对历史上民族问题的关注度增加,进而加大了少数民族专传的比重便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由于北宋仅完成了区域统一,因而北宋史官也没有汉、唐时期史官的那种包容广大的胸襟和兼顾四方的宽广视野,他们对历史上的民族与民族关系的记述,尤其是五代时期的民族史的记述,不求全面但求务实。因此他们的相关记述针对性很强,只选择当时少数民族中盛衰关涉中原政权较大的为之记述,而且在记述排序上、用墨多少上也考虑其势力的强弱。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明言有些“夷狄” “乌足以考述”,而有些“服叛去来”关涉“中国利害”却“不可以不知”。并且指出:“五代之际,以名见中国者十七八,而契丹最盛。 ”在记述中不仅以契丹居首篇,且用了全部《四夷附录》三分之二的篇幅,可见,重视其事所以记述最多。而所记其他十六个民族或地区确实十分简略,共写了一卷。

《新五代史》尊宋的宗旨也限制了欧阳修的历史眼光。欧阳修编《新五代史》把契丹置于《四夷附录》是不符合五代时期历史实际的,唐末五代时期,中原各种势力都很看重契丹的力量,契丹君主也与后梁、后唐、后晋等政权的君主多有会盟和往来,他们彼此约为兄弟。而《四夷附录》确实有故意贬低以契丹族为主建立的辽朝之嫌。

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符合史实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