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宗师是怎样炼成的


北宋文坛,大师云集。随便一位皆是名扬天下之人,如果要在其中选择一位领袖,非欧阳修莫属。有人可能要说了,欧阳修?他不就是写《醉翁亭记》那个老头吗。不不不,如果你这么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个老头不仅写过《醉翁亭记》,北宋古文运动六位大师,有五位都是他发掘和举荐的(这其中就有东坡大大,苏东坡同志),剩下的那一位是他自己。放在今天,欧阳老爷子就是导师中的导师,学者中的学者。有人要问了,欧阳修是何以在大佬云集的北宋文坛成为一代宗师的?

坷的童年

北宋景德四年那个炎热的夏天,欧阳修在四川绵阳出生了,他的出生对于56岁的老父亲欧阳观来说,真的是天赐宝贝。在那个医学并不昌明的时代,56岁已是黄土埋到下巴的年纪了,作为一个快要退休的地方基层公务员,老婆终于在这一年给他生了个大胖儿子。满满的幸福感环绕着老欧。

老欧这个人,一辈子没有什么大的成绩,老老实实,待人和善,勤奋读了半辈子书才在49岁考中了进士,就是那个年代一个普普通通的读书人,老来得子是他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但幸福总是短暂的,在欧阳修3岁这一年,欧阳观身患重病,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家里的顶梁柱没了,迫于生活的压力,孤儿寡母只好前往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叔叔不是富豪,但还算是小康家庭,欧阳修的温饱还是可以解决。5岁那年,欧阳修的母亲开始教他练字,由于经济原因,他只能用荻杆在沙地上练字,但条件的恶劣并没有影响他的刻苦,他的刻苦为他后来成为一名书法家奠定了基础。为了看上书,年轻的欧阳同学经常到随州城南的李家借书抄读,他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很快传遍了街坊邻居,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学霸。一次偶然的机会,欧阳修得到了一本《昌黎先生文集》,他阅读后心生敬仰,成为了韩愈的铁杆粉丝,

他想做韩愈那样引领一个时代的大文豪。

有人也许会说,他学习这么刻苦,考试成绩一定很好吧?但事实上并不是,和偶像韩愈一样,他的考试之路十分坎坷,两次科举皆是名落孙山。这样的挫折换做旁人根本承受不来,但欧阳修不一样,他相信自己是潜力股,依然坚持。很快,年轻的小欧同学将遇到一个贵人,这个人将他领上了一代宗师之路。

岳父,更是伯乐

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掘,这句话用欧阳修身上再合适不过了,23岁那年,他遇到了人生的伯乐,也是他未来的岳父——胥偃同志

胥偃,湖南长沙人,当过几个地方的一把手,后来又当过开封的市长。当年在官场上也是有一号的人物。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了欧阳修写的文章,我们可以想到胥偃同志当时激动的心情,因为他看到了希望和未来。

天圣七年,胥偃亲自出马保举欧阳修到最高学府国子监参加考试。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在三场重要的考试中,欧阳修以碾压全场的姿态连续夺得第一名。所有人都认为状元非他莫属,但天不如人意,他最终的成绩仅仅是14名。后来据主考官晏殊透露,这个欧阳小同志非常优秀,但是锋芒太露,组织上这样决定也是为了挫挫他的锐气,促使他成长。

但不管是第一名还是第14名,欧阳修总算通过了科举考试,并且更是抱得美人归。同时收获了金榜题名时和洞房花烛夜人生两大喜事。

同道人的好领导

一波三折后,欧阳修同志终于走上了为官之路

天圣九年,欧阳修开始担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

那3年,是他一生中最难得、最美好的回忆。因为他遇到了一位超级好的领导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洛阳,他认识了的梅尧臣和尹洙,与这两人成为了一生至交,经常在一起喝酒作诗,畅谈理想和远方。他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人生中第一个顶头上司,就是“西昆体”骨干诗人、以爱才闻名的钱惟演,与其说是领导,钱惟演更像是他们的老师和兄长。钱惟演这个人很厉害,是王子出身,他的父亲是五代十国的最后一个国王——吴越忠懿王钱俶。随父亲归顺北宋后,他也曾为政一方,特别是做西京留守时,他招徕文士,奖掖后进。如果没有钱惟演的提拔与教导,很可能就没有后来的欧阳修。

钱惟演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体会了世态炎凉,知道自由的重要性,所以他总喜欢给年轻人更多的自由,不管是时间上的,还是思想上的。爱才的他将欧阳修等一批青年才俊视为未来文坛的希望。他不但很少让这帮年轻人承担琐碎的行政事务,还支持他们喝酒作诗,游山玩水。

有一次,欧阳修和同事们到嵩山郊游,傍晚下起了雪。这时候,钱惟演的使者赶到了,他为他们派来了厨子和歌伎来助兴,人生能遇到这样的领导,真的是一种幸福。

当时北宋文坛上流行骈体文,文风华丽,是官方规定考试文体。欧阳修他们就是用这样的文章去参加科举考试的。在洛阳,他们终于可以毫无顾虑地创作了,他们不满足于骈体文死板的文风,而是效法秦汉推行古文。

在钱惟演的支持下,欧阳修等人有了充分的时间去琢磨古文创作,后来古文的创作在宋代繁盛一时,留下了众多千古名篇。在洛阳的这几年,不仅奠定了欧阳修一生的文学基础,更成为了欧阳修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他一生中三次被贬官,但不论身在何处,他都依然深深的怀念在洛阳无忧无虑的时光,他曾深情地写道: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最好老师

公元1057年,欧阳修已届知天命之年,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这一年,他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

当时的文坛写文章总是追求险怪奇涩,号称“太学体”。欧阳修的向来是主张效仿古文的,他坚决反对“太学体”及“骈文”的文风。在欧阳修的主导下,科举考试的文风逐渐改变。就是在1057年的那场科举考试中,一个传奇人物登上了历史舞台——他就是苏轼。欧阳修在阅卷时发现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文章语言流畅,说理透彻。他以为这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他甚至考虑到,让自己的学生考第一不太好,就把这份卷子取成了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这份卷子的作者是苏轼。

当年苏轼才二十出头,尚未成名。考中进士后,他激动地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毫不吝啬地夸赞他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事实上,苏轼在那年考试中犯了个严重错误——自造典故、张冠李戴,而一向治学严谨的欧阳修并未因此介怀,在跟别人谈论苏轼的时候,他甚至说,“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他将振兴文坛的希望寄托在了苏轼身上,苏轼也没有辜负他的期许,他超过了他的老师,成为名扬千古的一位文化巨匠。

欧阳修就像是一座大山,山间林泉磊落,万木竞秀,生机勃发,郁郁苍苍。他用他博大的胸怀包容着每一位后起之秀。对有真才实学的后辈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其中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欧阳修为北宋文坛以及整个中国文学史的发展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何为一代宗师?一代宗师,不仅仅要有丰富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更要有海纳百川的格局。欧阳修真正做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他一生的写照,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什么是师者,怎样当一个真正的师者。这是北宋文坛的灵魂,也是中国文人的灵魂。这种灵魂代代传承,使让中华文化永葆生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