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牛怎麼樣才能順利擴大規模,給你幾點建議

1、充足的資金

現在一頭400斤重的良種牛犢市場售價高達8000元以上,後期飼養成本還需要至少5000元,養下來一頭育肥牛至少需要1.3~1.4萬元的成本,若養500頭育肥牛的情況下,算上基礎建設、人工開支等至少需要投資800~1000萬元。自繁自育所需資金便更高了,一頭青年母牛1.2~1.3萬元,買回後2~3個月內配種的情況下,1年左右便可以見到牛犢,牛犢養至18月齡進行出欄,至少2.5年才能見到效益,期間母牛、牛犢的飼養成本差不多需要1.2萬元,也就是說養一頭母牛至少準備2.4~2.5萬元的成本,若算上基礎建設、人工開支等沒有1500萬下不來。

2、廉價的草料

國內不乏規模化的養豬場、養雞場,然而規模化的養牛場卻非常少,這主要與它們所採食的飼料有關,豬、雞主要採食精料體積小運輸方便,即便從東北運到海南差價也不會太大,牛主要採食草料價值低、體積大、運輸困難,從數百公里外購買運輸草料可能要比當地貴一倍還要多,因此當地必須有廉價且充足的草料才能規模化養牛。另外我國牧草資源相對較差,主要用農作物秸稈來充當養牛的草料,而農作物秸稈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現在農業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夏收和秋收時間短,如果不能再有限的時間內準備充足的農作物秸稈,那便只有高價購買草料了,這樣養牛的效益將會受到嚴重影響。

3、成熟的經驗

農村養幾頭、幾十頭牛可能不需要過多的經驗,養牛戶只需要掌握基本的養牛技術,並且認真去對待就可以把牛養好,規模化養牛涉及到的知識就比較多了,牛場建設、飼養管理、飼料營養、繁殖繁育、疾病防治、買牛賣牛以及人員管理等必須樣樣精通才可以,可以說有錢投資養牛的大老闆不缺,具有成熟的經驗可以管理規模化養牛場的人員卻不好找。現在能夠正常運轉盈利的規模化養牛場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初期便達到一定規模然後花錢買經驗,連賠數年後才正常運轉盈利,另一種則是由小到大慢慢發展起來的養牛場,初期可能只有幾十頭牛,之後隨著經驗和資金的積累不斷擴大規模,可能通過幾年、十幾年才能成為規模化養牛場。

4、政策的支持

一個成功的規模化養牛場當然離不開當地政策的支持,只有當地政策支持養牛才能做大做強,反之當地已經列入禁養區的情況下,能不能養都是一回事更別說做大做強了。當地政策支持養牛的情況下,才會更容易申請養牛場建設用地和辦理工商營業執照,接下來才能順利辦理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和環評,只有這些都具備或通過了,養牛場才具有合法權利,不然將會面臨關停甚至拆除的風險。此外還有養牛相關的補貼,對於規模化養牛場來說補貼不是一筆小數目,一個存欄500頭基礎母牛的養牛場每年可能獲得上百萬甚至更多的補貼

養牛怎麼樣才能順利擴大規模,給你幾點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