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己路河村「變形計」:修路、養牛、住洋房、拿股權

車在嶄新的柏油路間穿行,一路穿越崎嶇卻壯美的山景,眼前是秀麗的村莊,清新的空氣洗滌身心。秋收時節,一眼望去成林的核桃樹,玉米等莊稼也成熟了。

走進村子,土房、危舊房早已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新式的帶有彝族特色建築的小洋房拔地而起。

這裡是大理漾濞龍潭鄉己路河村。

漾濞己路河村“變形計”:修路、養牛、住洋房、拿股權

大山並沒有隔絕核桃和外界的關聯,修得寬敞的柏油路連接了己路河村與外界的聯繫,扶貧工作則連接了村民走向富裕的通道。修路、發展養殖業,搬遷到新建的洋房,完全改變了過去靠天吃飯的狀況。

漾濞己路河村“變形計”:修路、養牛、住洋房、拿股權

9月26日,“扶貧工作點滴--我的駐村扶貧工作日記”第一站從大理漾濞縣龍潭鄉己路河村開始。己路河村藏在大山深處,距縣城79公里。全村共有228戶718人,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6戶282人。由州委宣傳部和縣林業局掛鉤幫扶,結對幫扶幹部61人。截止2018年8月30日,通過精準幫扶已脫貧66戶。

一條柏油路,連接幸福生活

“挖!我家的地需要挖多少就挖多少”。修路時,60多歲的村民張洪偉表現出的魄力令人折服。去年,己路河村愛此地組到阿乜古組修6.8公里的公路,要佔用村民耕地和林地,甚至要砍掉一些核桃樹,並且是“零補償”。

漾濞己路河村“變形計”:修路、養牛、住洋房、拿股權

不少村民反對,張洪偉卻主動站出來,為此佔了他家近一畝地,挖掉30多棵核桃樹。對於因此承擔的損失,張洪偉說,“心疼啊,但是修好路最重要,現在去哪都方便了。”原來僅容一輛摩托車同行的路,變成了寬敞的泊油路。村民們出行方便了,出去賣核桃、賣什麼都方便了。

己路河村黨總支書記羅志慧坦言,過去致貧的原因主要是交通不便,“都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濘不堪,交通影響著己路河村與外界的聯繫。”

漾濞己路河村“變形計”:修路、養牛、住洋房、拿股權

如今,這6.8公里公路,連接了己路河村、富廠村兩個村,並直接連接龍雞路(龍潭鄉到雞街鄉主幹道),給沿途村民帶來不少便利。路通到家門口,村民們也自此步入走向富裕的路。

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是漾濞縣龍潭鄉扶貧開發整鄉推進項目實施的具體時間。己路河村以整鄉推進為契機,積極推進己路河村脫貧攻堅工作,爭取省級以上財政專項資金補助共計466.81萬元,其中基礎設施資金323.6萬元,用於村內道路建設10.88公里。

上班領工資,還有股權分紅

36歲的羅會勇,每天至少兩次往返於家和養殖場之間。騎著摩托車,穿越一段小路,就到了上班地養殖場。

上午,他在養殖場工作,粉碎玉米飼料,餵養牛;中午,他騎車回家吃飯,照料家裡的老人孩子,順手幹上一點農活。院子外的核桃熟了,拿起竹竿就去敲核桃。

漾濞己路河村“變形計”:修路、養牛、住洋房、拿股權

今年的烤煙收完,羅會勇就到這裡打工了。“每月能拿到三千多的工資,加上種烤煙和賣核桃的收入,共計3萬餘元。”手頭的活計一刻也停不下來,他很滿足現狀,有家裡的種植收入,有工資,到了年底還會有分紅。不用出去打工了,日子越來越好。

而讓羅會勇高興的,還有剛建好的新房。政府的建房補貼,自己出了3萬,告別了危房。

在此之前,己路河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種植烤煙、核桃、玉米等,很多年輕人會選擇外出打工補貼家用。過去,因為產業的單一,以及孩子生病,羅會勇一家在貧困線掙扎。

漾濞己路河村“變形計”:修路、養牛、住洋房、拿股權

在“掛包幫”單位大理州委宣傳部、漾濞縣林業局的積極協調幫助下,己路河村建設肉牛養殖基地。項目總體規劃分兩期實施,總投資約417.6萬元,一期的基礎建設已經完成,目前,養殖廠共有黃牛、雲嶺牛43頭,預計共可養殖200頭以上;二期規模拓展也正在穩步推進。

養殖場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公司”的養殖模式,主要以建檔立卡貧困戶為社員吸納對象,按照每戶5000元一股標準,全村7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經全部入股。年底分紅10%,每年群眾獲得至少3000元以上的股權收益。

漾濞己路河村“變形計”:修路、養牛、住洋房、拿股權

養殖場還創造力就業機會,羅志慧說,像羅會勇一樣在這裡上班的養殖工人共有4人,規模擴大以後至少需要12人。

除了發展肉牛養殖,己路河村還大力發展家庭養殖業和特色種植業,鼓勵農戶種植葡萄、枇杷、柑橘,養殖生豬、黑山羊、肉牛等,產業的多元化讓村民告別“看天吃飯”的過去。

搬進洋房,安居樂業

養殖場附近,兩排融合彝族文化建築的小洋樓林立。這裡是果園新村易地扶貧搬遷點。還有部分土路,正在做綠化,今年年底將會變成水泥路。

漾濞己路河村“變形計”:修路、養牛、住洋房、拿股權

阿菊香帶著正在學走路的孩子在家,今年2月份搬到這裡,在新房裡過了第一個中秋。丈夫在外打工,每個月給家裡寄3000多。她自己在家帶娃,還種了烤煙和核桃,養了一些豬和雞,一年下來收入還不錯。

在2016年脫貧之前,阿菊香一家住在山腰上,水不通、路不通,老房子破敗不堪。“這裡環境太好了,廚房、衛生間都入戶,水泥路修到家門口。”對於現在的生活,她喜笑顏開。

漾濞己路河村“變形計”:修路、養牛、住洋房、拿股權

說起搬遷過程,己路河村黨總支書記羅志慧說:“有的村民家裡經濟緊張,沒錢購買傢俱,我們會先墊付。有的村民家裡缺少勞動力,村幹部就幫他們搬家。”

目前,果園新村17戶村民均已入住。公共廁所、垃圾處理設施、太陽能路燈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在穩步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