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養牛“七防三治”理論,你知多少?

養牛過程中,牛生病是一件讓人非常頭疼的事情,往往一種看似很小的病便可能造成較大的損失。首先治療需要高昂的費用,請獸醫連輸幾天液便要數百甚至上千元;其次治療不及時或不當會使傷亡率增加,花了錢還不一定能將牛治好;最後即便治好了同樣會影響正常生長,牛生病期間及治療後的較長一段時間長勢都不理想。因此,讓牛不生病或少生病是養牛成功的關鍵。

在養牛業或者整個畜牧養殖業,有關“七分防,三分治”或“七分養,三分治”的話題一直廣為流傳,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為“七防三治”理論,即通過加強防疫和飼養管理來降低疫病的發生,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不過仍有較多的養殖戶依舊堅持不重飼養不重防疫有病就治的傳統觀念,或者防疫和飼養管理某些方面沒有做好導致疫病高發。

養牛“七防三治”理論,你知多少?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防”

不少養殖戶認為牛打了疫苗便萬事大吉了,但疫苗並不是萬能的,首先同一種疫病可能有多種毒株,同一個毒株可能又會分化出多種變異毒株,有些時候打了疫苗也不一定有效果,其次並不是所有疫病都可以依靠疫苗來預防,例如瘤胃積食、瘤胃脹氣、前胃遲緩等純粹為飼養管理的原因,因此“防”與“養”需要全部得到重視才可以,或者說“養”也是預防疫病的一部分。

牛病疫情種類雖然比較多,但是有些不常發生,有些疫苗預防效果差,有些不需要疫苗預防,最終需要靠疫苗來防疫的疫病也就那麼幾種。第一為破傷風,母牛產後24小時內分別給母牛、小牛注射精製破傷風抗毒素;第二為口蹄疫,口蹄疫的毒株類型較多最好採用多價疫苗接種;第三為牛巴氏桿菌病,可用牛巴氏桿菌氫氧化鋁疫苗接種;第四為牛肺疫,可用牛肺疫兔化弱毒疫苗接種;其他疫苗則視當地疫病流行情況和牛場實際情況選擇性接種即可。

驅蟲也可視為防疫的一部分,每年春季選擇伊維菌素加左旋咪唑聯合驅蟲,春夏交替之際選擇伊維菌素、雙甲脒或敵百蟲等藥物低濃度噴體驅蟲,秋季選擇伊維菌素加阿苯達唑聯合驅蟲,秋季還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是否針對性驅殺肝片吸蟲、焦蟲等寄生蟲。

養牛“七防三治”理論,你知多少?

接著我們來看一下“養”

“養”主要包含營養,環境和管理三個方面。

一營養,牛活著、生產、生長均需要營養,缺乏營養體質和免疫力便會大大降低,此外牛生病後要對付各種傷害和修復機體對營養的要求更高。營養不單單是指能量或蛋白質,而且還包含各種礦物質元素、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因此養牛飼料必須科學配比與供給,以便滿足不同生長階段的牛對營養的需求。

二環境,健康牛長期生活在不利的環境中,會使免疫力下降而發生疫病,病牛生活在不利的環境中,免疫力將會進一步下降,康復的難度則會加大。牛舍內的糞汙必須及時清理乾淨,避免長時間堆積,控制好溫度做到冬暖夏涼,多多開窗通風,定期對牛舍內外進行消毒,夏季還需要做好滅蚊滅蠅工作。

三管理,營養和環境都需要人來控制,因此可以算作管理的一部分,此外還需要對牛進行管理,例如刷試牛體、增加運動、增加光照、觀察牛群等等。管理工作多但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養殖人員只要認真、勤快便可以將其做好。

養牛“七防三治”理論,你知多少?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治”

“治”便是治療,我雖然是一名獸醫工作者,但卻一直將治療看做下下策,牛不生病便是最好的治療方法。不過一頭牛價值上萬元,生病後我們仍需要盡心盡力的去治療,爭取將損失降到最低,治療時一定要堅持早、對、養、淘幾個原則。

早就是早發現早治療,牛的抗病能力較強發病初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一旦出現明顯症狀時多為發病中後期,此時就不太容易治療了,這便要求養殖戶在平時飼養過程中對牛群多加觀察,發現異常牛應儘快確定是否生病了。

對就是對症治療,根據牛的具體表現症狀、飼養管理條件等確診病因和病情,只有確定具體病因和病情才能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案和藥物,順利開展治療工作。

養就是調養,治療過程中以及治療完成後的調養工作同樣非常重要,對於病牛應儘可能給予好的飼養管理,包括飼餵、環境等多方面。

淘就是淘汰,確定無治療價值的牛或無法治癒的牛,應儘早予以淘汰,牛活著還能賣些錢,牛死了就不值錢了,而且還要搭上高昂的治療費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