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历史人物:茅台酒创始人之一王泽履

荣太和烧房

王泽履(1858—1931),号立夫。自祖父王振发经营盐业发迹始,王家成为仁怀巨富。到其父亲王用宾时,王天和盐号遍及仁怀各地,王氏家族进入鼎盛时期。王泽履是独子,王用宾去世后,自然由他继承家业。

白酒历史人物:茅台酒创始人之一王泽履

白酒历史人物

王泽履年轻时就开始学做生意,继承家业后,由于其祖父王振发与四川商人有生意往来,并靠此发家致富,他也自然延续着祖辈的商路。他看准了酿酒的商机,清光绪五年(1879),年仅21岁的王泽履与孙全太、石荣霄创办了荣太和烧房。

石荣霄继承了石家的产业后,他苦心经营多年,家产进一步增多。清光绪五年(1879),他与孙全太各出200两银子,王泽履以自家的烧房作价入股,两个出资人的名字和王泽履的盐号招牌中各取一字,定名“荣太和”烧房。因泽履以烧房入股,且家传酿酒手艺,便由王泽履管生产、销售,石荣霄管账。

1915年,美国为纪念巴拿马运河开通举办“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向世界各国发出邀请,中国政府应邀参展。选择了各地的名优土特产,其中贵州省推荐了当地有名的“荣和”、“成义”两家烧房的酒送展,因“烧房”二字不符合国际惯例,便临时起意将两家酒坊以地名命名统称“茅台造酒公司”,送展的酒统称“茅台酒”。“茅台酒”一名始于此。

展会上,被装在土陶罐的茅台酒并不显眼,中国赴赛监督的人员担心有如此竞争力的酒会被埋没,于是灵机一动,将酒罐摔到地上,顿时酒香四溢,引来各国宾客与评委前来品尝。组委会最后一致决定,“茅台”酒为世界佳酿,与法国的白兰地、英国的威士忌统称世界三大蒸馏酒,并向“茅台酒”颁发了金奖。

荣和烧房、成义烧房的老板做梦都没有想到,他们送展的酒竟会得奖,并且成为“世界名酒”。但是,奖牌停留在省城贵阳,迟迟未能送达仁怀。当年底,成义烧房、荣和烧房便为金奖的归属争执不休,打起了官司。

这为一纸奖状而引发的反复争执,成为上世纪之初贵州最富特色的一场诉讼。据考证,这也是贵州乃至中国白酒业最早的一场“知识产权”纷争。官司打到仁怀县商会,双方都有自己的后台,县商会无能为力,只得向上呈文。

事情拖了两年。贵州省长公署对这场官司进行了调查。民国七年六月(1918),贵州省省长刘显世以省长公署令,裁决了这场奖牌归属纷争。公署令全文如下:

贵州省长公署指令

令仁怀县知事覃光銮:

呈一件。呈巴拿马赛会茅酒,系荣和、成裕(原文如此)两户选呈,获奖一份,难予分给,请核示由。

呈悉:查此案出品,该县当日征集呈署时,原系一造酒公司名义,故奖凭、奖牌谨有一份。据呈各节,虽属实情,但当日既未分别两户,且此项奖品亦无从再颁,应由该知事发交县商会事务所领收陈列,勿庸发给造酒之户,以免争执,而留纪念。至荣和、成裕(原文如此)两户俱系曾经得奖之人,嗣后该两户售货仿单、商标,均可模印奖品,以增荣誉,不必专以收执为贵也。仰即转饬遵照,此令!

中国民国七年六月十四日

省长刘显世

两家烧房接到指令后,分别在县商会和茅台设宴招待各界人士,以示庆贺。纷争自此了结。两家烧房从此共同享有“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奖牌和荣誉。

茅台酒俗称茅酒,自获奖后才正式得名茅台酒。再后来,为了以示区别,荣和烧房的酒在茅台被称为“王茅”,这是因为荣和烧房的老板姓王的缘故。华家成义烧房的酒则被称为“华茅”。两家烧房都将获奖荣誉运用到了各自的营销中。

从此以后荣和烧房的酒被称为“王茅”。因为当时王泽履和孙全太、石荣霄创立荣太和烧房时是以“天和号烧房”入的股。王泽履以烧房入股,且家传酿酒手艺,便由王泽履管生产、销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