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時期的英雄有哪些?他們的歷史功績是什麼?

雪域華國堂


翻翻歷史,中華五千年文明,將星璀璨,名將數量遠遠超過名臣。

強秦漢盛隋唐剛猛大明自不必說,即使是在富而不強每天捱揍的南北兩宋,也是將星雲集,反倒是朝中文臣非奸即惡,趙普包拯寇準之類的人物鳳毛麟角,反倒是北宋六賊、秦檜張邦昌、賈似道史彌遠被大家耳熟能詳。

但也有一個朝代例外,什麼于成龍施世綸劉羅鍋紀大煙袋,光是寫他們的小說摞起來就比人還高,就是慈禧把國家鬧得亂七八糟,還出了個什麼“四大名臣”,而名將卻一個巴掌就能數過來,康熙朝北征格爾丹南平三藩,出了幾個名將,雍正朝就出了個年羹堯,乾隆朝出了幾個:嶽鍾琪(雍正朝也在用)阿桂福康安兆惠海蘭察。

從嘉慶開始,名將似乎就絕種了,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八旗兵(再加上漢軍八旗蒙古八旗)那是打一場輸一場,能保住腦袋的將領都算有能耐的。直到大清快亡了,才出了一個能算得上民族英雄的名將。

清朝名將雖然不多,但誰能排到第一位卻有爭議,有人說是多爾袞,有人說是年羹堯,甚至還有人說是皇太極,當然大家說的都有道理,但是筆者個人的看法一直認為排名第一的應該是左宗棠,因為只有他算得上真正的民族英雄。

按照筆者的想法,一個人要想成為民族英雄,不但要有卓著的戰功,還要有先進的軍事思想,更重要的是為國為民的情操,而這三點,左宗棠恰好全都具備。

在歐美各國已經開始堅船利炮的時候,那些只知道馬刀砍弓箭射的大將,算不上名將,只能說是勇將或者莽漢,放著軍火庫裡堆積如山的現代化槍炮不用,卻揮著馬刀向馬克沁重機槍衝鋒的,是昏蛋。

左宗棠收復西北邊疆(敏感的詞不能用,只好模糊代替),是頂著很大的壓力的,因當時比他還有名有權的李鴻章主張把西北邊陲不設防,好省下錢來給他建設海防,也就是“停撤之餉,即勻作海防之餉”。

事實證明左宗棠是正確的,給李鴻章多少錢也沒用,他精心打造的北洋水師就沒打過勝仗,一艘知名敵艦也沒擊沉過,這個話題超出本文範疇,暫不做討論。

左宗棠力排眾議:“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也就是說只要西北邊防一放鬆,英俄(這兩國想要哪塊地盤,現在大家都知道,李鴻章不知道嗎?)兩國就會得寸進尺,到時候海上不安,內陸不寧,國土就真的要被瓜分了。

左宗棠進一步分析:俄國是很強大,我們也很難跟他們掰手腕,但是他們貪得無厭,不管我們怎麼委曲求全,他們的熊掌是一定要伸進來的,只要我們採用先進的槍炮,加上便利的後勤補給,是能打過勞師遠征的沙俄的!

事實證明左宗棠的戰略眼光是極其精確的,左宗棠帶著先進的火槍大炮痛揍阿古柏,沙皇也只敢給阿古柏精神上的鼓勵和有限的軍火,根本就沒敢越境作戰。

而就在左宗棠節節勝利的時候,李鴻章(現在也快被洗白了)又跳出來潑冷水:“西征耗費鉅款,今烏城(烏魯木齊)、吐魯番既得,可以休兵。”幸好左宗棠沒管他聒噪,一直把阿古柏打得服毒自殺才罷手。

要不是左宗棠堅持,現在的雄雞版圖不要說尾巴,連屁股都丟了。

左宗棠之所以成為晚清唯一名將,還在於他肯放眼觀世界,他曾經組建了一支法國僱傭軍(不比法國現有的外籍軍團差),還在蘭州籌建了兵工廠,什麼線膛炮(別的部隊都是沒有膛線的滑膛炮)、後膛七響槍(比三八槍不差),什麼都能造。以至於連德國看了左宗棠全部新式槍炮裝備的部隊之後也感嘆:沙俄要想跟左宗棠打仗,一點勝算都沒有。在積貧積弱的晚清,能夠獲得列強這樣評價的將領,僅左宗棠一人……


半壺老酒半支菸


感謝邀請。清朝有很多的英雄人物,比如多爾袞、多鐸、施琅、沙爾虎達、薩布素、彭春、費揚古、嶽鍾琪、兆惠、福康安、林則徐、關天培、陳化成、海齡、僧格林沁、左宗棠、曾國藩、丁汝昌、劉步蟾、鄧世昌、壽山永山兄弟、聶士成等,他們都是彪斌史冊的英雄。但是我不想說這些大人物,我想說說清朝的三個小人物和他們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清初皇太極時期一個老太太。老太太和她老伴老來得子,含辛茹苦把兒子撫養到16歲成丁,給兒子準備了戰馬、兵器並給兒子說了個媳婦。在老兩口以為馬上就要過好日子的時候,兒子戰死沙場。同時老兩口所在的牛錄要合併至另一個牛錄,清初因為絕大多數牛錄只有幾十丁,所以皇太極時候經常把人口較少的牛錄合併到一起,這意味著整個牛錄都要遷徙。正所謂禍不單行,老頭在寒冬之夜凍死,老太太和兒媳埋了老頭之後去新牛錄報道。結果牛錄額真看上了老太太年輕貌美的兒媳並強行霸佔。老太太眼看著家破人亡就豁出去上盛京告御狀,老太太把自己的遭遇編成了歌謠,邊走邊唱,沿途的老百姓聽了之後除了感嘆老太太悲慘的遭遇之外,八旗壯丁更是群情激奮,說自己在前方打仗,很有可能落了個“妻子不保”、“無養雙親”的結局,民心浮動,軍心動搖。皇太極為了平息民憤處死了那個欺男霸女的牛錄額真,並命令老太太的兒媳為老太太養老送終,老太太去世以後才可以改嫁。

第二個故事,也是老百姓反抗官府的故事。嘉慶曾經東巡去盛京祭祀福陵、昭陵,皇帝出巡就要修御道,修御道必然擾民,遼西的一個村莊就在此之列。這個村莊是一個漢族和回族雜居的村莊,回漢村民在一塊生活了幾百年也都相安無事,非常的和諧。官府的官差因為修御道的事來村子裡強徵土地,這意味著村民的土地、房屋的財產都將受損,但是懾於官差的淫威,村民敢怒不敢言。只有一個回族村民展大(又做諶大)站出來反抗官府強徵村民土地的行為,被官差活活打死。村民同樣告了御狀,最後嘉慶革了縣太爺的職,並處決了打死展大的官差。

第三個故事,千古奇丐武訓。武訓原名武七,是個要飯的乞丐,但是他要飯不為別的,就為能夠建一個義學,讓上不起學的孩子都能讀書。因為武訓以前吃過沒文化的虧,從那時起他就堅定了辦義學的夢想。他一邊乞討一邊幫工,吃的是粗糧鹹菜,穿的是破衣爛衫,就為了攢錢辦義學。他害怕錢財被人搶走,因此求一個姓楊的舉人幫他存錢,楊舉人被武訓的誠心所感動,不僅答應幫他存錢,還答應幫助他實現辦義學的夢想。後來,武訓通過乞討積攢的錢財再加上楊舉人以及其他的鄉紳捐贈的錢財,武訓一共辦了三座義學,不僅親自去請教書先生,還編歌謠勸人們送孩子去義學讀書。清政府也被武訓的誠心所感動,山東巡撫張曜下令免除武訓為辦義學所置田產的田賦,並捐贈銀兩助武訓辦學;光緒皇帝賜“樂善好施”牌匾,並賜黃馬褂,封其為義學正,並賜名武訓,同時下令國史館為武訓立傳。最後,武訓在1896年病逝,離世的時候“聞諸生誦讀聲,猶張目而笑”。趙爾巽主持修《清史稿》的時候,將武訓列入列傳當中,可以說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萬古流芳的乞丐。

好了,三個故事說完了,我的意思很明白,英雄不僅是那些大人物的專屬名詞,為老百姓謀福利的小人物也是英雄!


北洋海軍陸戰隊


左宗棠

力排朝廷眾議,統籌總領全局,在某中堂明裡暗裡使絆子亂攪屎的情況下,頂著沙俄英國等列強的壓力,平定回亂,驅逐阿古柏,收復新疆。

這一點的意義怎麼肯定都是不為過,可以稱之為唐朝之後克服新疆第一人。

想想在那種列強環伺的情況下,真按著某中堂的觀點,讓新疆成為藩屬,俄國必然不會放過這塊土地,浩罕汗國不過幾年就會被俄國吞併,那麼新疆也不例外。以俄國的尿性,這吃進去容易,再想吐出來就太難了。最多在蘇聯解體後,中亞多出一個斯坦國,而甘肅,陝西成為邊境。


扣毛


淺談拙見:第一英雄姚啟聖!籌謀臺灣當不世之功!第二英雄左宗堂收復新疆創千秋偉業!此二人當華夏版圖對角基石!萬古功績其次為曾國藩,張之洞!改制做實業!實幹興國!康梁之流書生誤國,政治形式都拎不清,淡變法,不如說是政治投機!他們和袁崇煥強出頭都是為政治前途,賭的成份大不可以英雄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