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时期的英雄有哪些?他们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雪域华国堂


翻翻历史,中华五千年文明,将星璀璨,名将数量远远超过名臣。

强秦汉盛隋唐刚猛大明自不必说,即使是在富而不强每天挨揍的南北两宋,也是将星云集,反倒是朝中文臣非奸即恶,赵普包拯寇准之类的人物凤毛麟角,反倒是北宋六贼、秦桧张邦昌、贾似道史弥远被大家耳熟能详。

但也有一个朝代例外,什么于成龙施世纶刘罗锅纪大烟袋,光是写他们的小说摞起来就比人还高,就是慈禧把国家闹得乱七八糟,还出了个什么“四大名臣”,而名将却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康熙朝北征格尔丹南平三藩,出了几个名将,雍正朝就出了个年羹尧,乾隆朝出了几个:岳钟琪(雍正朝也在用)阿桂福康安兆惠海兰察。

从嘉庆开始,名将似乎就绝种了,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八旗兵(再加上汉军八旗蒙古八旗)那是打一场输一场,能保住脑袋的将领都算有能耐的。直到大清快亡了,才出了一个能算得上民族英雄的名将。

清朝名将虽然不多,但谁能排到第一位却有争议,有人说是多尔衮,有人说是年羹尧,甚至还有人说是皇太极,当然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是笔者个人的看法一直认为排名第一的应该是左宗棠,因为只有他算得上真正的民族英雄。

按照笔者的想法,一个人要想成为民族英雄,不但要有卓著的战功,还要有先进的军事思想,更重要的是为国为民的情操,而这三点,左宗棠恰好全都具备。

在欧美各国已经开始坚船利炮的时候,那些只知道马刀砍弓箭射的大将,算不上名将,只能说是勇将或者莽汉,放着军火库里堆积如山的现代化枪炮不用,却挥着马刀向马克沁重机枪冲锋的,是昏蛋。

左宗棠收复西北边疆(敏感的词不能用,只好模糊代替),是顶着很大的压力的,因当时比他还有名有权的李鸿章主张把西北边陲不设防,好省下钱来给他建设海防,也就是“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事实证明左宗棠是正确的,给李鸿章多少钱也没用,他精心打造的北洋水师就没打过胜仗,一艘知名敌舰也没击沉过,这个话题超出本文范畴,暂不做讨论。

左宗棠力排众议:“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也就是说只要西北边防一放松,英俄(这两国想要哪块地盘,现在大家都知道,李鸿章不知道吗?)两国就会得寸进尺,到时候海上不安,内陆不宁,国土就真的要被瓜分了。

左宗棠进一步分析:俄国是很强大,我们也很难跟他们掰手腕,但是他们贪得无厌,不管我们怎么委曲求全,他们的熊掌是一定要伸进来的,只要我们采用先进的枪炮,加上便利的后勤补给,是能打过劳师远征的沙俄的!

事实证明左宗棠的战略眼光是极其精确的,左宗棠带着先进的火枪大炮痛揍阿古柏,沙皇也只敢给阿古柏精神上的鼓励和有限的军火,根本就没敢越境作战。

而就在左宗棠节节胜利的时候,李鸿章(现在也快被洗白了)又跳出来泼冷水:“西征耗费巨款,今乌城(乌鲁木齐)、吐鲁番既得,可以休兵。”幸好左宗棠没管他聒噪,一直把阿古柏打得服毒自杀才罢手。

要不是左宗棠坚持,现在的雄鸡版图不要说尾巴,连屁股都丢了。

左宗棠之所以成为晚清唯一名将,还在于他肯放眼观世界,他曾经组建了一支法国雇佣军(不比法国现有的外籍军团差),还在兰州筹建了兵工厂,什么线膛炮(别的部队都是没有膛线的滑膛炮)、后膛七响枪(比三八枪不差),什么都能造。以至于连德国看了左宗棠全部新式枪炮装备的部队之后也感叹:沙俄要想跟左宗棠打仗,一点胜算都没有。在积贫积弱的晚清,能够获得列强这样评价的将领,仅左宗棠一人……


半壶老酒半支烟


感谢邀请。清朝有很多的英雄人物,比如多尔衮、多铎、施琅、沙尔虎达、萨布素、彭春、费扬古、岳钟琪、兆惠、福康安、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海龄、僧格林沁、左宗棠、曾国藩、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寿山永山兄弟、聂士成等,他们都是彪斌史册的英雄。但是我不想说这些大人物,我想说说清朝的三个小人物和他们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清初皇太极时期一个老太太。老太太和她老伴老来得子,含辛茹苦把儿子抚养到16岁成丁,给儿子准备了战马、兵器并给儿子说了个媳妇。在老两口以为马上就要过好日子的时候,儿子战死沙场。同时老两口所在的牛录要合并至另一个牛录,清初因为绝大多数牛录只有几十丁,所以皇太极时候经常把人口较少的牛录合并到一起,这意味着整个牛录都要迁徙。正所谓祸不单行,老头在寒冬之夜冻死,老太太和儿媳埋了老头之后去新牛录报道。结果牛录额真看上了老太太年轻貌美的儿媳并强行霸占。老太太眼看着家破人亡就豁出去上盛京告御状,老太太把自己的遭遇编成了歌谣,边走边唱,沿途的老百姓听了之后除了感叹老太太悲惨的遭遇之外,八旗壮丁更是群情激奋,说自己在前方打仗,很有可能落了个“妻子不保”、“无养双亲”的结局,民心浮动,军心动摇。皇太极为了平息民愤处死了那个欺男霸女的牛录额真,并命令老太太的儿媳为老太太养老送终,老太太去世以后才可以改嫁。

第二个故事,也是老百姓反抗官府的故事。嘉庆曾经东巡去盛京祭祀福陵、昭陵,皇帝出巡就要修御道,修御道必然扰民,辽西的一个村庄就在此之列。这个村庄是一个汉族和回族杂居的村庄,回汉村民在一块生活了几百年也都相安无事,非常的和谐。官府的官差因为修御道的事来村子里强征土地,这意味着村民的土地、房屋的财产都将受损,但是慑于官差的淫威,村民敢怒不敢言。只有一个回族村民展大(又做谌大)站出来反抗官府强征村民土地的行为,被官差活活打死。村民同样告了御状,最后嘉庆革了县太爷的职,并处决了打死展大的官差。

第三个故事,千古奇丐武训。武训原名武七,是个要饭的乞丐,但是他要饭不为别的,就为能够建一个义学,让上不起学的孩子都能读书。因为武训以前吃过没文化的亏,从那时起他就坚定了办义学的梦想。他一边乞讨一边帮工,吃的是粗粮咸菜,穿的是破衣烂衫,就为了攒钱办义学。他害怕钱财被人抢走,因此求一个姓杨的举人帮他存钱,杨举人被武训的诚心所感动,不仅答应帮他存钱,还答应帮助他实现办义学的梦想。后来,武训通过乞讨积攒的钱财再加上杨举人以及其他的乡绅捐赠的钱财,武训一共办了三座义学,不仅亲自去请教书先生,还编歌谣劝人们送孩子去义学读书。清政府也被武训的诚心所感动,山东巡抚张曜下令免除武训为办义学所置田产的田赋,并捐赠银两助武训办学;光绪皇帝赐“乐善好施”牌匾,并赐黄马褂,封其为义学正,并赐名武训,同时下令国史馆为武训立传。最后,武训在1896年病逝,离世的时候“闻诸生诵读声,犹张目而笑”。赵尔巽主持修《清史稿》的时候,将武训列入列传当中,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万古流芳的乞丐。

好了,三个故事说完了,我的意思很明白,英雄不仅是那些大人物的专属名词,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小人物也是英雄!


北洋海军陆战队


左宗棠

力排朝廷众议,统筹总领全局,在某中堂明里暗里使绊子乱搅屎的情况下,顶着沙俄英国等列强的压力,平定回乱,驱逐阿古柏,收复新疆。

这一点的意义怎么肯定都是不为过,可以称之为唐朝之后克服新疆第一人。

想想在那种列强环伺的情况下,真按着某中堂的观点,让新疆成为藩属,俄国必然不会放过这块土地,浩罕汗国不过几年就会被俄国吞并,那么新疆也不例外。以俄国的尿性,这吃进去容易,再想吐出来就太难了。最多在苏联解体后,中亚多出一个斯坦国,而甘肃,陕西成为边境。


扣毛


浅谈拙见:第一英雄姚启圣!筹谋台湾当不世之功!第二英雄左宗堂收复新疆创千秋伟业!此二人当华夏版图对角基石!万古功绩其次为曾国藩,张之洞!改制做实业!实干兴国!康梁之流书生误国,政治形式都拎不清,淡变法,不如说是政治投机!他们和袁崇焕强出头都是为政治前途,赌的成份大不可以英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