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大貪官,溥儀怒斥滿清滅亡第一罪人,僅銀行存款就有兩百萬

晚清最大貪官,溥儀怒斥滿清滅亡第一罪人,僅銀行存款就有兩百萬

清朝滅亡的第一罪人是誰?

有人說,這還要問,肯定是禍國殃民的慈禧太后啊。作為晚清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半個多世紀,說她是“晚清第一罪人”並不不為過。

可末代皇帝溥儀卻不這麼看,在他心目中,“晚清第一罪人”另有人選。這個人死後,溥儀給他上諡號,內務府初步給出“哲”,按諡號解,知人曰哲。

晚清最大貪官,溥儀怒斥滿清滅亡第一罪人,僅銀行存款就有兩百萬

溥儀不同意,他自己選擇了四個諡號,“謬、醜、幽、厲”。這四個諡號都是充滿指責,比如大家熟悉的周幽王、周厲王,以這些字為諡號的皇帝,無一不是臭名昭著的人。

在宗族人和載灃的勸說下,溥儀最終網開一面,賜予諡號“密”。所謂諡號“密”,有“追悔前過”,意思是說應該對之前的所作所為感到悔過。在清朝所有親王的諡號中,“密”字是最差的一個。

這個人就是清朝首任內閣總理大臣和碩慶親王奕劻。作為晚清最大的貪官,奕劻給後人的直接印象是這樣的:能力一般,可官運亨通,貪汙手段更是層出不窮。

晚清最大貪官,溥儀怒斥滿清滅亡第一罪人,僅銀行存款就有兩百萬

溥儀對奕劻有過這樣的評價,“受袁世凱的錢,勸太后讓國,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斷送在奕劻手裡。”溥儀的意思很明確,大清兩百多年就此斷送,奕劻是頭號罪人。

奕劻有多貪?1908年,奕劻七十大壽。為了區別送賀禮人的區別,奕劻命人做了四個登基名冊,根據來人送禮多少分為四個等級。據稱,僅靠一次七十壽旦,奕劻就獲得白銀超過五十萬兩,其餘禮品作價更是超過百萬以上。

晚清最大貪官,溥儀怒斥滿清滅亡第一罪人,僅銀行存款就有兩百萬

1911年,英國權威報紙《泰晤士報》刊發了一篇關於奕劻的報道,稱奕劻在英國銀行的存款達到了驚人的712.5萬英鎊,在匯豐銀行一家便存了200萬兩銀子。

這是一個天文數字,跟乾隆時期的大貪官和珅有的一比。奕劻富可敵國,離不開部下的“貢獻”。所有人中,袁世凱無疑是出手最大方的,每次前來拜訪,袁世凱孝敬不少於10萬兩銀子,甚至挪用北洋公款向奕劻行賄。

晚清最大貪官,溥儀怒斥滿清滅亡第一罪人,僅銀行存款就有兩百萬

在晚清最後一段時間裡,奕劻和袁世凱配合的“天衣無縫”。得到了後來,奕劻更是來者不拒。做到這種地步了,難怪溥儀痛罵,“以理內政,則內政無不荒,以理外交,則外交無不敗……奕劻於皇族中,固斷送滿清之第一罪人矣。”

參考資料:《我的前半生》、《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