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島蛤蜊市場「搶手貨」,青島如何將小蛤蜊做成大產業

中國水產頻道報道,每年春天,約3000粒才夠一斤重的蛤蜊苗被播撒到灘塗之上;差不多一年之後,當它們生長到八九十粒達到一斤重的時候,會陸續被捕撈上岸;等待在碼頭的商販甚至為了搶到它們而拼智力、拼體力,隨後送上餐桌。這就是紅島蛤蜊,作為青島農產品的一張閃亮名片,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青島、瞭解青島。

红岛蛤蜊市场“抢手货”,青岛如何将小蛤蜊做成大产业

半島記者日前來到紅島街道東大洋碼頭,見到了一幅熱鬧場面。吊車將漁船上一兜又一兜的蛤蜊吊上碼頭,或者直接吊進碼頭上停靠的貨車裡。蛤蜊被裝進貨車裡,工人用鐵鍁攤平,然後用棉被似的簾子遮蓋住蛤蜊。據工人介紹,蛤蜊受不了在太陽下暴曬,蓋上“被子”能夠保溼。

整個過程中漁民很放鬆,只要把蛤蜊順利交給商販就可以。相比之下,商販們往往很忙碌,他們要盯著吊車上連接網兜的秤,將數字記錄下來。“漁民捕撈之前,往往已經拿到了‘訂單’。”在碼頭上,東大洋社區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每天凌晨三四點鐘,帶著任務的漁民駕船趕往養殖區域,捕撈完既定重量的蛤蜊,在上午八九點鐘回到碼頭,然後將蛤蜊交給等待著的商販。

在交貨的時候,碼頭最為熱鬧。不少時候,蛤蜊產量滿足不了所有商販的要求。因為這種蛤蜊供不應求,市場需求量很大,“商販都是定了多少斤就要拿到多少斤,差個十斤八斤都不行。”工作人員說,為了拿到足夠的蛤蜊,商販們看到漁船靠岸,會立即衝過去,用手畫個圈,就“定”下了幾大網兜蛤蜊;這時候不爭搶,就可能拿不到足夠的貨物,有時候商販之間畫圈有了交集,就要拼智力去爭取、拼體力把貨物裝進自家車裡。

除了商販,還有不少市民也喜歡到碼頭購買。驅車來買蛤蜊的王先生家住市區,他這次來碼頭買上100斤,帶回去跟親朋好友分著吃,新鮮、便宜又放心。

红岛蛤蜊市场“抢手货”,青岛如何将小蛤蜊做成大产业

實際上,直接從碼頭購買的蛤蜊不能立即烹飪食用,還需要多個環節。“這些買走大部分蛤蜊的商販,要對蛤蜊進行吐沙、清洗、分揀等多個環節。”工作人員說。

別看紅島蛤蜊個頭不大,它已經形成一個很大的產業鏈。紅島是青島著名的貝類養殖基地,2017年紅島蛤蜊養殖面積達到兩萬三千多畝,年產量六萬餘噸,從業人數2600餘人。以東大洋社區為例,全社區4100餘人中有漁民500餘名,主要以海洋捕撈、養殖、加工、銷售為主,其中,打交道最多的就是以蛤蜊為主的貝類。

據紅島街道辦事處副主任任強介紹,隨著紅島蛤蜊知名度與美譽度不斷提高,蛤蜊相關特色經濟蓬勃發展,比如漁家宴,以蛤蜊為主材可以做出數十種美味。同時蛤蜊育苗、倉儲、物流、加工等也逐漸形成規模。近年來,紅島街道積極推進養殖、加工、銷售、運輸、餐飲、旅遊全產業鏈的開發,截至目前共有養殖加工企業260餘家,2017年實現工業產值20億元,帶動旅遊收入2億多元,實現了小蛤蜊帶動大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4年起,紅島街道主導舉辦蛤蜊節,通過節會探索休閒旅遊產業發展,十餘年來蛤蜊節也成為島城人喜愛的旅遊節會之一,遊客到紅島挖蛤蜊、吃蛤蜊,體驗漁家生活,這不僅是青島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活動,更成為紅島新的經濟增長點。

紅島地處膠州灣東北部,周邊海域水質優良,特殊的泥質灘塗富含有機物質和微生物,水流、水量等也特別適合蛤蜊生長,因此,紅島蛤蜊生長週期較短(通常在一年半左右),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成就了其獨特的口味:皮薄、肉嫩、味道鮮美。

據悉,多年來紅島街道注重蛤蜊養殖品質化、品牌化,並通過合理規劃、歇灘輪養等方式改善膠州灣水質,同時大力推行岸線綜合整治。通過海灣治理和海洋生態環境的修復,蛤蜊品質不斷提升。

蛤蜊的“風光”,背後是獨特的成長故事。東大洋社區漁民王雪元今年33歲,他有著約300畝灘塗。每當三四月份,他就從南方購買蛤蜊苗種。這些苗種個頭很小,2500到3000粒才有1斤重,但價格不低,往往是“一分錢數粒”。帶著苗種,王雪元和工人們駕船趕到養殖區域,將其“播種”下去。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他們要密切關注著蛤蜊的長勢。當它們達到一定的個頭,一般是八九十粒蛤蜊達到1斤重,也就是“從三千分之一長到近百分之一”,漁民開始了陸陸續續的捕撈:使用特製的漁網,這種漁具像是籠子,上面還豎起一些鐵鉤子,用漁船拖著,將蛤蜊“劃拉”進網裡。

因為播種的時間不同,成長期從一年到更長時間都有,收穫的時間也不同,紅島蛤蜊全年都有收穫,因此它們全年下來一直是島城市民餐桌上的美食。

紅島蛤蜊是膠州灣蛤蜊的一種。殼薄、肉質肥美、湯汁濃鮮、口味獨特上乘,人稱“百味之冠”,這是人們對膠州灣蛤蜊的評價。

據當地漁民回憶,膠州灣內很早就有蛤蜊,但面積和產量是通過自然繁殖逐年多起來的。據《嶗山縣誌》記載,自1964年開始,嶗山縣紅島公社封灘養殖蛤蜊2000餘畝,當年起即向國家交售,其中部分供外貿單位出口。

膠州灣蛤蜊生產海域位於膠州灣北部,因潮汐、河流、底質等因素,使得該海域更加肥腴,同時灘塗廣闊,多為泥沙底質。此外,此海域浮游植物豐富,可謂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膠州灣蛤蜊的優秀品質。膠州灣蛤蜊成品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與鐵、鈣、磷、硒、鋅等微量元素,以及多種維生素,屬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而且所含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59.18。

膠州灣蛤蜊的苗種,一部分來自本保護區自然生優質苗,其他來自福建、浙江親體優良、技術規範的正規育苗公司。整個海域規劃分片,輪番放苗,優化蛤蜊的生活環境,以提高肥滿度、營養含量等指標。工作人員在泥含量過高的海區撒沙,營造適宜的底質環境;建立生產日誌、定期進行水質檢測、生物體抽樣檢測,監控生產過程的質量安全;形成生產記錄,包括苗種來源、放苗時間與密度、各期生長速度、病害發生及治療用藥情況、各期水質檢測、生物體檢測結果、收穫日期規格等。

2010年4月,膠州灣蛤蜊獲批成為國家農業部准予登記的地理標誌農產品,也是青島市第一個水產類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