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巧分類 秒變“搶手貨”

不想分、不願分、不好管,是農村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遇到的共性問題。

作為全省第一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試點市,去年以來,榮成市在基本實現農村垃圾分類全覆蓋的基礎上,進一步打通垃圾收集、轉運、處理、再利用全鏈條,走出了一條垃圾減量化分類、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的新路子。

信用管理,垃圾分類有了新的“打開方式”

3月15日清晨,榮成市東山街道八河孔家村的村民們像往常一樣陸續來到村頭的垃圾收集房,將分類好的垃圾倒入相應的垃圾桶中。

而在分類垃圾桶旁邊,還有村“兩委”安排的執勤人員負責做好記錄,遇到村民分類有誤的予以指導。剛把垃圾分類放好的村民王桂萍說:“村裡宣傳得好,現在分類都成習慣了,家裡的垃圾每天收集每天清,環境乾淨,心裡舒坦。”

垃圾巧分类 秒变“抢手货”

將垃圾分類情況與信用管理掛鉤,作為評比“先進戶”和發放福利待遇的主要依據,村民參與垃圾分類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空前高漲……僅用了幾個月時間,榮成市就將垃圾分類的全新“打開方式”在883個村居全面鋪開。

在榮成市各村居,村“兩委”幹部兼職當垃圾收集管理員,重點把好源頭小型垃圾桶分類關和垃圾房分類檢查關。根據垃圾分類記錄,對小垃圾桶分類到位、桶體乾淨整潔的家庭,適當予以信用獎分。

部分村居還根據投放有害垃圾數量、投放準確率、二次分揀程度等情況,設置兌換生活用品。各村還發動志願者參與,入戶指導,並依據分包戶分類實施情況,予以信用加減分。

針對分類不到位、桶體不乾淨的家庭,連續三次分類不合格的扣減信用分5分,對亂扔垃圾者扣減信用分5分。設立信用基金的村居按照每獎勵信用分1分,激勵信用基金1000元的標準,以獎代補,激發群眾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變廢為寶,“投—收—運”環節無縫銜接

在垃圾分類的硬件保障方面,榮成已累計投入1.34億元,購置組合式戶型桶、垃圾箱等22.6萬餘個,配備分類收集、集中壓縮等專業車輛93輛。

同時,榮成市通過智慧城市建設,為每輛車規劃最優運輸路線,掛出運行圖、定出時間表,做到車桶無縫對接;建起高標準垃圾投放房1100處,升級改造中轉站1處,實現“投—收—運”環節無縫銜接。

前端打通了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後續的分類處理必須跟上。

垃圾處理方面,早在2014年,榮成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就投入使用,為後續垃圾分類處理、再利用提供了條件。在榮成市固廢產業園,每天,運送到這裡的垃圾分類處置。對可燃垃圾,進行焚燒處理,轉化成電能,直接輸送到榮成市各生產生活領域。還有一部分熱能用於滿足開發區企業供熱、供汽需求。據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日可處理生活垃圾1050噸,年最大發電量1.4億度。

對固體廢棄物、建築垃圾和可燃垃圾燃燒殘渣,榮成市通過科技創新和民營企業參與的方式,進行再加工、再利用,變廢為寶。

在石島管理區順達建材產業園內,用建築垃圾生產的裝配式建築模塊成為“搶手貨”。項目負責人王本傑介紹,這裡有2條新建的固體廢棄物生產線,近日正式投入批量生產,通過採用國內先進工藝,可將建築垃圾進行環保處理並轉換成新型建築材料,日處理建築垃圾能力達2500噸,預計年產值可達8000萬元。

分類分得好,垃圾也是寶。榮成市環衛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榮成將繼續加快智慧平臺建設,對現有的數字環衛平臺進行升級改造,增設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監控模塊,建立“日檢查、周彙總、月研判”推進機制,實行垃圾分類處理智慧化管理。(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杜曉瑩 通訊員 李鍾芸 王璐/文 湯振冰/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