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醫科普|「滑鼠手」並非都是滑鼠造成的

青医科普|“鼠标手”并非都是鼠标造成的

最近,一位從事快板表演的老藝術家,在近兩個月的連續演出後,忽然感到手指麻木、疼痛,後疼痛放射至手掌、肩部,以致老人不得不放棄了接下來的演出,疾病也同時嚴重影響到了她的睡眠。

老人得了什麼病?來到我院康復科進行詳細檢查後,發現患者“左手活動受限,握力下降,正中神經分佈區痛溫覺減退,左腕關節處畸形”。即我們俗話說的“鼠標手”。可老人平時不用電腦和鼠標,怎麼能得鼠標手呢?

“鼠標手”在臨床被稱為“腕管綜合徵”。如不及時治療,發展到晚期會出現肌肉萎縮,影響到手的運動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殘疾!

來自正中神經的“抗議”

腕管綜合徵,指的是人的手腕處的神經和血管長期受到壓迫,而產生手指,主要是食指和中指的僵硬、麻木以及手部無力的現象。

腕管是什麼?為什麼容易受損呢?這需要從腕管的結構說起。

腕管是腕前區的一個骨纖維性管道,內有正中神經、指屈肌肌腱、腱鞘、拇長屈肌肌腱和腱鞘。管腔狹窄缺乏彈性,腕橫韌帶比較堅韌,在腕關節遠側相對較厚。任何原因導致的管腔狹窄或內容物體積增大以及腕橫韌帶增厚,都能使腕管內壓力增高,壓迫正中神經,使血液供應減少,造成神經損傷,從而引發一系列症狀。

青医科普|“鼠标手”并非都是鼠标造成的

鼠標是“罪魁禍首”嗎?

青医科普|“鼠标手”并非都是鼠标造成的

許多人認為腕管綜合徵發病率增高與電腦和手機的普及、手及腕部過度使用有關。但卻不盡然,因為腕管綜合徵早在計算機出現前就已經存在了,臨床上好發人群也不是常用電腦者。女性發病率較男性更高,老年婦女患病率最高,到65歲時,女性患病率幾乎是男性的4倍(分別為5.1% 和 1.3%)。

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適度使用電腦與腕管綜合徵發生無明顯相關性,過度使用電腦也僅為腕管綜合徵發生的次要危險因素。肥胖以及頻繁、反覆、用力的手及腕部活動與腕管綜合徵發生密切相關。

肥胖增加腕管綜合徵發病風險的原因是由於肥胖者腕管內脂肪組織增多,內容物增加使腕管內壓力增高,正中神經受壓,引起神經損傷。此外,肥胖是代謝綜合徵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代謝綜合徵常可引起周圍神經病變。

可見,老藝術家的“鼠標手”顯然不是由於操作計算機所致,而是由於高強度演出,左手頻繁打板、旋轉腕關節所致。

手指麻、痛,千萬別大意

由於正中神經受到損害,腕管綜合徵患者一般先出現橈側3個半手指疼痛、麻木等感覺異常。隨病情進展可出現運動功能障礙,如拇指外展、對掌無力,典型病例可表現為猿掌。很多時候,夜間手指麻木是腕管綜合徵首發症狀,患者常常在夜間因手指麻醒。

腕管綜合徵患者晚期會出現魚際肌萎縮,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錯過早期治療時機,患者將發生手功能不可逆的完全性喪失,因此早診早治顯得尤為重要。

別讓腕管“壓力山大”

腕管內壓力是隨著手腕姿勢的變化而變化的。中立位時,壓力為2.5mmHg,腕關節過度屈曲時,壓力為中立時的8倍,腕關節過度伸展時則為中立時的10倍。當壓力增高超過30mmHg時,正中神經的傳導功能就會受到影響,持續不緩解就會造成神經損害。腕管綜合徵患者的腕管壓力明顯增高,遠遠超出正常範圍。

青医科普|“鼠标手”并非都是鼠标造成的

早期輕度患者一般會接受保守治療,包括服用一些營養神經藥物、石膏固定或者超聲波治療等;比較嚴重的患者,在醫生建議下,有可能就要採取手術治療,包括各種切開手術、小切口減壓及內窺鏡手術等。對於已經嚴重到出現肌肉萎縮,即使進行手術治療,也只能部分恢復肌肉功能。

其中,肌骨超聲是康復醫生手中最得意的可視化武器,利用它就可以對腕管內神經、肌腱、血管、韌帶等結構進行觀察,探知它們是否出現了異常改變,對這些結構進行動態觀察,這是超聲獨有的優勢;還可以在超聲引導下,對腕管進行精準治療,以消除壓迫,解放神經。

針對這位老藝術家,醫生在給予其超聲引導下皮質類固醇注射、神經水分離等治療後,患者手指疼痛感明顯好轉,又可以拿起心愛的快板,繼續演出和傳承技藝了。

鐵山老師話康復

掃描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