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科學家對「長生不老」的研究到哪一步了?

科學,特別是醫學科學的誕生和發展,使人們對死亡的恐懼大為減少。因為通過醫學科學的方式,人類可以克服許多疾病對人類生命的威脅、抗拒人類壽命的短縮。傳統醫學科學對死亡的態度是儘量保持人類身心健康,延長人類的壽命,延遲死亡的到來。科學家探求死亡的機理,企圖通過對死亡機理的認識和理解,能夠延緩死亡的到來,增加人類的壽命。

這裡涉及的傳統科學或醫學科學超越死亡的方式,主要是對長生不老而不是長生不死的研究,更談不上對死亡的否認或對之死亡的企望。

科普—科學家對“長生不老”的研究到哪一步了?

(1)過氧歧化酶與長生不老。

生物工程、人體科學和現代醫學的進展,已經使人類延年益壽成為可能。遺傳工程技術最有可能在這方面創造奇蹟。美國科學家於20世紀80年代提出人類基因組劃工程,其目標是定位人類基因組中大約10萬個基因,也就是說,要在人類23對染色體中每一條上確定這些基因的位置以及與它們相鄰的基因。這一計劃最終是為了測定組成人類染色體的30萬個鹼基對左右的DNA序列。現在這個項目已發展為當前國際生命科學領域中一項最引人矚目的研究,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將徹底揭開人類生長、發育、健康的奧秘,極大地提高人類的生存質量,科學研究已經發現在人體和動植物體內存在一種“超級基因”,它既指揮著生物體的免疫系統,又決定著人體和其他生物體的壽命。通過進一步研究,科學家發現在各種生物體基因鏈上都存在著過氧歧化酶(SOD),而過氧歧化酶與人體壽命長短關係極大。

科普—科學家對“長生不老”的研究到哪一步了?

分子生物學家蘭克菜斯用黴菌做實驗證實,在基因鏈中,過氧歧化酶的指令基因功能最強的黴菌所產生的過氧歧化酶壽命也最長。專家們相信,總有一天可以找到一把合適的“手術刀”,在更先進的顯微技術條件下,將人體基因鏈中的“超級基因”稍微改造一下使它指揮產生出更多的過氧歧化酶,讓人類紅顏不老,青春永駐。

各種各樣的“防老劑”,無疑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人類的壽命。據悉,前蘇聯曾秘密研究如何有效地用藥物方法創造“長命超人”。前聯邦德國一位消息靈通人士指出,前蘇聯當時有望可在數年內發明一種神奇的藥丸,使人活上200歲,他說前蘇聯至少已經做了100多種延長人類壽命的實驗。

(2)死亡激素的控制與長生不老。

科普—科學家對“長生不老”的研究到哪一步了?

為了探討衰老和死亡的生物、化學機理,科學家們經過近百年的努力,已提出了許多學說,如細胞膜損傷說、細胞遺傳性損傷說、內分泌失調說、廢物中毒說等。近年來又有人提出了“死亡激素說”,即人腦中的腦垂體可以定期釋放一種類似“死亡激素”的化學物質,它能阻止或干擾人體內正常細胞利用甲狀腺素。這樣會使細胞不能利用甲狀腺素而致代謝能力下降,導致細胞逐漸衰老和死亡。每個人從青春期開始,腦垂體就逐漸釋放這種“死亡激素”,人體的細胞利用甲狀腺素的能力也逐漸降低,直至最終完全失去這一功能,死亡之神也就降臨了。

根據這種“死亡激素說”,個人的生命猶如電影的一盤膠捲,人的一生就像在放映電影,放映過程中激素起著開關的作用。人體內的生物化學反應是相互影響的,A產物影響B產物,B產物影響C產物,C產物影響D產物激素就是調節這些反應的“開關”,其中“死亡激素”控制的是通向死亡之路的調節器。如果能去掉“死亡激素”這個關鍵性的“開關”,那麼人的“生命膠捲”就會“空轉”起來,人的生命就將停留在某個階段上,衰老就會與他無緣。

科普—科學家對“長生不老”的研究到哪一步了?

(3)減少睡眠以求長壽。

近年來,人類開始以延長壽命為目的,對睡眠進行研究,發現人生竟有1/3的時間用於睡眠。有人於是提出,當前對壽命的計算中包括了睡眠時間,因為睡眠狀態與非睡眠狀態有著本質的區別,所以壽命應當扣除睡眠時間。有人計算,一個壽命為60歲的人總共活了21900天。他一生的時間是這樣分配的:睡眠20年,吃飯6年,穿衣梳洗5年,上班下班和旅途消耗5年,娛樂8年,生病3年,等待3年,打電話1年,照鏡子70天,擤鼻涕10天,最後剩下3205天(即8年零285天)。

如果這樣計算,一個人真正從事事業的時間就少得太可憐了。如果將吃飯、穿衣等算是生活的內容,僅僅扣除睡眠時間,那麼一個人醒著生活的時間也只有40年

科普—科學家對“長生不老”的研究到哪一步了?

因此,如果將生命的本質界定為實質性思維,那麼我們只能接受60歲的人只活了40歲這個讓人悲觀的結論;如果將生命的本質界定在非死亡狀態,那麼睡眠時間就應該算在壽命之中。

一些科學家從睡眠機制入手,在不影響恢復疲勞和各項功能的前提下,研製縮短睡眠的藥物、方法和工具,但目前尚無滿意結果。人們如果不以延長睡眠時間來消除疲勞,而是以漸進的方式縮短睡眠時間和提高睡眠質量,則是相對地延長了壽命。

科普—科學家對“長生不老”的研究到哪一步了?

(4)利用固氮功能延長壽命

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在撒哈拉沙漠中發現了一股遊牧民族圖布人,他們每天只吃幾顆椰棗,喝一點用荒漠中的草根浸泡的濃茶維持生命,但身體健壯。同樣,非洲幾內亞山區的山民,每天只吃一點蔬菜和山芋,最多加一點豆類及花生,每天每人所攝取的蛋白質僅22克,只是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最低標準的1/3,然而他的身體卻十分健壯,兒童的死亡率也很低。經過研究發現人的腸道內有豐富的固氮菌,在體內可以吸引和固定空氣中的氮,繼而合成蛋白質。於是,科學家設想,假如有一天人也像豆科植物那樣,具備了“根瘤菌”的固氮功能的物質,人類就可以免除因現代人類的食物所引起的各種疾病之苦從而大延長人的壽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