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杨门(十三)杨家将屡遭陷害,为什么佘太君仍坚持出兵救驾

对于北宋杨家将的评价,数百年来民间老百姓都会毫不犹豫的说出"忠烈"二字。所谓忠,是指这个将门世家对国家的忠诚,每次在国家处于危难之中的时候都会出现他们的身影。所谓烈,是指这个将门世家对国家做出的牺牲颇为壮烈,全家老少,妇孺儿童都在抵抗外族侵略的战争中牺牲了。按道理这样的家族对于国家来说是无价之宝,应该给予高规格的对待,这需要包括物质、荣誉、地位、权利等方面的体现。然而在宋真宗时期,杨家将却是屡遭陷害,而且经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家族多次处于被灭的边沿,让人感到非常气愤。

大话杨门(十三)杨家将屡遭陷害,为什么佘太君仍坚持出兵救驾

在演义小说中,从杨继业战死两狼谷开始,整个杨家就遭到宋朝朝廷和皇帝方面不公正的待遇。无论是宋太宗赵光义找理由给潘仁美脱罪,还是宋真宗想要推翻其父的圣旨拆毁天波楼,还是冤枉杨延昭私卖御酒将其处死,这些都体现了宋朝掌权者对杨家将的猜忌。而这样的猜忌时刻都伴随着杨家这样的降将世家,即便有寇准这样的正值大臣尽力保护,可也免不了这个家族面临的各种危机。最让人气愤的是,宋真宗对自己的这种卸磨杀驴的行为毫无羞耻,每当出现战争危机时,他就恬不知耻的召唤杨延昭护驾,仿佛之前做过的事情都不存在。

大话杨门(十三)杨家将屡遭陷害,为什么佘太君仍坚持出兵救驾

然而对于宋真宗的这种无耻行为,佘太君却听之任之,没有任何怨言。当宋真宗被辽军围困在魏府,他下旨让杨延昭带兵北上救援时,杨延昭都因心灰意冷而想拒绝命令去浪迹天涯了,而佘太君却坚持要他带兵北上,甚至还将杨延昭骂得狗血淋头。佘太君这种以德报怨的行为非常让人敬佩,也很难让普通人所理解。在宋太宗时期,杨家就为了就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她的儿子和丈夫都死在了抗辽的战场上。对于仅剩下的一个儿子,按道理佘太君应该百倍的珍惜,不会轻易的将其推向险地,这是一个母亲的基本原则。

大话杨门(十三)杨家将屡遭陷害,为什么佘太君仍坚持出兵救驾

然而每当听到辽军南下,宋朝军队接连失败,国家处于危难之中时,她又毫不犹豫的催促着杨延昭带兵北上。此时她压下了对夫死子丧的悲哀,忘却了宋真宗对杨家的猜忌和陷害,把家国的安全放在了第一的位置。佘太君的这种伟大行为实在让人难以置信,这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她的这种感情似乎已经完全升华到了圣人级别,已经超脱了物质层面,成为了一种杨家将的精神象征。杨延昭对于宋真宗的陷害心灰意冷,杨家将的外姓将领对不公正的待遇义愤填膺,甚至提出了造反的建议,然而这一切都不能改变佘太君坚持的杀敌报国的心。

大话杨门(十三)杨家将屡遭陷害,为什么佘太君仍坚持出兵救驾

很多杨家将的粉丝认为,这是在弘扬一种古代人民最为纯粹的对国家的信念和爱国的情操。然而我们从杨家将故事中来分析,佘太君的这种坚持杀敌报国的态度却不是简单就能解释的。我认为这是她在一生抗辽经历当中的经验总结,也是在抗辽战争过程中形成的家国情怀。佘太君的抗辽远远早于宋朝的建立,甚至在后周建立之前她就处于抗辽的第一线了。从折家军的大小姐,到杨家将的老令婆,再到东京汴梁天波府的掌舵人,她的一辈子都在抗辽。她对辽国危害的理解,远远的强于北宋将门,更不要说宋真宗这种温室里长大的皇帝。

大话杨门(十三)杨家将屡遭陷害,为什么佘太君仍坚持出兵救驾

可以说对于辽国南下对中华文明的危害,佘太君理解远比宋朝的任何人都深。因为她自小就见过辽军南下劫掠对长城边境的破坏,对当地老百姓造成的巨大灾难。那种地狱般的尸横遍野的场景只有在五胡乱华时期才在中原出现过,而折家军和杨家将存在的使命就是将这些灾难阻挡在长城以北。以八贤王为首的北宋将门也对这种危害有所察觉,却没有切身体会,还是抱有侥幸心理的。宋真宗是温室里长大的,身边和周围都是善于迎合上意和溜须拍马的文臣,更对战争的灾难没有概念。

大话杨门(十三)杨家将屡遭陷害,为什么佘太君仍坚持出兵救驾

杨延昭这一代人都是在抗辽的前线长大的,对辽国的危害有一定的理解。然而他们都是在父母的庇佑下成长,对创业时期的艰难也没有太多的感触,所以他们不会犹如佘太君这样坚定的信念。在连续受到不公正待遇,多次找到皇帝的陷害后,心灰意冷的杨延昭选择了逃避。如果只是普通的战争行为,佘太君或许不会训斥杨延昭,甚至可能帮着儿子逃跑。但是在面对国家存亡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面对辽国这个事关民族存亡生死大敌,佘太君就不允许儿子临阵脱逃,反而逼着儿子带兵北上救驾抗辽。

大话杨门(十三)杨家将屡遭陷害,为什么佘太君仍坚持出兵救驾

世人都知道兵凶战危,虽然杨延昭作为主帅不一定冲杀在队伍前面,但战场上的风险始终存在。然而对于佘太君来讲,一家的存亡和一国的存亡不可相提并论,他宁愿这个儿子战死在抗辽的战场上,也不想辽军长驱直入给整个民族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所以说,不论是杨家将前期逼着儿子抗辽救驾,还是后期组建的杨门女将坚持抗辽,都表达了佘太君这个角色最为高尚的家国情怀。与她相比,八贤王为了将门世家的利益的反复算计,宋真宗对杨家将的猜忌,还有朝廷文官集团的各种蝇营狗苟都是过眼云烟。而在历史上为中国老百姓所认可的,被民间故事和戏曲、评书等弘扬的,只能是佘太君这种坚持抗击外族侵略的家国情怀。从这一点上讲,只有佘太君才是杨家将的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