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楊門(十三)楊家將屢遭陷害,爲什麼佘太君仍堅持出兵救駕

對於北宋楊家將的評價,數百年來民間老百姓都會毫不猶豫的說出"忠烈"二字。所謂忠,是指這個將門世家對國家的忠誠,每次在國家處於危難之中的時候都會出現他們的身影。所謂烈,是指這個將門世家對國家做出的犧牲頗為壯烈,全家老少,婦孺兒童都在抵抗外族侵略的戰爭中犧牲了。按道理這樣的家族對於國家來說是無價之寶,應該給予高規格的對待,這需要包括物質、榮譽、地位、權利等方面的體現。然而在宋真宗時期,楊家將卻是屢遭陷害,而且經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家族多次處於被滅的邊沿,讓人感到非常氣憤。

大話楊門(十三)楊家將屢遭陷害,為什麼佘太君仍堅持出兵救駕

在演義小說中,從楊繼業戰死兩狼谷開始,整個楊家就遭到宋朝朝廷和皇帝方面不公正的待遇。無論是宋太宗趙光義找理由給潘仁美脫罪,還是宋真宗想要推翻其父的聖旨拆毀天波樓,還是冤枉楊延昭私賣御酒將其處死,這些都體現了宋朝掌權者對楊家將的猜忌。而這樣的猜忌時刻都伴隨著楊家這樣的降將世家,即便有寇準這樣的正值大臣盡力保護,可也免不了這個家族面臨的各種危機。最讓人氣憤的是,宋真宗對自己的這種卸磨殺驢的行為毫無羞恥,每當出現戰爭危機時,他就恬不知恥的召喚楊延昭護駕,彷彿之前做過的事情都不存在。

大話楊門(十三)楊家將屢遭陷害,為什麼佘太君仍堅持出兵救駕

然而對於宋真宗的這種無恥行為,佘太君卻聽之任之,沒有任何怨言。當宋真宗被遼軍圍困在魏府,他下旨讓楊延昭帶兵北上救援時,楊延昭都因心灰意冷而想拒絕命令去浪跡天涯了,而佘太君卻堅持要他帶兵北上,甚至還將楊延昭罵得狗血淋頭。佘太君這種以德報怨的行為非常讓人敬佩,也很難讓普通人所理解。在宋太宗時期,楊家就為了就駕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她的兒子和丈夫都死在了抗遼的戰場上。對於僅剩下的一個兒子,按道理佘太君應該百倍的珍惜,不會輕易的將其推向險地,這是一個母親的基本原則。

大話楊門(十三)楊家將屢遭陷害,為什麼佘太君仍堅持出兵救駕

然而每當聽到遼軍南下,宋朝軍隊接連失敗,國家處於危難之中時,她又毫不猶豫的催促著楊延昭帶兵北上。此時她壓下了對夫死子喪的悲哀,忘卻了宋真宗對楊家的猜忌和陷害,把家國的安全放在了第一的位置。佘太君的這種偉大行為實在讓人難以置信,這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到的。她的這種感情似乎已經完全昇華到了聖人級別,已經超脫了物質層面,成為了一種楊家將的精神象徵。楊延昭對於宋真宗的陷害心灰意冷,楊家將的外姓將領對不公正的待遇義憤填膺,甚至提出了造反的建議,然而這一切都不能改變佘太君堅持的殺敵報國的心。

大話楊門(十三)楊家將屢遭陷害,為什麼佘太君仍堅持出兵救駕

很多楊家將的粉絲認為,這是在弘揚一種古代人民最為純粹的對國家的信念和愛國的情操。然而我們從楊家將故事中來分析,佘太君的這種堅持殺敵報國的態度卻不是簡單就能解釋的。我認為這是她在一生抗遼經歷當中的經驗總結,也是在抗遼戰爭過程中形成的家國情懷。佘太君的抗遼遠遠早於宋朝的建立,甚至在後周建立之前她就處於抗遼的第一線了。從折家軍的大小姐,到楊家將的老令婆,再到東京汴梁天波府的掌舵人,她的一輩子都在抗遼。她對遼國危害的理解,遠遠的強於北宋將門,更不要說宋真宗這種溫室裡長大的皇帝。

大話楊門(十三)楊家將屢遭陷害,為什麼佘太君仍堅持出兵救駕

可以說對於遼國南下對中華文明的危害,佘太君理解遠比宋朝的任何人都深。因為她自小就見過遼軍南下劫掠對長城邊境的破壞,對當地老百姓造成的巨大災難。那種地獄般的屍橫遍野的場景只有在五胡亂華時期才在中原出現過,而折家軍和楊家將存在的使命就是將這些災難阻擋在長城以北。以八賢王為首的北宋將門也對這種危害有所察覺,卻沒有切身體會,還是抱有僥倖心理的。宋真宗是溫室裡長大的,身邊和周圍都是善於迎合上意和溜鬚拍馬的文臣,更對戰爭的災難沒有概念。

大話楊門(十三)楊家將屢遭陷害,為什麼佘太君仍堅持出兵救駕

楊延昭這一代人都是在抗遼的前線長大的,對遼國的危害有一定的理解。然而他們都是在父母的庇佑下成長,對創業時期的艱難也沒有太多的感觸,所以他們不會猶如佘太君這樣堅定的信念。在連續受到不公正待遇,多次找到皇帝的陷害後,心灰意冷的楊延昭選擇了逃避。如果只是普通的戰爭行為,佘太君或許不會訓斥楊延昭,甚至可能幫著兒子逃跑。但是在面對國家存亡這個大是大非的問題上,面對遼國這個事關民族存亡生死大敵,佘太君就不允許兒子臨陣脫逃,反而逼著兒子帶兵北上救駕抗遼。

大話楊門(十三)楊家將屢遭陷害,為什麼佘太君仍堅持出兵救駕

世人都知道兵兇戰危,雖然楊延昭作為主帥不一定衝殺在隊伍前面,但戰場上的風險始終存在。然而對於佘太君來講,一家的存亡和一國的存亡不可相提並論,他寧願這個兒子戰死在抗遼的戰場上,也不想遼軍長驅直入給整個民族造成不可挽回的災難。所以說,不論是楊家將前期逼著兒子抗遼救駕,還是後期組建的楊門女將堅持抗遼,都表達了佘太君這個角色最為高尚的家國情懷。與她相比,八賢王為了將門世家的利益的反覆算計,宋真宗對楊家將的猜忌,還有朝廷文官集團的各種蠅營狗苟都是過眼雲煙。而在歷史上為中國老百姓所認可的,被民間故事和戲曲、評書等弘揚的,只能是佘太君這種堅持抗擊外族侵略的家國情懷。從這一點上講,只有佘太君才是楊家將的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