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杨门(十章)杨六郎中计被困,为啥杨五郎推脱,八贤王不救

在与辽国元帅萧天佑的对阵中,由于轻敌大意,杨六郎和孟良、焦赞、岳胜中了对方的计策,被困入双龙谷中。此时双龙谷的进出口都被辽军堵住,宋军进退不得,于是杨六郎派出孟良突围寻找援兵。孟良寻找援兵过程中先后联系了五台山的杨五郎和东京汴梁的八贤王,然而这两位都出乎意料的没有第一时间出兵救援杨延昭,而是找出各种理由推脱搪塞。这种情况与我们在戏剧和评书中看到的杨五郎和八贤王的人设大为不同,给人一种人设崩塌的感觉。本章节我们就这两个人物在小说与戏剧评书的不同,进行解读。

大话杨门(十章)杨六郎中计被困,为啥杨五郎推脱,八贤王不救

杨延昭

六郎杨延昭与辽国元帅萧天佑的战争是因孟良盗取杨继业尸骸和白骥马的事情引发的,最终演变成为了在宋辽边境的澶州地界发生的一场局部战争。这场局部战争中杨家将一方经历了先赢、中计被困、求援、营救和破敌几个阶段。其中杨延昭等人在双龙谷中计被困和向外求援是重头戏,也是这段剧情的核心内容所在。杨延昭在中计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就近向五台山的哥哥杨延德求救,于是派遣孟良翻山越岭突破辽军包围圈前往五台山。按照孟良的想法,也是大多数读者的想法,杨五郎下山就杨六郎是理所应当的,然而事情却没这么顺利。

大话杨门(十章)杨六郎中计被困,为啥杨五郎推脱,八贤王不救

孟良

五郎杨延德在从孟良口中得知杨延昭等人被困双龙谷后并不着急,而且看起来很谈定,似乎杨六郎与他没有关系。最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他先推脱让孟良找朝廷搬救兵,然后又说自己很久没有打仗,拿不动刀枪棍棒了。然后孟良费尽唇舌,杨延德才勉强答应,但要求骑马作战。杨延德觉得自己身体太重,普通战马载不了,要八贤王府中的千里风或者万里云。他居然提出这种荒唐的,毫无逻辑性的理由,也是没谁了。要知道这可是亲弟弟被困,生命危在旦夕,杨延德这种反常的态度让人不得不怀疑这其中有什么别的原因。

大话杨门(十章)杨六郎中计被困,为啥杨五郎推脱,八贤王不救

杨延德

于是孟良只能前往东京汴梁的八贤王府中借马。在这之前八贤王的所作所为都是比较照顾杨家将的,按照道理孟良前去借马理应不该拒绝。可是八贤王还就拒绝了,而且理由也比较奇葩,他要看杨六郎的手书。杨延昭被困在双龙谷中,怎么可能拿得出手书?并且这一来一去多少天,什么事不都耽搁了?孟良没有办法,最后只能去天波府找佘太君求救。天波府中此时都是一门老弱妇孺,哪里来救兵,只能派出杨九妹去救哥哥。最后孟良设计盗取万里云,同杨九妹请杨五郎下山,以五百僧兵执行诈降计才大破辽军,斩杀萧天佑,救出杨六郎。

大话杨门(十章)杨六郎中计被困,为啥杨五郎推脱,八贤王不救

八贤王

这里面更加蹊跷的是,按道理宋军中计被围,作为大宋的第一亲王,他应该在第一时间把消息上报给皇帝,朝廷要对战争的进程提前做出应对的准备。杨延昭和孟良认为从东京汴梁出动援军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所以才从五台山就近找杨五郎帮忙。可宋朝朝廷必须对战争失败有所准备,因为一旦防线被突破,辽军长驱直入,那将使北方大地陷入战火中,宋朝有灭国的危险。可是面对上述的这些可能性,八贤王却并不着急,这就不正常了。而且佘太君的态度也很奇怪,也没有找朝廷搬救兵,而是让杨九妹这个女子北上,这里面疑点重重。

大话杨门(十章)杨六郎中计被困,为啥杨五郎推脱,八贤王不救

佘太君

如果说佘太君对儿子的生命并不在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她派出杨九妹北上支援,并写信劝说杨五郎下山,就说明她想救儿子。可是她又没有去找朝廷搬救兵,那只能说一种情况,她知道即便自己去求皇帝,也朝廷不会给她一兵一卒,说不定还会问杨六郎作战不利的罪名。如果我们结合八贤王奇怪的态度,几乎可以认定,在朝廷中对于杨家将这一票人马是处于排斥状态的。当杨继业蒙冤,杨六郎上告的时候,八贤王尚可支持杨六郎上告。宋太宗赵光义要为潘仁美脱罪的时候,八贤王也能设计斩杀潘仁美。为啥这会儿就排斥杨家将了呢?

大话杨门(十章)杨六郎中计被困,为啥杨五郎推脱,八贤王不救

赵光义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宋朝当时的权力架构就发现,宋太宗时期与宋真宗时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宋太宗赵光义得位不正,对哥哥赵匡胤留下的大臣和将领猜忌很深,于是更加信任投降来的杨家将。而作为太祖赵匡胤的儿子,八贤王肯定是得到老臣拥戴的,在某种程度上与杨家是处于对立的关系。在赵匡胤留下的老臣中,潘仁美是比较特殊的,他是第一个投降赵光义阵营的老臣。而且赵光义也娶了潘蓉(潘仁美女儿)为妃子,说明两人达成了一定的默契。这也是赵光义企图在杨继业的案子上帮着潘仁美脱罪的原因。

大话杨门(十章)杨六郎中计被困,为啥杨五郎推脱,八贤王不救

潘仁美

潘仁美陷害杨继业是公报私仇,也是赵光义阵营的两大将领的内讧。最为对手阵营的老大,八贤王出马推波助澜,让他们斗得更激烈,极大的削弱赵光义阵营的实力,这是很正常的选择。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不论八贤王帮着杨延昭告御状,还是设计斩杀潘仁美,这都是为了除掉自己的政敌,帮杨家将只是顺手为之。当然以八贤王沽名钓誉的性格,自然不会把这种厚黑的想法公之于众,只能以杨家将的名义来宣传自己。然而当潘仁美被除掉以后,杨家将成了赵光义手下仅有能作战的将领,自然就成了八贤王等太祖派系排挤的对象。

大话杨门(十章)杨六郎中计被困,为啥杨五郎推脱,八贤王不救

寇准

以八贤王为首的太祖派排挤杨家将自然不会如潘仁美那么明显,而且还要把自己包装成为国举贤的样子,这样才不会受到皇帝猜忌。朝廷里的派系斗争孟良这种莽汉看不懂,可佘太君、杨五郎和杨六郎却是非常明白的。所以大家看到宋真宗即位后辽国第一次南侵,杨六郎故意避而不见,逼得寇准这个文官上战场。杨六郎本身是想逼太祖派系的曹彬、高怀德等人上战场的,曹彬等人撂了挑子,宋真宗也就只能勉为其难让寇准上。而在杨继业的案子上,寇准对杨家将是有恩惠的,杨延昭自然不能坐视寇准吃亏,才不得不献身击退土金秀。可这样一来杨家将就更家受太祖派的人排挤了,八贤王见死不救也就在情理之中。

大话杨门(十章)杨六郎中计被困,为啥杨五郎推脱,八贤王不救

曹彬

宋真宗性格并不强势,对于太祖派挤压杨家将的事情看的到,但没法直接阻止,而宋朝的军权又大多都掌握在太祖派手里,所以佘太君知道即便找皇帝也搬不来救兵。杨五郎对这种事情是非常清楚的,但他为啥还要非要让孟良去东京汴梁白跑一趟呢?其实杨五郎在五台山潜伏下一支僧兵是政治和军事的双重考量。从这点上杨延德远比杨延昭深谋远虑的多,甚至也比其父杨继业更加的懂得政治的博弈,也将杨家在政治上立于不败之地奠定了基础。

大话杨门(十章)杨六郎中计被困,为啥杨五郎推脱,八贤王不救

宋真宗

因此军事上杨五郎与杨六郎互为犄角,互相配合,以保证杨延昭主持的三关防线的坚固,这是杨家根本利益所在。政治上成为皇帝的一只暗中埋伏的奇兵,以牵制太祖派系将领在军事上的力量。只有这样杨家才能更受皇帝的倚重,有了皇帝的支持,杨家在面对太祖派排挤时也有了还手之力。而杨五郎派孟良去东京汴梁表面上是找八贤王借马,实际上是对朝廷中皇帝派系的暗示。有了这种暗示不但能让宋真宗不能对杨家的功绩视而不见,而且还能让起着坏心眼的八贤王等人有所忌惮。这一举数得的安排,让杨家将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