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遊戲漫談

自古亂世出英雄,而大亂世時代更是英雄輩出,真是“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東漢末年,便是這樣的一個大亂世時代。經過各種民國傳說,史書演義,三國時期成為國人最為熟悉的亂世,正是謀士與猛將如雲;英雄與梟雄紛爭。三國遊戲,自然也是應運而生。各種三國題材遊戲層出不窮,有手遊、網頁、單機、網遊,作為一個桑果票友,我自然也是玩過不少三國遊戲的,姑且記述於此,聊作紀念。

初二時,小霸王學習機在我們學生之間最為流行。那時,同桌有一盤關於三國的遊戲卡,借給我玩,可惜被我弄丟了,最後遊戲沒有玩成,反而陪了他二十多,現在想起來,真是怨念。

後來,真正開始三國遊戲,還是在高二。有一次晚上,和高喜照一塊去網吧通宵,那時候也基本上不怎麼去網吧,閒來無事,就隨手點開桌面上的《三國群英傳》,就這樣不知不覺的玩了一夜,自此之後就開始接觸三國群英傳系列了。

《三國群英傳》是一款角色扮演類單機遊戲,玩家扮演三國時代的各個君王,率領手下的文臣武將去征服天下。這種設定最是能打動三國發燒友的心了。想象自己成為曹操、劉備、孫權就有些小激動呢?整個遊戲是在一個全國大地圖上進行。分為兩部分,一是戰爭,一是內政。地圖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城池、關隘,玩家帶領軍隊去一一攻打。而內政就是主要就是升官,搜索人才,招降俘虜,操作比較簡單。而人才系統,分為文官和武將,各自有不同的武將技能。戰鬥時,進入一個戰鬥畫面,幾個武將帶領小兵進行衝殺。整個一代是比較粗糙的,畫面也不甚美觀,不過那是第一次接觸這個遊戲,就一直在玩。

後來就接觸到了二代、三代,二代三代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其中畫面更精良了,而且文臣的作用也大大提升,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還可以斬殺俘虜。後來玩的最多的反而是《三國群英傳7》。

7代,最吸引人的就是全國大地圖了,畫面也比較精良,更加逼真,真正呈現了無限秀麗的萬里山河,有山有水有海,一年四季的變化也很美,北方的雪,南方的山水都有所呈現,即便什麼也不玩,玩家騎著馬隨便逛逛到處看看也是極好的,而各處也分佈著不一樣的妖怪巢穴,實力強大的話就可以去攻打奪寶。7代的武將、城池、道具也是大大升級,各種妖魔鬼怪也很多,有些人就戲稱為“三國群妖傳”。7代最大的亮點還是戰鬥畫面,五個武將帶著1000士兵,亂砍亂殺,各種技能漫天飛舞,想想就熱血沸騰。當然《三國群英傳》也有很多有待改進的地方,可惜沒有8代了。

和《三國群英傳》像類似的君王扮演類遊戲就是光榮的《三國志》了,《三國志11》是我最最鍾情的遊戲,當年多少時光都耗費在這遊戲上面。

《三國志11》也是君主扮演類遊戲,和《三國群英傳》最大的不一樣就是《三國志11》所有的操作都在一張全國大地圖上進行,而且更加註重史實,大部分武將的技能都與歷史上真實的武將相扣合。《三國志11》打開之後就是一張全國大地圖,用的是中國水墨風格,很有恢弘莊嚴的感覺,而地圖是3D的,更為逼真,每一處的風景都不一樣,在我看來是描繪出了錦繡山河。

《三國志11》一共42個城池,玩家可以進入不同的時期扮演不同的君王。遊戲一共分為兩大系統,也是戰爭和內政。戰爭就是帶領軍代去攻城拔寨,不同武將帶領不同兵種,武將具有不同技能,其中謀士的作用被體現出來,沒有智商高的謀士輔佐,那打仗的時候,就只能暈死在戰鬥場地了。看著浩浩蕩蕩的軍隊在這美麗山河中廝殺,真有種慨嘆千古之感。內政分為,招募人才,種田,徵兵,打造兵器幾個方面。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在遊戲中得到深刻的體現,出城打仗的兵士必須帶足糧食,否則就只能餓死在野外。

《三國志》經久不衰,是光榮公司的扛鼎之作,去年出了12代,不過卻不怎麼好玩,沒有瑰麗的大地圖,戰鬥畫面還是比較精良的,武將的圖像也很好看,玩得不多,通關過幾次也就沒再玩了。

光榮公司的另一三國遊戲系列就是《真三國無雙》,這個遊戲是角色扮演類的單機,大致就是扮演一個武將參與歷史上的各個戰爭,不停地砍人殺人,爭取最終的勝利。而能扮演的武將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如果達成一定成就就可以開啟其他武將了,整個戰鬥是非常靠自己的操作的,各種技能釋放有不同按鍵。整個遊戲的畫面也是一代比一代精良,不過任務設定我卻不怎麼喜歡,人物設定太過誇張,一個個濃妝豔抹的,沒有那種莊嚴和厚重。不過這個系列也是經久不衰的,玩家眾多,扮演英雄,一路殺將過去,最後打敗主帥,那是何等威風,而且最後武將遺言,那也是每個人不一樣,聽著也非常有意思。

三國遊戲中這三個系列是最出名的單機作品,其他類型我也接觸過,大一時候,手機QQ上有一個《三國風雲》的手機頁遊,卻也沉進去玩了好久,其實就是普通網遊的文字版,那是自己的破手機一個月100M的流量根本不夠啊。遊戲說白了就是分為魏蜀吳三國,從小兵開始領任務做任務,升級打怪,最後參加國戰,不過都是文字版,不過當時也玩得不亦樂乎,一直在玩,那是我記得很快我就升到滿級60了,後來也常常去遊戲論壇上灌水,當時記得有一個遊戲玩機去世了,他們公會的卸了文章祭奠他,那篇文章寫得很感人。後來遊戲出了很多活動,慢慢的變成了各種人民幣玩家的世界,慢慢的很多人就退了,我也退了,現在最大的印象就是有一次打了一個boss,掉了一個詩史裝備,剛好我撿到了,賣了好多錢,現在想起裡還是很高興的。

三國遊戲電腦網頁遊戲就玩過一個《大將軍》,就是很一般的網頁遊戲,初看起來挺新鮮的,畫面看著還不錯,不過玩了兩天就沒什麼意思了,現在來看,那些網頁遊戲真的不咋地,大部分都是坑錢的,以前看過一個帖子,大致就是說,網遊的看不起單機的,單機的看不起頁遊的,頁遊的看不起手遊的,現在看來也不無道理,哈哈。

作為一個三國發燒友,三國的網遊我自然也是玩過的,剛開始騰訊的《御龍在天》開服的時候我就註冊了賬號進去玩了,我一直以來是曹魏的死忠粉,那時候也想著投靠曹公做一番事業,可惜一進去只能給大耳打工,就沒什麼興致了,後來也是打怪升級,整個遊戲畫面算是國產網遊的一般水平吧,到現在我還是依舊覺得《三國志11》的畫面最好,最有歷史的莊重和厚重感。可能我天性對網遊不怎麼感冒,這個遊戲也沒有玩多久就丟棄了,後來也試著玩了其他網遊,也沒有覺得有意思的,可能自己始終融不進網遊的那個世界吧,《古劍奇譚網遊版》年底就要開服了,那時再好好玩這個網遊吧。(我是古劍死忠粉,死忠粉,哈哈)。

另外一個玩得久的遊戲就是《三國殺》,那時候還是殷洪亮教我的,那天在翠湖公園,我倆在湖邊玩,沒多久我就學會了,之後就在網上大殺四方(其實被殺的次數多些)。《三國殺》是桌遊卡牌遊戲,說白了就是打牌,一共分為兩個系統,一個是遊戲卡牌,分為裝備牌、基本牌、錦囊牌,不同的牌執行不同的功能,或殺或閃,或拆或牽,不一而足。另一部分是武將牌,武將具有不同的技能,也有不同的血量,基本上文臣三滴血兩技能,武將四滴血一個技能,不同的技能起到不同的作用,大致分為防禦、進攻、爆發等等。三國殺的遊戲和其他牌類有些類似又有區別,這個不僅靠運氣,個人能力,更主要的事武將之間的配合,有個坑爹隊友那你就只能自求多福了。《三國殺》號稱聰明人玩的遊戲,看來我是聰明人,不過我打牌打得就比較隨意,沒有太去算計牌,勝率也不高,幸而認識了一個大神,跟著大神有肉吃,玩的也很愉快,從此告別了路人局,哈哈。其實打三國殺最好還是面殺,可惜沒什麼機會,誰有面殺局的話,記得叫我,哈哈。

玩過的三國遊戲大致如上,謹記述在此。其實喜歡三國遊戲,喜歡的是三國的英雄豪傑,喜歡的事中國的萬里山河,所謂大丈夫當提劍而起,逐鹿天下,成就一番王霸之業,是每一個男兒心中的夢想,雖不能回到古代,然遊戲亦足以宣洩此念,牢記這片赤子之情,華夏神州,任我馳騁,踏遍山河萬里,我心依舊,不改情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