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深化產能合作 助力南非再工業化進程

紅色機車疾馳在“彩虹之國”

中南深化产能合作 助力南非再工业化进程

在中國中車南非比勒陀利亞工廠內,中南員工一起工作。本報記者 李志偉攝

在“彩虹之國”南非,經常能看到嶄新的紅色火車頭拉著一列列貨車沿鐵路疾馳。這亮麗的紅色,是南非民眾喜愛的顏色,也象徵著機車出自中國技術和中南合作。

“中國技術、南非製造,我們為此感到自豪”

南非高原上,天高雲淡。南非國有運輸集團在比勒陀利亞東部的機車整車工廠內,鐵軌上停放著各種型號的火車機車,展示著這裡的機車製造歷史。其中一個車間裡,一臺臺使用中國技術生產的機車正在調試,紅色的機車身上繪著南非國旗。這些“南非製造”機車擁有很高的本土化率,已在非洲大陸上馳騁,成為中南合作疾馳向前的象徵。

南非擁有非洲最完善的鐵路網絡,鐵路運營里程達到2.1萬公里。鐵路運輸雖是南非主要的貨運方式,但很多機車都已運行20多年,故障率較高。機車升級成為南非經濟進一步發展的迫切需求。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株機公司)2012年進入南非,獲得了95臺電力機車訂單。2014年,在中南合作提速的背景下,南非決定向中車株機公司追加100臺電力機車訂單,並新籤359臺電力機車的訂購合同,在南非進行本地化生產。在中南兩國領導人見證下,中車株機公司同南非國有運輸集團簽約合資成立中車—南非國有運輸集團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火車機車的核心零部件。

“這些電力機車是 ‘南非製造’的驕傲。我們工廠生產的電力機車開到礦區,將礦石運至港口出口,拉動南非國民經濟的發展。”南非國有運輸集團比勒陀利亞整車工廠生產經理拉奇說,“中國企業同我們開展深度合作,向我們提供技術,幫助我們培訓人員。從剛開始的半年生產1臺機車,到現在每個月能生產8臺機車,這種速度讓我們激動。中國技術、南非製造,我們為此感到自豪。”

中車株機公司南非公司總經理王攀說,中南在機車製造領域的合作,既是中國高端裝備製造走出去的重要項目,也大大提升了南非裝備製造水平,有利於助推南非再工業化進程。目前,這些機車的本土化率已經超過了60%。車體、轉向架構架等鋼結構部件以及電纜、管路、機車內裝等部件都是在當地工廠生產,然後進行組裝和調試。

記者在工廠車間看到,一塊塊鋼板經過折彎、加工變成各種部件,焊接成車體,然後進行機車組裝、噴漆、調試。所有環節都通過本地採購、本地分包得以實現。據介紹,中車株機公司按照合同約定向當地供應商轉讓了機車及其零部件圖紙、技術文件7000多份,向其提供工具2000多套。

“截至今年4月,中車株機公司技術指導南非自主生產並投入使用的機車將近300臺,累計運輸2億噸貨物。”王攀說,除了幫助南非的道路運輸實現整體改善和提升,中方通過整車生產、零部件生產等不同流程創造多種就業機會,創造直接就業崗位600多個,95%以上都為本地員工。

中車株機公司南非22E電力機車項目經理蔣正鎧說,目前該項目359臺電力機車已經完成交付190臺,計劃到2019年全部交付。“每當工廠生產取得重大進展時,當地員工都會歡呼雀躍。”

“這裡就是我的第二個家”

中車—南非國有運輸集團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裡,現代化廠房乾淨、寬敞,道路修葺一新,四處綠樹紅花。

電機、變流器等不同車間裡,中外方員工共同作業。公司副總經理劉翔說,車間實行“傳幫帶”,中國員工手把手傳授技術,先演示、教學,然後一起作業,最終實現南非員工獨立作業。史蒂·亞伯拉罕負責的小組有28名員工。她說:“同中國員工相處非常愉快,不僅掌握了新技能,還接觸瞭解到了中國的文化。我們的員工都喜歡在這裡工作,希望將來能去中國培訓學習。”

南非國有運輸集團是南非第二大國有企業。合資工廠建設時,高級工程師弗雷德里奇·何塞曼擔任南非方面的監理。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他看到中國員工職業素養高,工廠管理科學合理,又充滿人情味,主動提出要來合資工廠長期工作。

何塞曼對記者說:“你看,整個工廠工作環境很好,不管從外面還是從裡面觀察,這都不像是一個製造車間。此外,中國員工都成了我的好朋友。我們互相幫助,無話不談,相處非常愉快,這裡就是我的第二個家。”

中車—南非國有運輸集團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戴兵剛說,在這一合作中,中方主要負責關鍵技術培訓、質量把控、生產進度監控,靠管理體現中車的價值,而把就業機會留給當地。目前每個月能夠生產6—8臺整車的關鍵零部件,而通過明確生產目標和責任劃分,工廠提高了效率,不僅能跟上整車工廠的生產節奏,還能承擔其他機車維修等業務。未來中車將依託南非工廠,同南非合作伙伴一起開拓南非乃至非洲城軌、地鐵市場,提高市場佔有率。

“願我們的合作與友好延續到下一代”

在中車—南非國有運輸集團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每個月都設有一個“中車日”,給南非員工過集體生日,並舉辦體驗中國文化的活動。廠區內鋪設了塑膠籃球場,定期舉辦文體活動。

午餐時間,記者來到食堂。午餐種類豐富,有當地餐飲,也有中式菜餚。中南員工邊用餐邊聊天,偶爾遇到語言障礙,大家就拿出手機,使用翻譯功能,交流溝通。

劉翔說,原先本地工人下班時間是下午3點半,而中方員工習慣下午5點下班。看到中方員工在工位上忙碌的身影,南非員工感到非常敬佩,於是一致要求延遲到下午5點下班。

“南非和中國是好朋友、好夥伴。”拉奇說,通過在中國接受培訓以及與中國同事的密切相處,他愈發喜歡中國文化。“下個假期我要帶著家人去中國旅遊,希望兩個孩子能夠喜歡上中國,願我們的合作與友好延續到下一代。”

(本報比勒陀利亞7月14日電 記者管克江、李志偉、張朋輝、劉玲玲、李瀅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