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黑我们温州囊的普通发,我不归心!

又黑我们温州囊的普通发,我不归心!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普通话”

温州人的普通话不准,是世人皆知的,闹出笑话不少。

当年温州人最早闯天下的,要数供销员。一个供销员在吃早点时候,点“白粥一碗”,这位冲着服务员大叫“服务员,白酒一碗!”吓了服务员一大跳,没有见过一大早就喝“白酒”的。晚上住招待所,走廊灯影响休息,供销员想叫服务员“灯关关”,就在那里叫:“服务员,顶呱呱、顶呱呱!”

有个外地人到温州进货,回去后发现货少了,就回来找温州老板对质,温州老板说:“好啊,你对啊,反正我有“炸弹”(账单),还有早些年,外地汽车驾驶员到温州,住在西站后面的小客栈里,问客栈老板娘“你这里妞有没有,多少钱?”。

菜场老板娘50多岁了,老老实实告诉他:“我们这里的‘妞’(温州话“肉”)15元1斤,你自己去菜场买。”搞得外地驾驶员很郁闷-----跑遍全国,只有你温州的“妞”是论斤卖的,还要自己去菜场买!

不过,笑归笑,温州人的普通话是越来——标均了。

温州话不是你想学就能学的!

嫌弃我们温州人讲普通话之余,我想说,温州话,不是你想学就能学的。

温州地区还有闽话、畲话、蛮话、蛮讲以及大荆话、罗阳话、金乡话等方言。在温州有些地方,“相隔一蓬草,说话不知道”。

又黑我们温州囊的普通发,我不归心!

据说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部队相互之间联系由于保密需要,都是派两个温州人,进行电话或者步话机联系,而日本鬼子的情报部门,总是翻译不出这发音极其复杂的温州话,可以说当时的温州人就像美国大片中的风语者一样,为抗战胜利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这些都是同音字,问你怕不怕。

又黑我们温州囊的普通发,我不归心!

又黑我们温州囊的普通发,我不归心!

又黑我们温州囊的普通发,我不归心!

根据《温州方言词典》,温州话声母有 29 个,韵母有 35 个,声调 8 个,两字组变调调型13 种,简直了......

又黑我们温州囊的普通发,我不归心!

可惜,现在多半的小孩都没有了自己“乡音”。

现在的小孩从幼儿园开始学习普通话,回到家里,和父母说普通话。久而久之,时间就是一种慢过程,等他们成长了,慢慢地忘了温州话。还有很多在外地做生意的温州人,子女都在外地上学,当然是学说普通话了。可是爷爷和奶奶或外公、外婆就不能交流了。因为老辈的人,大部分没有上过学堂。苦了这些当爷爷和奶奶们,他们渴望着想和孙子孙女或外甥外甥女说上几句话时。可是面对尴尬的问题:他们说的话孩子听不懂,孩子说的话他们听不懂。他们没有想到,可以享受儿孙的福,还有难题横亘在中间。

目前,学校也增设设乡土课程,可是分学校、家长认为温州话是“土话”,孩子精力有限,学温州话不过是浪费时间等错误的想法导致温州话无法在一些孩子中得到普及。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难忘,无疑是最好的标签,也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天然符号。

方言是一种情感的天然纽带。

当你身处异国他乡,听到一声方言当时就能飙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