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晚清的大能臣,手握重兵卻始終忠於朝廷,後人對其褒貶不一!

曾國藩是朝廷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是中間近代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在太平湖起義威脅清王朝統治時,組建了湘軍,手握重兵。到1863年湘軍攻下天京後,曾國藩已經實際控制了整個統治集閉。曾經四次被人勸諫從滿人的手中奪回統治權,可曾國藩非旦沒有這麼做,還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後主動解散了湘軍。那麼曾國藩究競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在離皇位一步之遙時放棄呢?

他是晚清的大能臣,手握重兵卻始終忠於朝廷,後人對其褒貶不一!

首先是稱帝的條件尚不具備,當時的湘軍實力,遠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麼強大。雖然在創立之初時,湘軍一時風光無限,但他淸晰地看到,其嫡系在打下南京後便徹底腐敗,戰鬥力銳減,不可再用。另外從湘軍誕生的第一天起,淸政府就對它又用又疑。特別是在打下南京後,對它的防範就更加強了。北方的僧格林沁擁有一支以強大的騎兵為主的數量眾多的隊伍,而且這支隊伍不同於八旗兵,戰力非常強悍,是淸朝的主力部隊,部署在中原河南腹地,虎視耽耽,使得曾國藩不敢輕舉妄動。

他是晚清的大能臣,手握重兵卻始終忠於朝廷,後人對其褒貶不一!

其次,曾國藩深受晚清理學大師唐鑑,有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他個人追求是做一箇中興之臣,封侯拜相,光宗耀祖,並無稱帝的野心、

另外,以英同為首的列強在華勢力已經決定扶持清政府,沒有所謂“友邦”的幫助,稱帝未必會得到國際上的認可。

他是晚清的大能臣,手握重兵卻始終忠於朝廷,後人對其褒貶不一!

曾國藩沒有稱帝野心,在客觀上來說對維護國家統一,抵禦外強侵略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不過,他一生的功過是非,後世人一直爭論不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